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运用GARCH族模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股市的波动性,结果发现与股权分置改革前相比,股权分置改革后股市波动性增大,反向杠杆作用减小,风险与收益正相关,而这些都与股票全流通相关.  相似文献   

2.
杨帅  吴国栋 《电子财会》2006,(4):38-38,51
股权分置问题被认为是中国股市上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目前已经成为完善证券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为了改变我国股市这种重大缺陷,我们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我们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导致的弊端,严重影响着我国股市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4.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股权分置”被认为是我国股市效率低下的制度根源。为了正本清源,证监会从2005年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赋予非流通股以流通权。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股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单惟婷 《财会月刊》2006,(12):17-19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股权分置"被认为是我国股市效率低下的制度根源.为了正本清源,证监会从2005年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赋予非流通股以流通权.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股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如何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引起股市的走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规专辑     
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股市全流通,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顺利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现就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因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发生的股权转让,暂免征收印花税。二、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是把长期扭曲的东西给矫正了过来,不论是对股市本身还是对国企改革、国资改革来说,都具有历史性的作用。考虑到我国股市的主体是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解决, 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一些旧有的“痼  相似文献   

9.
全流通问题已成为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此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主要是没有一个市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目前就股权分置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解决的迫切性,市场上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而非流通股份转换成流通股份,不论其转换的比例也好,还是转换价格也好,都需要给非流通股份进行流通定价,因此需要制定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策略。本文从股权分置概念着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实施风险,通过我国股权分置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形态:股权分置即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股票。这就造成了两种股票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市场定价不准确以及股市低迷等问题。对此,我国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典型代表清华同方的两次改革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启示即股权分置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价问题、投资者保护和解决股东间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发展过程的产物,其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背景,指出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接着对86家上市公司的改革方案进行统计并归类,统计表明主要有四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95%以上的上市公司均采取送股方式来进行股权改革,然后通过对每种方案的实施所产生财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送股并不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价”是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经济本质而言,股权分置实质上就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利益上的分置。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则是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本质上是一个对价支付方案。目前全面股改已经展开,上市公司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和具体实践确定可行的对价方案,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和股改的顺利进行。从总体上说,我国股市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试点公司中,一些企业成功地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也有一些试点企业的方案不理想,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股市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的类型和数量问题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对投资者关系和盈余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建设,今后应加强的工作:一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三是政府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策略应该改变;四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建设,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一、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股权分置,即同股异价异权.是在中国国有企业在实施公司化改革的过程中受中国社会特殊经济制度的影响,是中国股市区别于其它任何市场的最具特色的国情,也是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主要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股市多年持续低迷的"最根本的原因",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目的在于股权的全流通,改变股权分置的利益格局,实现同股同权,整体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股权全流通实现之后,上市公司股权状况将出现巨变。本文重点对股权状态和公司治理效率这两个前沿的学术概念进行阐述,并创新地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讨论股改的成败,并给出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股改丰功全民福音2002年,尚福林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4年过去后,中国股市终于高昂着牛头,一路攀升,12月中两市综指  相似文献   

17.
金透 《陕西审计》2005,(B09):41-41
中国股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股权分置”。这是中国股市的特色——窄轨火车。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障碍,而“股权分置”改革的预期又是多年来困扰中国股市的最大“杀手”。沪深两市流通市值2001年6月达到高峰,为18866.36亿元。当时共有1137家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增至1385家,而流通市值反而下跌到9900.92亿元。投资者可谓亏损累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审计》2005,(14):40-41
股权分置改革迈开步伐,四家上市公司首批试点 今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中国股市讨论了近6年之久的股权分置改革再次启动.清华同方、三一重工、金牛能源、紫江企业4家上市公司成为首批试点的企业.据悉,4家试点企业已形成了详细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并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金牛能源和紫江企业均采用"10送2"的方案,即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的方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2股,而非流通股以股份减少的代价获得可流通权.三一重工采用"10送3派8元"的方案,即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3股,同时获派每10股8元现金.清华同方的方案是"10送10".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Ohlson(1995)剩余收益股票定价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会计信息有用性进行检验后发现,股权分置前衡量基础资产的会计信息与股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股权分置改革后衡量企业盈利性会计信息与股价有较强的相关性;衡量企业成长性会计信息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均与股价没有相关性;总体上会计信息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与股价的相关性较股权分置改革前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