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型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所引发的工商之间关系紧张的情况,已经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我国的零售发展史相对短得多,因此相对于西方零售业,发展资本不足的问题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使得我国的大型连锁零售商很看重短期内的盈利,并选择将盈利模式建立在通道费利润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过度收取通道费的危害,并在分析借鉴国外对此问题规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大型零售终端在引入新产品时如何收取通道费的问题,得到了以下结论:在信息对称时,零售商会对不同需求类型的新产品收取不同的通道费;在信息不对称,供货商无法根据零售商的条款调整批发价格下,零售商会收取不同的通道费;在信息不对称,供货商可以根据零售商的条款调整批发价格,以及高需求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时,零售商仍然会收取不同的通道费;在信息不对称,供货商可以根据零售商的条款调整批发价格,以及高需求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时,零售商会收取相同的通道费。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连锁超市等零售商靠收取通道费实现更大盈利模式,是毋庸讳言的客观事实。供应商为了进入连锁超市而支付一定的通道费,本属于市场经济中正常的交易行为,但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各种名目收取不合理的通道费,损害了供应商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不利于零售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对通道费的研究基本上是单独从经济学或法学分析角度,文章试图从经济学与法学综合分析的视角,探讨通道费问题。首先阐述了通道费的特征,其次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通道费的经济学和法学理论研究主要观点,第三部分提出了法学视角分析通道费问题的思路,其中重点分析了对大型连锁零售商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收取通道费的行为可以比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规制。最后就进一步健全通道费的规制框架提出几点建议,力求寻找出解决通道费问题比较妥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谢庆怡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159-160
随着我国零售业的迅速发展,零售商向供货商收取通道费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从通道费收取现状着手,对通道费的存在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通道费收取的标准及方式也存在不规范,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谢庆怡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159-160
随着我国零售业的迅速发展,零售商向供货商收取通道费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从通道费收取现状着手,对通道费的存在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通道费收取的标准及方式也存在不规范,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道费与大型零售商盈利模式研究:基于双边市场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基于产业组织研究领域新兴的双边市场理论,分析在零售商主导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零售商、制造商三者的利益关系,理论上证明了大型零售商已经演变为双边市场中的交易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主导零售商定价策略模型研究通道费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针对我国零售市场特点,提出了对通道费进行规制的相关原则。研究结果表明:通道费是大型零售商为平衡制造商与消费者利益,将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机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收取通道费是跨国零售行使买方势力的典型方式。本文将供应商区分为差异化产品生产者和同质产品生产者,结合双边市场的理论和模型研究,将零售商的服务纳入到模型分析,并将其内生化,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零售商收取的差别化通道费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结论表明,零售商对差异化产品收取通道费对其均衡价格没有影响,但是可以提高零售商的服务水平和降低同质产品的均衡价格,因而有利于增进消费者福利;但是,零售商对同质产品收取通道费会带来消费者福利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道费的规制建议,并提出了关于跨国零售买方势力的规制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道费的收取引起了渠道冲突和零供关系紧张,“效率促进论”和“市场势力论”两大阵营从自己的领域进行了研究,但对于通道费对生产商利润影响没有一致的结论。文章尝试从品牌价值的视角重新研究通道费的生产,解释了通道费的存在基础--零售商市场势力及其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零售商品牌价值对零售数量和生产商利润的影响,最后通过我国制造业的数据说明通道费没有降低生产商利润的结论,这一研究不但具有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更具有指导政策方向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析通道费对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力生  黄茜 《财贸经济》2007,(7):121-126
消费品的市场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下游零售商在生产经营链中因为接近消费者成为市场主导。零售商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向供应商收取高额的通道费,导致工商关系紧张,供应链动荡不安,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隐患之一。本文基于一个子博弈分析框架,供应商和零售商为各方利益的代表,分别从自身利益出发,零售商会选择收取一定的通道费,供应商选择交纳一定的通道费。因此,建立一个有弹性的通道费限制机制,能使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利益目标达到一致,促进供应链协调、稳定,以保障国民经济运行安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大型零售商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产品进销差价,二是向上游供货商要利润(即收取通道费用),三是降低物流成本。家乐福采取的是典型的向上游供应商要利润的方式,即向供应商收取上架费、咨询服务费甚至条码费等,这一种模式又称为“家乐福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道费的规制失灵:基于双边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大型零售商在信息技术和组织创新的共同作用下,已经演化为双边市场中的平台型企业.通道费规制的水床效应表明:<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通过限制零售商的各种交易行为来抑制买方势力,对通道费问题的解决不会有实质性意义.文章将双边市场的分析框架引入通道费问题的研究,由此发现通道费是零售商平衡双边用户需求、内部化用户间网络外部性的市场规则,其制定和协调是通过零售商之间的渠道竞争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零售商通道费的产生机理和福利效应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零售商现有货架上的在售商品对潜在厂商交易条件的影响却少有研究。文章在货架稀缺的视角下,以包含产品质量的经典效用函数为起点,基于现实中零售商普遍采用的预付费合约和相应商务谈判过程的实际,建立了量化零售商产品质量和议价能力的渠道博弈模型,考察了通道费的产生条件、作用机制和福利效果,并探讨了预付费合约本身的现实基础和例外情况。结果表明:当预付费模式是一种刚性的制度安排时,通道费是否产生取决于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和现有产品质量,只有议价能力和产品质量都很低的零售商才无法收取通道费;当零售商有能力在预付费模式和买断模式之间选择时,预付费一定实现为通道费,代理费必然不会产生。对生产商而言,通道费迫使低质量厂商退出市场,客观上起到了产品质量筛选的作用。这一筛选机制也决定了消费者福利的损益。  相似文献   

13.
通道费与协调工商关系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骏阳 《财贸经济》2007,(1):98-103
当前我国流通渠道中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冲突已危及大量中小生产企业的生存,也给零售行业本身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我国工商冲突的原因在于市场势力不平衡和零售商不规范行为,零售行业的“马太效应”促使大型零售企业形成从供应商身上获取利益的冲动。本文指出零售商收取通道费具有避税的性质,解决工商冲突不应该过分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干预,而应该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制度设计,建立调节通道费的“税收平衡机制”以及建立协调工商关系的市场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产商与零售商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是调节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变化的基础.目前供商关系存在的争论,主要起源于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统称为通道费(Slotting Fee)或进场费,收取这些费用的数量和方式引起供应商的不满,并由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通道费的市场规则:基于弱自然垄断行业特征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零售商既具有明显的网络产业特征,又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竞争性交易平台,进场费的费率可以视作供货商接入零售商网络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时的接入价格.同时,连锁零售商具有显著的弱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对于通道费规制效应的研究应当从这一重要特征入手.文章研究结论认为针对大型零售商通道费的规制行为违背了经济理性,而大型专业零售商的通道费水平则需要相关机构进行经济性规制.  相似文献   

16.
唐纯 《中国市场》2009,(18):52-54
通道费的收取是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针对影响零售企业通道费的因素展开实地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得到影响零售企业通道费的5个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零售企业通道费的收取更多地受到零供双方市场力量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超市收取通道费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应受到规制的问题已成为业界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于超市业的实地调研,文章归纳了现实中的通道费模式,并指出该通道费模式与已有研究中的通道费设定有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现实中通道费行为的经济学逻辑,得出了销量的不确定性是收取通道费的根本原因以及市场势力大、运营能力弱且不愿意承担风险的超市倾向于采取通道费模式的结论。最后,文章指出通道费模式本身作为一种正常的零售运营模式,不应直接纳入政府规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国内零售商普遍采取的是“前台毛利+后台毛利”的综合盈利模式,也称“通道费”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的形成机理尚无定论.通过对零售企业的实地调研,本文发现业内收取的后台毛利主要是零售商规避销售风险的一种手段,相应的通道费模式是零售商在一定商业风险下基于其市场势力和运营能力作出的理性选择.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个量化了零售商市场势力、运营能力以及需求不确定性的零供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考察零售商盈利模式的形成机理.模型分析表明,如果零售商的市场势力和需求的不确定性足够高,则通道费模式就将成为固定的盈利模式;反之,通道费模式就只是零售企业运营能力积累过程中的阶段性选择.随着互联网经济技术冲击下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丧失和运营能力的提升,可以预见国内零售企业将逐步摒弃通道费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于通道费的争议,在国外由来已久。我国连锁业的发展也有十几年的历史.外资连锁超市、卖场进入国内也为国内连锁超市带来了通道费,同时也带来了关于通道费的争论。特别是最近供应商与一些连锁超市,卖场就通道费问题的争论,以及沃尔玛在中国扩张的过程中不收取通道费的经营方式,使这方面的讨论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试从通道费的法律性质着手.论述通道费的合法性、通道费收取的范围,被异化的通道费的违法性以及对如何用法律规制通道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磊  乔忠 《江苏商论》2012,(4):3-6,9
本文综合通道费的效率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总结出超市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的几个主要驱动因素,并分析其经济原理。在此基础上,选取检验不同驱动因素的指标,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上市超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超市的总资产和经营成本对超市的通道费有显著影响,超市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其市场势力和转移经营成本的动机。最后,实证研究的结果对通道费的效率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都给予了支持,表明这两种理论是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