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审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促使审计人员更加重视社会对审计的要求和研究,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在保证审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统筹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方法的运用,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手段,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辛旭  郝晓雁 《四川会计》2003,(10):39-40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发表了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报告,并导致必须承担审计责任的可能性。其与国家审计风险、社会审计风险一样,也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可控性及可转嫁性等特征。内审风险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其风险绝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但是,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可以采取以下八项对策防范和化解内部审计风险。对策一:树立风险意识,合理评估风险水平所谓风险意识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如何进行,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内审人员应充分认识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每个审计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都日益与国际接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独立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成为审计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拟就从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及其应建立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加以论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建立健伞与审计工作自身独特性及审计人员、方法、技术、对象、范围、环境诸因素的复杂影响,客观存在着审计工作质量好坏,不可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一但无论那方面产生的审计风险,通过审计人员主观努力,正确认识、评估,都可能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本义结合多年审计实践,就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浅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商业银行审计的现实风险与潜在风险也随之而产生。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种类的探讨,从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审计工作等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审计风险是伴随着审计业务产生的,只要开展审计,就存在着风险。因此,回避风险或控制风险是审计工作面临的永久性课题。要有效防范风险就必须引入风险控制机制。 1.实行风险预测 初期风险预测。审计计划拟定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分析影响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并在充分认识风险产生可能性同时,估量风险的大小、强度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根据风险预测的初步结论,选配与之相适应的审计人员。这是实施初期风险预测的主要目的。 中期风险预测。项目实施审计初期,在通过内控测试评价,发现内控管理、财务监督方面存…  相似文献   

8.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生命绚烂与否、价值高低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审计作用、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渐进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健全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刚性约束。科学严格的审计管理机制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9.
牛金莉  那复东 《审计文汇》2010,(7):29-29,35
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研究审计风险成因,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既能满足新形势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又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理论分析出发点。国家审计风险与社会审计风险存在实质性差异。国家审计风险具有风险评估外在压力不足、经济业务活动微观查处责任等特征。从舞弊动因出发,国家审计风险由错误风险、舞弊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应用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应在分析建设项目参与各方舞弊可能性的基础上,从审计成本、审计效率的综合角度考虑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对任期经济责任人审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高任人应员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判断失误,发表了与事实真相不相符合的审计评价或结论,造成被审人和与之有关方面的损失,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损失责任的可能性。 任期经罚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非自身能控制的因素,它不但增加了审计风险,而且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效果。内部因素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靠自身的作用能够控制的因素,内部因…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强调在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贯穿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由传统的风险皤估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有利于正确、全面的认识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内在关系,将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在审计实务中,也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党政领导干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越来越重要,审计的难度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摆在我们审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并日益复杂,社会对审计职业的依赖越来越强,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相应地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如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实质性审查的可信性,笔者认为,实施风险基础审计是最根本的途径。什么是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在分析审计风险的基础上,统筹运用各种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形成具有合理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那么,风险基础审计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是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呢?笔者认为不是的。风险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树立审计权威、赢得领导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的长期任务。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互为存在的条件,对两者的判断可以充分体现在审计测试中,最终通过审计证据反映审计工作结果,因此,理解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评估,对于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审计风险、重要性的概念入手,在探讨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属性及分类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审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议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需要从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服务能力、贯彻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创新审计方法严格审计程序、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等多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9.
信息环境下现代审计技术的探索:实时在线审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在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对审计方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应利用实时在线审计方式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审查和分析,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审计风险的控制体系是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控制方法的总称。下面就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谈一下我个人对审计风险控制体系的认识:(一)《审计法》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最根本的立法保障。我国《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审计程序、审计与被审计方的法律责任。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审计法》从根本上保障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的同时,也就从根本上控制了审计无法可依所带来的审计风险。(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一系列的审计规范,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