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上市公司对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企业之间应收款项(以下简称“内部应收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比较普遍,理由之一是对内部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合并会计报表时会被抵消,  相似文献   

2.
建筑施工企业因其行业特性反映在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本文以截止2003年末主营业务收入中建筑施工收入超过50%的六家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为依据,分析各公司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以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呆账与坏账     
(一)呆账与坏账在很多场合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等同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1)呆账是逾期未能收回,但仍有希望收回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坏账是已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或暂付款项。(2)呆账发生后,一般不需要作账务处理,而坏账一经确认后则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转销。但在实务中,有时坏账发生了,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却不能作账冲销,只能“呆”在账上,此时“呆账”成了坏账的同义语。(3)呆账与坏账虽仅有一步之差,但却体现了性质不同的信用关系。呆账…  相似文献   

4.
孙翠琳 《电子财会》2002,(10):35-37
审计实践中,遇到不少企业逾期三年以上仍末收回的应收账款等债权(以下通称应收款项)既未核销,也没有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虽然全额计了坏账准备,又因为“坏账准备”科目年终余额不得超过应收账款余额5‰的限制,而被按超过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征税,导致了会计核算与税收操作的不协调。笔在审计实践中探索了一种以备抵法抵减应收款项总账科目余额的审计处理程序,比较顺妥的解决上述方方面面的矛盾,同时还避免了因逾期三年应收款项明细账户余额的存在而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现特介绍于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计提坏账准备。并规定了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几种情形。同时,制度还规定,计提坏账准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收到一些上市公司来函,询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财会字[ 1999] 35号)文件(以下简称“财会字[1999]35号”)时,改变了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经研究,规定如下: 对1998年因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已改变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和比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执行财会字[ 1999] 35号文件时,又改变了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即由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改为账龄分析法,或改变了应收款项…  相似文献   

7.
刘勇 《四川会计》2003,(5):51-51
目前,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在会计实务当中广泛采用的是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但在实务操作中,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商讨:一、应收款项余额的确定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采用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时,应根据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和计提的坏账率,计提坏账准备。在此规定中,对于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没有明确规定是应收款项期末总账余额、期末明细账借方余额还是会计报表上未扣除坏账准备的余额等。会计实务中,一些企业根据应收款项总账余额直接计提坏账准备,少提了坏账准…  相似文献   

8.
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按账龄法计提坏账准备,但按国税发[2003]45号及国税发[2000]84号〈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得超过应收款项的0.5%,对超过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当企业实际发生坏账或核销坏账时作相反的纳税调整。笔者根据审核某工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在所得税上的差异及纳税调整例解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于年度末了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按照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应收款项是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两个科目所核算和反映的内容.同时,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又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当某项应收款项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按确认的坏账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款项.根据以往的做法,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要求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相似文献   

10.
由于财政部已取消对企业核销坏账的审批权,只要符合坏账确认的基本条件,企业就能自主处理坏账。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应收款项数量较大、变现能力较差、隐含大量坏账损失等问题,对企业坏账损失真实性的审计便成为审计人员必须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其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账龄的划分、提取方法、提取比例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三年以上),一般不能全额计提…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相似文献   

13.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坏账损失。坏账损失是企业利润的绝对减项,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对应收账款及应收款项的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购销业务中的应收款项的管理是每个企业较头痛的事,收回不及时易变成坏账,绝大部分企业都多多少少的存在坏账损失。如果能用某一管理模式做到让企业坏账损失等于零,我想应是所有企业求之不得的我公司多年来坏账一直为零,不妨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企业坏账的处理方法有两种: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直接转销法忽视了坏账损失与赊销业务的联系,在转销坏账损失的前期,对于坏账的情况不做任何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及收入费用相配比  相似文献   

15.
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 ,对应收款坏账损失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计提比例及其处理作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对确保应收款项的质量、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性以及保障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它与行业会计制度相比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一、扩大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新制度”第十八条第五款规定 :“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 (不包括应收票据 )计提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按照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该条规定把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大到了其他应收款。同时 ,“新制度”在第…  相似文献   

16.
提取坏账准备是会计中应慎性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它是指按期估计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把它作为坏账准备反映在"坏账准备"科目中,记人管理费用.当某一应收款项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根据确认的全额冲减坏强准备,同时转用相应的应收款项金额。采用这种作法的基本前提是发生坏账损失可能住的存在.坏账即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相应地,由于发生坏账而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因此,只要存在发生坏强机失的可能性就应该提取坏账准备.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毋庸且疑,应收贴款仅凭购货方信誉为…  相似文献   

17.
(1)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因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为坏账损失.坏账损失的核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即待应收款项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计入发生坏账当期的损益,并冲销应收款项的方法.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时,通常销售收入的确认与实际发生坏账的时间不在同一个会计年度,使得收入和成本不能有效地配比,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可能是高估的,即不能反映其可收回的金额.直接转销法与税法规定的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方法一致(除经税务部门批准可按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外,下同);二是备抵法,即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并计提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关的应收款项的方法.采用备抵法时,可以弥补直接转销法的缺陷,但是,与税法规定的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在税前扣除的规定往往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高雨  孟焰 《财会月刊》2013,(8):7-10
本文以应收款项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三年以上应收款项产生的原因及其长期挂账的影响。接着,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应收款项坏账计提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考察,发现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三年以上应收款项仅按50%左右计提坏账准备,与公司应收款项可收回的实际情况不符。再次,本文以新准则实施前后两个阶段对三年以上应收款项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上在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明显减少,对三年以上应收款项的披露更加详细,而且三年以上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比例有所提高,但仍在55%左右,远远低于国际·质例。最后,本文建议对上市公司应收款项加强监管,并对此加大审计师和投资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大额欠款计提坏账准备的问题 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18号)规定,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以外,与关联方之间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从上述规定可知,对关联方欠款是否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多少,应视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来确定。目前,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欠款具有发生额较大、占用期限长、清欠进度缓慢的特点,如不计提坏账准备则会虚增企业利润,给企业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20.
浅议坏账准备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应收款项中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及其他应收款应计提坏账准备的相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