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恶之分     
荀子的人性论,其立足点是区分人性的善恶问题,并进而说明人性是如何由本能之恶,最终归之于善的。可以这样认为,荀子之所以要首先区分性与伪,是要来说明善与恶的问题,所以他讲“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相似文献   

2.
菊洁 《商》2014,(37):117-11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空前剧烈,各方面都在进行着变革,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儒、墨、道、法等百家学派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自立其说,在我国千百年来思想文化史上形成了第一个高峰。荀子这一杰出思想家就诞生在这一时期。他不单是我国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更是第一个系统阐述了统一的君主集权理论。荀子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在荀子看来,人性论的主要主张是性恶论。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伪”的概念,“化性起伪”,使人由“恶”到“善”是其人性论的最终落脚点。荀子的人性论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他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也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发展进程中,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先驱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并由此对社会治理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析。荀子认为,鉴于人性之恶,必须从道德礼节和法律制度两方面着手予以约束和规范,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就荀子人性恶与礼、法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这个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正是通过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展的目的系统,因而使得从自然到自由的沟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荀子在“天论”中阐述了重要的儒家执政哲学意蕴。通过“天行有常”理念,荀子批判现实中执政者迷信鬼神之天的错误做法。通过“天人之分”理念,荀子明确了“天”“人”之间的多层关系,阐明执政者的职责所在。通过“应天而治”理念,苟子阐述了执政者应从“知天”、“参天”两个方向上展开自己的执政方略。执政者按照荀子所理解的“天”“人”关系进行实践,其执政理想就有实现之可能。  相似文献   

6.
刘浩宇 《中国海关》2007,(12):22-23
具体行政行为在申请行政复议期间能否停止执行,这是每一个复议申请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站在申请人的立场,希望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期间能够停止执行是可以理解的。申请人之所以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就是因为认为被申请人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并给其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利影响,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在复议期间能够暂时中止,  相似文献   

7.
美军在近几次军事行动中不断暴露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协同作战问题,提高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协同作战能力已成为美国国防部的一大课题。无人机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重要原因之一是无人机的寿命周期具有极高的成本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于企业而言,渠道就像人的全身经脉,在输送血液的同时也在提供着营养。那么,如何将渠道资源进行全效整合就成为各成长性企业在不断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无论对于刚刚起步发展的中小企业还是已经发展超十亿过百亿的大型企业来讲,渠道资源都至关重要。产品流之所以能不断循环或者说企业之所以能够顺畅运转最关键的不是终端的需求而是渠道的畅通无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马帅 《商》2014,(31):115-115
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但其思想理路却极为不同,作为实践性质较为明显的政治主张,更是突出的反应了二人内在观点的分歧。本文从人性论及其理论本身出发,讨论孟子和荀子政治主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冲突之爱     
在《麦琪的礼物》中,尴尬之所以没有让爱骤变成恨,就是因为这两个相爱的人能够“感同身受”,对方犯的错误正是自己所犯的锚误,他们能够轻易地从现象还原到本质,从结果还原到动机。  相似文献   

11.
成功者提醒自己离破产有多远,实际上是给自己制造危机。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的进化历程.告诉我们,成功者之所以失败,大多情况下并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无视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骆萍 《商》2014,(44):108-109
人性论在中国伦理思想吏上占据基础地位,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围绕人性问题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孟子认为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但人性可失,所以要通过修身养性、反身内省等方法找出人本身的善良之心。所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而荀子却认为人性向恶,他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自然本性,但人性可化,所以可以通过注错习俗、进行师法之教,从而成为圣人。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虽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一致的伦理目标,就是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13.
吴晓枫 《商》2012,(11):138-138
它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享有独尊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乃至风俗习惯上,他的印记无处不在,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这里包含了人性,在人的自然本性上出现了分歧,其实从本质上说,人性并无善恶之分。之所以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学说中的概念内涵不一致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王文正 《浙商》2009,(3):45-46
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一直被业内称为“在岸边看风景的人”,在谈到企业的发展理念时,他以一句极其平实的话语,道破了西子联合多年来之所以能够稳步前进而终成行业领军者的真谛:“慢慢走,稳步走,不停走,最终就会发现我们是走在最前面的人。”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4):118-119
荀子从人性恶的角度构建了自己独特的道德修养论。他一方面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提出人性本恶论;另一方面又从人的社会性出发,提出了"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和道德修养论。荀子认为恶在礼仪法度的制约下不仅可以改变,而且必须改变,经过道德修养"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的道德修养既是一种重学慎思、积善成德的修养功夫,也是一种全粹为美的完美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6.
《大经贸》2003,(5):6
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之所以能够跃居全国首位,国有外贸公司功不可没,而国有外贸公司之所以能够创造辉煌,公司的业务人员功不可没. 在广东,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元疑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是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的、活跃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最杰出的贡献,是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是一句辉煌千古的名论。其意是指人对于天(亦即大自然)决不是无可奈何的,人可以发挥人的主观努力,去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8.
薛颖 《商》2014,(47):106-106
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先秦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对正义问题作过相关的论述。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的是正当且适宜的正义观;孟子以“义”为核心,在民间社会中宣扬浩然正气的培养;荀子则是以“礼”为核心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提供了丰富的人格理论,荀子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个。荀子的理想人格体系分为士、君子和圣人三个层次,在总体人格特征上他强调重智求全,在品质上倡导遵循礼仪。荀子对理想人格的见解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一波 《商》2013,(22):342-342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对自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适应了战国末期大一统形势,也可以在当下发挥积极作用,对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