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一度被称为"民工潮"。然而近年来,以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迹象,"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蔓延,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潮"向"民工荒"转换的现象进行剖析,认为人口出生率骤降,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造成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参考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我国从人口过剩发展到人手不足的具体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解放 《生产力研究》2022,(11):18-20+44
马克思恩格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两种生产的相互结合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两种生产相互适应的关系。把握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尊重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制定我国人口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动力源泉。工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国的资源禀赋,特别是一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则是内生于一国的人口结构变化的。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0~2011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和教育结构对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在控制了RD经费支出和医疗卫生费用的影响后,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与工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并没有起到缓解人口老龄化负面效应的作用;(2)因教育结构优化导致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口结构老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全面提高城镇新增劳动力的素质。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变人力资源"红利"为人才"红利",应是制定新时期工业竞争力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人口迁移流动对于城镇劳动力供给和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均有显著影响。农村迁移劳动力与城镇居民就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冲击不大。城-城迁移人口对迁入地人口的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均无明显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一体化逐步演变为省际之间的分割,再次走向大经济区之间的分割和区内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借助农民工的迁移流动来实现的,因而在本质上依旧是分割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3—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实证模型,采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效应以及方差分解,以探析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程度上升会导致人口死亡率增加,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则会降低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死亡率的格兰杰成因;从脉冲效应和方差分解得出,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动对人口死亡率产生较大的正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对人口死亡率产生较小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的变化 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与劳动力就业率提高息息相关。这一说法无可置疑地成为我国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众多假设之一。国家主要关注的是经济的增长,要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再翻二番,达到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从理论上讲,如果经济持续增长过快,就业前景一般随之看好。  相似文献   

7.
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柳州市是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的重镇。当前,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仍然是柳州市的总体发展定位,然而,重点开发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加速的城镇化势必造成更加尖锐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依据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工业城市柳州市重点开发区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制定实施绿色发展策略,对于推进重点开发区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垣泽 《经济师》2023,(1):11-12+14
人口数量统计工作在我国自古就有,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普查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尤其是2010年5月12日,经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通过,《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自2010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人口普查工作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人口统计工作实现了法制化、科学化。对于人口数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口再生产发展速度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一定的数量对比关系。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给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启示,是制定我国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有计划地调节生育,做到“两种生产一起抓”。  相似文献   

9.
我国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是否充分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在制定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时,也都将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着重考虑的目标因素之一。其中,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影响就业形势的因素分析一般来讲,就业形势取决于某一时期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状况,而就业压力的形成则是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赶不上供给的增长就会使就业形势趋向严峻。(-)劳动力的供给我国面临的劳动力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主要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工业…  相似文献   

10.
姚昱阳 《当代经济》2017,(35):152-153
本文利用湖北省1985-2014年经济与环境污染数据,探讨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变迁关系,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产业规划、制定环境保护策略以及调整湖北省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人口是社会的主体。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何认识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目前我国入口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些同志从恩格斯提出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和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出发,认为“两种生产”共同决定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也起决定作用。有些同志还提出“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两种生产”之间的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黄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把黄石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分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数量作为参考序列,受教育程度、经济活动人口、流动人口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影响劳动力供给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似程度的排序可知,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年龄人口关联度最大,劳动力迁移人口关联度次之,经济活动人口关联度最小.模型分析结果为劳动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供给.得出人口老龄化对黄石市劳动力的影响,整体趋势是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劳动力供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充足的劳动力是经济社会保持活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的重要性将逐渐提升,在中长期内劳动力有可能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文章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研究了城市房价与劳动力人口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房价上涨将"驱逐"城市就业人口,并且高房价"驱逐"城市就业人口时,首先"驱逐"的是就业工人的家属;(2)高房价对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明显高于对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工资水平相同的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又大于对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3)财政加大在教育、科技、城市维护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可削弱房价上涨对城市劳动力人口的"驱逐"效应。  相似文献   

14.
依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素空间集聚理论,展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结构研究。通过城市引力、克鲁格曼指数计算,比较分析城镇群内部城市吸引力和城市产业分布的差异性,通过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集中度指标和不一致系数的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城镇群空间要素集聚效应。研究表明,山西省的城镇群规划与要素空间集聚趋势整体一致,城市间产业分工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群的要素集聚效应明显,但人口与生产分布仍存在不一致性。研究认为,山西省城镇群发展应该继续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分工和特色,引导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过去10年中,高科技使爱尔兰经济发展获益非浅。由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大批跨国高科技公司进入爱尔兰,使爱尔兰高科技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爱尔兰的支柱产业,替代了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目前,爱尔兰是世界上高科技产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国家之一,主要是因为大量高科技的外国公司在爱尔兰经营发展。从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均比例等创新因素看,爱尔兰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6.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如何转移,已日益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我们制定长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城镇就业问题,而且要探讨由于靠政策、靠科学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与途径。(一)人口城市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移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21年仅21%,1980年上升到42.4%;预测2000年城市(镇)人口将达到52%左右。但目前世界各国城乡人口的比例相差悬殊,据1980年统计,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平均占69%(其中,英国占88.3%、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大城市以其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向特大城市的转移,又是特大城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并成为促进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在系统梳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作为分析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北京市产业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各项数据指标分析,探讨二者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矛盾十分突出,本文试从加强全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大力开发和储备劳动力资源,使人口大国成为人才大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程 《时代经贸》2013,(18):154-155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大城市以其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向特大城市的转移,又是特大城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并成为促进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在系统梳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作为分析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北京市产业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各项数据指标分析,探讨二者问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地区为何与城市有如此大的收入落差呢?无疑,有限的土地资源决定了农业本身的生产力上限。虽然可以通过发展诸如乡镇企业之类的工业来提高产出和当地农民的收入,但他们终归难以和现代化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以及现代服务业进行竞争。按照刘易斯等有关专家的解释,农民是出卖劳动力的对象,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产生急剧的贫富差距。但是,城市人口的绝大部分也只是普通劳动者而已,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如果处于同样的地位在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话,从理论上来说,主要的收入差距不应该出现在城乡,而应该出现在投资家、企业家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