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与企业在债务重组中,如何走出外债包袱越背越重、恶性循环的困境,是外汇部门、银行和企业三方共同的责任。荆州市中心支局通过一个案例,对企业外债重组的动因及其效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对外举债应注意在发挥外债经济效益的同时,防止其对国内资源的代位和挤出效应,做到外债和国内资源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本立足工作实践,从可操作层面,探讨了如何抓住当前有利形势,积极推动外债重组,充分利用国内外汇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放经济条件下,当一国市场主体对外借债时,除最优外债水平能够促进经济处于稳态均衡外,还可能存在更低外债水平导致经济处于危机均衡状态,产生除最优稳态均衡外的多重均衡现象。本文基于多重均衡视角,通过构建产出抵押模型,分析一国市场主体以产出为抵押物对外借债的风险,并进一步将产出抵押模型拓展为资产抵押模型,分析金融机构以不同类型资产为抵押物对外借债的风险。为消除多重均衡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本文纳入非线性资本流动税工具(根据以不同抵押物对外借债时的规模累进征税),模拟中国总体外债与金融机构外债的最优资本流动税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当前总体外债水平不会引起由多重均衡导致的金融危机;国内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替代弹性越小,总体外债水平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越低,最优资本流动税率越低,可采用补贴型资本流动税率鼓励外债资金流入。第二,中国金融机构对外负债率低于最大对外负债率,但基于金融加速器机制,应通过约束型资本流动税率进行管理。第三,中国当前金融机构外债水平远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中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金融机构对外借债的抵押资产流动性越大,最优资本流动税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日韩三国外债规模、结构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择外债余额/GDP、外债余额/经常账户差额以及外债余额/国际储备三个指标对外债规模进行分析,从期限结构和外债种类两个方面对外债结构进行研究,指出外债可持续性不仅受到外债规模与结构的影响,也受到经济基本面、对外净资产、国际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曹义锋 《金融纵横》2002,(8):36-36,42
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项目发挥出了其预期的作用,在缓解国内建设资金紧张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但也还有一小部分外债项目由于可行性研究不够、盲目上项目、搞重复建设的原因,或者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拖延工期、失掉市场以及后期管理不善、汇率变动的因素,不仅没有发挥其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一些借债单位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出现了偿债困难。虽然这些项目数量不多,但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6.
杨颖 《金融纵横》2004,(12):62-64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几年,我国短期外债呈负增长走势,但自2001年我国调整外债口径以来,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连续三年超过国际警戒线25%,至2004年第一季度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为822.5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0.66%。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海南金融》2002,(10):4-8
本从外债规模、结构以及动态角度对我国外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外债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包括隐性外债、局部外债偿付危机以及外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等,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外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锡盟地区外债的总体规模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外债在外资流入中占比不高的原因开展了分析,总结了锡盟外债的主要特点、借债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外债在非现场监测、“隐形外债”、人民币外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借用外债的现状是:大量借入外债,大量债务难以偿还,在积极利用外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被外债所拖累。面对这种情况,今后在借用外债上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笔试通过对借用外债的利弊分析来寻找这一答案。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实物形式的外债一般包括贸易融资、外汇租赁和出口信贷等金融行为形式外债也是以货币进行计价,但外债的流入以货物的报关进口为“提款”,外债的偿付一般是以货币形态进行支付,因此其流入、流出形态不同,而且同时具有贸易性和融资性,较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和货币形态外债来说,有其特殊性,相对于货币形态外债的管理而言,更具复杂性。本文拟就外债登记、还本付息方面,对实物形态外债的流入、流出的外汇管理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胥良 《中国外汇》2014,(7):72-73
目前,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享受比银行外债规模还宽松的外债管理政策,而且对外担保不受担保指标控制。于是,一些公司钻政策的空子,通过内保外贷等方式,借入大量外债资金叙做中资企业的售后回租业务,变相为内资企业借用外债,以规避外债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2.
王军红 《理财》2004,(3):46-46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外债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外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我们对正在还款期和建设期的19个政府外债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看到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和制约着外债项目的顺利实施,其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不久,中国境内机构开始对外举债。为准确、及时、全面地集中全国的外债信息,有效地控制外债规模,中国政府外1985年开始着手建立中国的外债统计体系。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进行了三次外债数据普查,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帮助下,于1987年建立起了中国的外债统计体系。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外债统计的法律保障;外债登记及其内容;外债数据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4.
印颖 《中国外汇》2010,(15):71-71
对于一国来说,外债是一把双刀剑。一方面,通过借债可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外债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如果管理不善,则将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影响。就我国外债管理而言,存在中外资企业外债管理政策松紧不一、未能体现产业导向、外债统计口径不全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大量涌入,外债项下的交易量和频率逐步增加,真实性、合规性审核难度加大,外债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控制外债风险特别是短期外债风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6.
数据     
《中国外汇管理》2014,(19):10-10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我国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4045亿元人民币。其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68.36%。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17.
一国的外债特别是中长期外债,一方面能弥补该国资金不足,另一方面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其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但过度的外债,特别是过多的短期外债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导致大量财富外流。目前我国短期外债已经占外债余额的39.8%,比25%的国际安全线高出了14个百分点,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潜在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2年中国的外债情况,外债管理的各项指标均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示线,但存在的问题仍不能忽视。针对外债管理体制存在的使用效率低下、汇兑损失风险加大等多方面问题提出改善外债管理制度、加强对实物形态外债管理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胥良 《中国外汇》2014,(13):39-40
问:企业外债提款币种与还本付息的币种是否应保持一致? 答:从2013年5月17日开始,外汇局通过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录入企业外债签约登记的息。外债合同中约定的币种即为提款币种,境内机构外债签约情况表中只登记一个币种。企业偿还外债的币种应与提款的币种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8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419.5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2007年末增长18.29%,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19.0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5.45%,占外债余额的36.63%;短期外债余额为2800.4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7.24%,占外债余额的63.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