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对“森林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了诠释,并分析二者的区别,同时指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为世界上众多政治家和林业工作者所接受,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森林经营的主体思想。作者还就我国的林业发展和几百年来森林经营理念的几次重大转变提出了几点思考启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森林经营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和《关于加快发展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发布,使得当今中国林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赋予中国林业新的要求和任务,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亟待规范和指导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的提高、公众参与、森林经营效果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等行为。因此,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中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对“森林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了诠释,并分析二者的区别,同时指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为世界上众多政治家和林业工作者所接受,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森林经营的主体思想。作者还就我国的林业发展和几百年来森林经营理念的几次重大转变提出了几点思考启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对于新形式下的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科学规划,规模推进,加速生态工程建设进程,维护生态安全,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当前林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眼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进行森林植物检疫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谈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20世纪末和21世纪改革的主题。分类经营能否順利地实施和推行下去,关系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实行分类经营是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条件下林业企业面向市场取得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l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避免经营者只顾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后代人利益而乱砍滥伐森林,使森林出现不稳定因素。确保森林能够正常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自然林业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述近自然林业的起源、概念、经营方法,阐明将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应用于森林经营中的意义及其与林业可持续发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森林旅游与江西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江西省森林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出发,指出森林资源生态需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森林旅游业成为世界的潮流和发展方向的21世纪,把森林旅游培育成江西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林业产业体系,将有利于社区林业的形成、发展和开拓,有利于林区职工的就业、分流,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实现江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0.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舒适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由此,将森林引进城市便成为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比较国内外城市林业的历史与现状,认为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滞后、结构不合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林业之路,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关系到全球生态的状况,也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建设与发展城市生态林业,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生态、城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文明阶段向生态文明阶段的过渡,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两大主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森林与保持全球可持续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和重大意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同时又是林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所以森林经营管理的思想和模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和当前主要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这些模式的特点和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启示作用,希望能够有抛砖玉的作用,为我国林,_lk.x-作者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导下努力探索广袤多样国土上适应于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多种森林经营模式提供有益的参照,从而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进一步提高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趋势 1 林业科技发展趋势。在资源缺乏、环境恶化、人口倍增的当今世界,森林经营的目标不仅要保障经济效益的永续和扩大,而且还要满足环境要求;不仅要林业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要在整个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传统的永续利用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森林经营目标的一个飞跃,它将从总体上引导当代林业科技的方向由传统林学向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森林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管理和利用森林、林地以及在一定速率下利用森林和林地以维持现有的和未来的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和它们所拥有一切潜力,并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维持与相关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不能引起对其它生态系统的危害。而据统计,我国森林已遭到破坏,森林的屏障作用已减弱,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溃化、工业污染,严重地制约了林业其它二大效益的发挥,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旧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平衡、保存物种、减免自然灾害及为人类提供多种自然资源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保护环境和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要想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完成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即以生产木材为主、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低下为特征的传统林业向以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合理配置资源、高劳动生产率和高商品率为特征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措施就是森林实行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18.
实施森林认证行为是林业企业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表明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在于:林业企业经营者实施森林认证的决策偏好、林业企业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优化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与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拟合度、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林业企业的竞争压力、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模式具有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其它诸要素改变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生态林业,是指以现代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通过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在促进森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的一种现代林业发展模式。生态林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它的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林业正以跨越式的速度发展,加速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林业系统是较早广泛应用遥感技术的部门,通过50年的努力,航空、航天遥感资料都在中国的森林资料调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优秀的遥感应用开发技术队伍。追求遥感技术更广泛的在林业中应用,提高遥感技术的应用水平,始终是中国林业工作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