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险欺诈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手段有不断翻新之势。保险欺诈危害甚广,任其发展最终会导致保险市场失灵,投保人的逆向选择不可避免。防治保险欺诈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普及保险知识;保险人应采取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内外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2.
保险欺诈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手段有不断翻新之势.保险欺诈危害甚广,任其发展最终会导致保险市场失灵,投保人的逆向选择不可避免.防治保险欺诈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普及保险知识;保险人应采取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内外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3.
一、保险市场失灵 针对保障型保险,主流保险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逆选择、道德风险和损失外部化问题.行为保险学则认为,保障型保险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由消费者的非理性特征,包括低估风险、风险喜好和消费层次性导致的忽略小概率风险或购买意愿缺失,使得保障型保险市场交易量远低于新古典经济学的预测,使保障型保险市场严重偏离有效率的市场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保险市场主要有三类业务:一是保障型保险业务,二是长期储蓄型保险业务,三是长期保障储蓄型保险业务。对于这三类保险业务,市场交易量都低于主流经济学所预测的理想交易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本文主要讨论保障型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主流保险经济学认为,保障型保险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逆选择、道德风险和损失外部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保险交易中信息不对称,保险消费者专业知识缺乏,保险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保险消费者教育机制不足等原因,保险消费者在保险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保护,但由于信息不完全,保险消费者诚信问题,委托人—代理人等问题,制约了保险消费者的集体维权行为,使市场失灵,无法自动给保险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保护。政府要不断提高对保险消费者保护的有效性,并防范保险消费者保护产生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保险市场,分纯逆向选择问题、纯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混合模型三种情形,从简单到复杂、分层逐次地综述了国内外理论界有关保险契约设计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国内外理论界都由单纯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转向了适用性更强的混合模型研究,注重提高具体保险市场交易效率的分析,而数据实证分析、多阶段动态模型分析方面主要是由国外学者完成的。并且国内外理论界一致结论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可实施的保险契约不能达到Pareto最优,这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理论提供了契机。未来理论研究应该侧重于提出可实施性强、更接近于保险实务、可直接用于开发设计新保险服务产品的严格Pareto改进的保险交易契约。  相似文献   

7.
刘立鹏  王婧  欢欢 《云南金融》2011,(5X):239-239
商业健康保险中,对保险经营影响最大,最难以控制的风险莫属无形风险,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两者都来自投保人,而且分别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发生在保险合同之前与之后的风险。本文通过认真研究商业保险中所存在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无形风险的建议,使之更好的辅助商业健康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业健康保险中,对保险经营影响最大,最难以控制的风险莫属无形风险,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两者都来自投保人,而且分别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发生在保险合同之前与之后的风险。本文通过认真研究商业保险中所存在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无形风险的建议,使之更好的辅助商业健康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经济是21世纪经济的主要特征,保险市场的一个固有的特征是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其他机制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逆向选择将造成保险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而道德风险的存在,又限制了风险的可保性。本文通过对保险经营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文章从农业保险产品的属性及其外部性、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供需双方行为、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对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长期呈现高家庭保障需求与低市场投保率失衡发展的特点。本文基于逆向选择和正向选择理论,选取代表个体健康风险与风险态度的变量,利用2018与2020年CFPS数据,通过Logit模型以及Bi-probit等计量方法,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健康风险越高越可能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购买健康保险的可能性越低,且拥有商业健康保险的群体多为高收入、高学历人群。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同时存在逆向选择与正向选择,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风险偏好程度差异对健康风险与参保间负向关系的干扰,说明正向选择的存在会缓解逆向选择效应。因此,要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监测体系建设,增强民众保险意识,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制度衔接,厘清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团体(区域)保险与中国农业保险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风险一方面具有风险单位大,灾害发生频率高以及损失规模大的特点,另一疗面,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为活的生命体.保险标的价值任不断变化,且标的价值和损失程度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或牲畜的管理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加大了在农业保险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额保险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着力发展小额保险,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风险保障水平,对于我国来说尤为迫切。本文主要介绍在我国开展小额保险可选择的三种模式,以及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和保险发展的现状,我国小额保险发展模式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红 《中国保险》2007,(12):37-40
现有的补贴制度对保险共保体激励不足,对地方政府的行为会产生逆向激励,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隐性逆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保险系统复杂性特征和复杂性科学在解决系统非线性和复杂性交互行为方面的优势,针对保险系统中非对称信息的特点,运用博弈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保险系统非对称信息,通过CAS理论构建了基于Agent的保险系统仿真模型并在swarm平台上实现了关于保险系统逆向选择问题的经典模型的动态仿真。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产生了保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妨碍了保险机制顺利运行,使保险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严重降低。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将丹尼尔·伯努利1738年发明的期望效用理论公理化后,期望效用理论逐渐成为标准化的风险决策理论,之后,经济学家逐渐将该理论指导下的“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写入了经济学教科书,并且将保险决策作为经典案例。所谓理性保险决策,就是在面对可保风险时,无论是选择是否投保,还是选择投保时的保险金额,理性人都会按期望效用最大化准则进行决策,选择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7.
郭振华 《上海保险》2016,(11):18-23
主流经济学认为人类是通过消费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在收入或预算约束下,哪些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大就多买哪些物品,当用于每类物品的最后一元钱支出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就达到了消费均衡,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保险决策也服从上述消费理论,消费者是否购买保险和购买多少取决于保险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  相似文献   

18.
重新解读"公共的悲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广泛存在,"公共的悲剧"时有发生,"搭便车"现象也不乏出现.但实验经济学证明,"搭便车"现象并非无处不在,"搭便车"也有可能存在逆向选择.虽然"外部性"和"搭便车"是导致"公共的悲剧"--公共物品经验不足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导致公共物品短缺的根本原因.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政府失灵"可能是造成公共物品短缺更为关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保险市场,分纯逆向选择问题、纯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混合模型三种情形,从简单到复杂、分层逐次地综述了国内外理论界有关保险契约设计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国内外理论界都由单纯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转向了适用性更强的混合模型研究,注重提高具体保险市场交易效率的分析,而数据实证分析、多阶段动态模型分析方面主要是由国外学者完成的。并且国内外理论界一致结论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可实施的保险契约不能达到Pareto最优,这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理论提供了契机。未来理论研究应该侧重于提出可实施性强、更接近于保险实务、可直接用于开发设计新保险服务产品的严格Pareto改进的保险交易契约。  相似文献   

20.
保险是数字经济时代之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网络安全风险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传统企业保险在保障网络安全风险上的内在不足,以及网络安全保险在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应当发展用于网络安全治理的网络安全保险。但制度模式及承保范围的不明确,以及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网络安全保险未来的发展。对此,可从三个方面构建应对之道:其一,网络安全保险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针对公共机构和某些重要企业应当实行网络安全强制责任保险,且政府应当在保险信息获取和赔付能力强化以及网络安全法规完善等方面履行相应职责;其二,网络安全保险的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因网络安全受损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过失及意外所致的损失应当属于承保范围,罚款则应被排除在外;其三,对于逆向选择、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之难题,应当通过保险法上的规范机制和保险业中的实践机制综合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