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萍 《发展》2011,(9):147-147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也迫使新闻节目主持人频频出镜采访,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电视新闻成功与否,与新闻节目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报道的表达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丽萍 《发展》2011,(8):137-137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也迫使新闻节目主持人频频出镜采访,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电视新闻成功与否,与新闻节目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报道的表达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贾勇哲 《魅力中国》2011,(10):293-293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这类节目实际上属于资讯类新闻和评论类节目的结合体,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从深层次的背景分析以及事件走势的解读中收获各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王丹 《理论观察》2009,(2):157-158
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它集新闻、评论、专题为一体,以社会关心的话题为主.是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具有传播政策导向、表达自身立场、引导社会舆论、开启民众智慧、统一受众认识等功能。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电视新闻评论与其它媒体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优势,掌握这些特征和优势有助于我们做好电视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5.
覃霞 《发展》2014,(9):119-1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更高需求,主题性重点深度报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分量也愈来愈重。面对重大新闻事件,如何精心策划与实施,是摆在每一位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张颖 《魅力中国》2014,(8):298-29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对新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使新闻竞争加剧,特别是电视新闻的竞争。这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要求电视新闻必须要进行创新,否则不仅会失去大批的受众,而且难以承担宣传作用。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实力,获得更广大的受众。而电视新闻的创新的重担势必压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肩上。本文将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8.
周飚  周晓 《理论观察》2007,(1):140-141
同一新闻事件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是关键;受众需求在媒体新闻策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受众是任何媒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新闻策划时必须以受众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和满足受众的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9.
浅谈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现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通过对电视画面、同期声和报道方式的合理选择和巧妙结合,使新闻更具真实性和接近性,更易被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刘瑞新 《理论观察》2006,(3):189-189
社会新闻相对于时政、经济、科教、体育等新闻来说,更显得色彩斑斓、轻松活泼,更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平民性,更为广大受众欢迎。近年来,各媒体纷纷推出社会新闻专版或专题节目,包装越来越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受众的青睐。但也有些社会新闻品位不高。以为了抡卖点。揭人隐私、逐艳猎奇、色情描写,表现罪恶的细节,媚俗一类的报道时有所见。有的媒体热衷传播绯闻和小道消息。专门报道国内外政界要人或文体明星的艳闻,似是而非的历史事件、外交秘史,或凭空控造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吊受众胃口。不同媒体之间的社会新闻雷同化,转抄化,炒“剩饭”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强化社会新闻的导向作用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春波 《魅力中国》2013,(29):392-392
面对新闻同质化现象,多角度的报道可以发现新的角度和侧面的新闻视点。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更不同”,在选择报道角度的时候。最直接的从新闻事件本身的不同层面选择,和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选择,从而避免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电视新闻报道题材多样化的基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日益广阔与不断扩展,决定了电视新闻报道题材的广泛.其中,时政新闻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有关会议的报道,尽管以会议作为新闻分类并不确切,但因会议之多,大家也习惯"会议新闻"统称.记者应深入到会议中去,发现和掌握新闻线索,及时组织采访报道,有些会议,虽然它本身不需要报道,但记者在会议中了解这一领域的动向、情况也是必要的,有时还可能发现新闻线索.记者对有报道任务的会议,就更要深入下去抓新闻,不能满足于会议程序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现代传媒常用的为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而采取的策划手段,其目的是力求使传媒的新闻报道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以满足受众多方面的新闻信息需求。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赤 《黑河学刊》2004,(6):100-101
在现实新闻宣传中,国内外的各新闻媒体,常常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这类报道,我们称之为"预告性新闻"."预告性新闻"的主要作用,关键在于让受众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提早知道."预告性新闻"既然是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预告性报道,那么在采写这类新闻就要特别强调新闻纪律.对"预告性新闻"的报道一定要征得党政及有关部门的同意,甚至要严把审查关,不能有一点纰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注意新闻源的可靠性以及"预告性新闻"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邓亦彤 《发展》2017,(11):81-82
灾难性事件,因其突发性、破坏性、刺激性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新闻价值要素,引起全球媒体和受众的广泛关注.但当大多数人了解事件的发生、进展、后果后,单纯围绕事件本身的报道已无法满足受众的“知悉”需求,于是,情感报道应运而生.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7.0级地震,灾难甫一发生,无论是传统媒体抑或自媒体均能以最快速度投入报道,对于消除人群的恐惧、疑虑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灾难性事件,因其突发性、破坏性、刺激性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新闻价值要素,引起全球媒体和受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字科技越来越发达,进入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受众获取新闻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仅看文字信息,了解的新闻只是新闻记者笔下的报道。传媒受众希望及时了解新闻动态、能够主动参与新闻话题讨论与传播。这就要求媒体行业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语言是写作的艺术,电视语言配合画面和其它电视元素形成的电视新闻受众的感官。电视新闻必然要以一定的新闻观念、新闻理论为指导进行采访报道,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语言的写作应当具不同于与广播、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0,(1):159-160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最常见的、与受众关系密切的是时政新闻。然而,一些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内容狭窄、单一.其报道手法、切入角度、报道口径以及画面、语言的风格都非常雷同,似曾相识,千篇一律。这种毫无生气、枯燥乏味的时政新闻不免使受众产生疏离感,传播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受众意识”是传播学概念.受众,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就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言,受众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新闻消息的筛选及具体节目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广大电视观众的心理、求知、价值等多方面的需要.要使电视新闻节目达到预期的传播目标,并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新闻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电视观众所企盼的。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其功效是能把观众带进新闻事件的现场,使观众的思绪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变化,从中得到启迪,引发思考,使电视新闻的无形资产得到更好的积累和增值。一、关于“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的理论思考第一,事件必须深刻地反映主题。把事件放到时代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深化主题。在日常生活中,是事件的未必能够成为新闻;反之,事件好未必就能报道好。我们说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说这个事件必须是反映时代和生活本质的新闻事实,是新鲜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