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柳  王元明 《科技和产业》2019,19(10):17-25
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框架,结合京津冀2002-2016年相关数据,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产学研创新子系统有序化程度最高,内部协同效应最强,其次为天津,河北有序化程度最低。②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较高均达到良好协同水平。③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两两子系统协同中科研机构—高校子系统协同合作水平均高于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需进一步加强。④京津冀区域整体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建议,为构建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是应对经济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双创”的关键路径之一。基于协同发展理论及熵权法,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复合系统,选取成都市2000-2018年表征两者协同发展的序参量,以测度子系统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水平较低,其中科技创新发展缓慢是主要制约因素;当前应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过渡型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式。针对当前的协同发展现状,给出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升路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立足科技协同创新视角,基于粤西地区2010—2017年相关科技创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粤西各城市在区域层面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性较弱,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同时,粤西各城市内部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较低,茂名市甚至处于非协同状态,各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能力较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粤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能力事关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区域内外创新发展双重不平衡,限制了河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走区内协同和区外协同相互促进之路。持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区内协同创新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强化开发区创新发展,发挥开发区作为全省创新示范区的效应,促进河北省整体创新实力的提升,使河北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业发展模式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旅游协同也是京津冀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京津冀旅游协同既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受到客观因素的推动。长三角自2003年正式开始推动一体化建设,为长三角旅游协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章从区域协同发展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多维政策的积极推动、便捷交通圈、复杂旅游策略整合等五个维度总结出长三角旅游协同发展的经验,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京津冀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政策供给、资金供给等五个维度,对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现状及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并基于区域优势提出"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总体协调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张茜 《天津经济》2015,(11):11-1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高校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协同创新内涵及高校协同发展现状,梳理京津冀一体化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战略协同、组织创新,促成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共享与整合,探索建立高校协同发展的机制,提出完善京津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建议,进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实现区域协同创新不仅能够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从协同学视角分析了区域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特点,从京津冀创新资源条件的现实基础出发,分析了目前三地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含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创新要素协同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9.
谭悦  侯丽珠  孟媛 《天津经济》2022,(10):15-21
为及时跟踪监测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总结发展成效,挖掘发展潜力,分析存在不足,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指数研究的角度分析2014—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状况,与长三角地区开展比较研究,力争科学、客观、多角度评价京津冀协同创新状况,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的关键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分析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法对其信息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建立了基于政产学研用多重创新主体的基础社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包含创新核心层、创新支持层、创新环境层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基本框架,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四个层面剖析了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动,围绕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核心物种的培育竞争、生态系统配套程度的提升、核心企业更新力度的加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是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京津冀43个区市2013—2018年的创新政策进行量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各区市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创新政策与创新绩效均呈现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创新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本区域创新绩效,且对相邻区域创新绩效存在空间影响效应;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空间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相对于天津和河北,北京市的创新政策实施对区内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相比于需求侧政策和环境侧政策,供给侧政策对本地区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需求侧政策对相邻区域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供给侧和环境侧政策对相邻区域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研究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演化过程。以长安汽车为例,研究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特点、驱动因素和演变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编码演绎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长安汽车创新生态系统由核心企业系统、政府环境系统、合作开发系统、智能创新系统、智慧营销系统这5 个部分构成。根据价值创造、价值网络、价值实现这3 个阶段的分析,提出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愿望Desire”模型,即设界(Defi ne)- 开拓(Extension)- 强化(Strengthen) - 迭代(Iteration) - 重构(Restructure)- 觅新(Explore)模型,通过该模型刻画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变机制。研究结论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零售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但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对其形成了冲击。目前,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与结构调整问题突出。因此,根据年报资料从京该地区中筛选出王府井公司,然后从破坏性创新角度采用扎根理论分析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并提炼创新机理。结果表明,王府井商业模式创新有破坏性创新特点,竞争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属核心范畴直接影响创新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何尔琦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2-108
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存在内在耦合协调需求.在梳理了两者的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获取相关面板数据,并采用时间序列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9年广州都市圈的产业转移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分析,并从时空角度探索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政策实施和区域创新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广州都市圈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都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且协调类型也开始从低度水平上升至中度水平,但区域内仍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以专利申请授权量为测度指标,采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ESDA)分析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圈2001-2011年10年间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演化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总体差异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区间差异发展不均衡,山东半岛区内差异最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集聚态势不明显,呈随机分布态势;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分布;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热点演化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区域技术创新增长热点跃迁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杨荣 《科技和产业》2014,(2):136-141
创新的系统范式是技术创新研究的核心内容。从发展观看,它经历了企业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等五个阶段,这些系统范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对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创新系统之间的比较,以及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系统的比较,一方面,可以让人们能更好地识别它们,把握每种范式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