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如何依靠内生动力补齐农业机械化短板尤为重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好为破解农业机械化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1869个县域数据,运用SARAR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均衡效应和非均衡效应,同时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机械化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其他县域相比,农业落后县、平原县和农业县更容易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受益;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农民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中介变量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此,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抓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不同区域应依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科技银行、其他金融科技平台公司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共同战略选择和关键发力点,但我国农村各地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总体上仍然较低,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论文利用网商银行在全国1884个县(县级市、旗)的业务数据及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出发,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了2017-2020年这些县域的各级指标得分,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测度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动能。研究表明,2017-2020年中国各地区和各省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提升较快,但各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提升明显,服务质量提升相对不足;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发展最为迅速,数字支付次之,数字理财2020年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数字保险的发展一直相对迟缓。从发展动能来看,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势头比较迅猛。总体而言,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空间巨大,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提升县级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有助于弥补现有金融体系中农村居民融资的短板,继而通过农民增收的直接效应和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要素的配置效率等间接效应,直接推动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但由于数字普惠金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还存在着普及程度不高、应用范围有待提升以及监管尚有盲区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应该围绕共同富裕导向,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出对农村居民更友好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以及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县域经济的长期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4—2019年全国县域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增长,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促进经济水平发展,且对农业经济水平影响更明显。研究进一步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有利于县域经济水平发展,也同时促进所在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这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张掖市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情况开展的调查,得出金融支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匹配现象:贷款需求与实际供给不匹配、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贷款融资成本与承受能力不匹配、融资抵押物与抵押担保要求不匹配、农业保险与农业的规模化风险不匹配.并分析其原因在于:实施主办行制度效果不明显,生产资料流转评估确权机制不健全,财政、金融政策缺乏有机联动,最后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支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在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省级层面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GWR模型研究30个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实证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但使用深度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不显著;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有抑制效应,西部地区抑制效应较为明显,东部地区促进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是效率较高、造血能力较强、带动范围较广的脱贫方式,但目前涉农经营主体仍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农业价值链融资是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文章在梳理农业价值链融资、农村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农业价值链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提出农业价值链融资能提高农村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能助力农村普惠金融提升减贫效应,能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积极性,是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互联网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基于此,构建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这种促进作用进一步强化,且异质性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促进企业研发创新、鼓励居民创业就业、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微观机制。促进地区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缓解地区收入不平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宏观机制。要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全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竭力畅通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结论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深刻影响着农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发挥极大的赋能效应,在“三农”领域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而推动实现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需要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和数字技能以弥合鸿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来夯实基础;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最后要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涂洪福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23,(3):70-74
笔者对攀枝花市仁和区农业产业及乡村振兴事业进行深入调查,对区域内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了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存现状及当地政府服务支持情况,重点研究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重点、创新服务模式和有效防控风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15—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量,但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对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相比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内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农业碳排放量的效果更加明显。相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量的抑制效果更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业低碳发展的效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关于两者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经营绩效。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与中小微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数字支持服务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数字技术可能产生数字鸿沟问题。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融资约束、借贷成本和经营风险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基于山东省辖内农村商业银行的微观视角,从普惠金融广度、深度和普惠性三个层面,选取农村商业银行16个经营指标,运用熵权法编制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支持指数,以2014—2022年山东省81个县(市、区)数据为样本,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普惠金融能否促进乡村振兴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更能显著促进县域乡村振兴;二是普惠金融通过产业带动效应和减贫增收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乡村振兴;三是数字化与普惠金融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应从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体系、丰富支持“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专项资金倾斜力度、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探索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缓释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作用,并借助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普惠金融的延续和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2011—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享受数字金融技术红利更充分,而西部地区则享受了数字金融政策红利.此外,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的影响也呈现出异质性,金融数字化还不能发挥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错配、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中介渠道. 相似文献
19.
黄健 《金融经济(湖南)》2014,(6):28-30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文章论述了金融推动新型农业主体快速发展的作用,并介绍了目前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及金融需求特点,接着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因素,最后就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助力广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