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河北省存在着资源消耗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增加、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与综合承载力相关的问题。通过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发现河北省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较低。河北省应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借鉴世界银行宜商环境(BEE),按照企业生命周期及参与市场活动构建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包含市场发展、基础设施、政府服务、创新能力和生活品质五项指标。对26个全球城市营商环境进行测度,东京、伦敦和纽约分别是营商环境排名的前3位,北京排名第5位。但北京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在市场发展指标上排名第7位,在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指标上均排在第2位,在政府服务指标上排名第17位,在生活品质指标上排名第24位。通过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积极探索创新,增强在国际航线枢纽中的竞争力,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等补齐短板、发挥优势,使北京营商环境持续“领跑”,为优化营商环境输出北京经验。  相似文献   

3.
国外资本运用已成为促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全国利用外资的增长,河北省近年来利用外资却呈下降态势,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抓住机遇,调整引资战略,使外资以更快速度和更多元化的形式涌入省内,更有效地提升河北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测算1980—2011年河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和单位面积排放量,分析河北省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相关性。河北省的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但碳排放强度呈现递减的趋势。河北省的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主要受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河北省的能源消费量主要集中在唐山、石家庄和邯郸三个城市,应在这三个城市中最先进行节能减排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从第三产业整体和内部两个维度,对河北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就业弹性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借以发现河北省重点发展行业,为今后河北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河北省在城市植被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古城邯郸被评为全国十大绿化特色城市,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园林城市。然而,河北省的城市绿化仍存在各种不足,面临着如何提升城市绿化品位的问题。这又促使人们对河北城市的绿色文化进行反思,对森林城市的内涵重新认识,对河北平原森林城市的发展重新定位思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13个影响居民潜在出游力的指标,运用minitab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河北省居民潜在出游力的回归模型,计算出河北省11个城市居民潜在出游力的综合得分,并结合定性分析,将其分成4级,从中发现河北省居民潜在出游力在空间上大致呈杠铃形状,廊坊为横杠,杠铃片是两个出游潜力强的地区石家庄和唐山,邯郸和秦皇岛像是外面的卡箍卡住杠铃,其余城市出游潜力较弱,分布在杠铃两侧。最后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城市竞争力计量模型,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城市竞争力进行逐一测度,发现河北省城市竞争力水平比较低.解决这一问题,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的主动性;改善投资环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最后必须要重视人才.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利用外资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来,外资在河北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突出的成效。但由于河北软、硬环境的限制,河北外资的水平还沆 满足河北经济发展的需要,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更好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利用外资的成效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利用外资已走过了 2 0年的历程。 2 0年来 ,外资在河北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收到了突出的成效。但由于河北软、硬环境的限制 ,河北利用外资的水平还不高 ,不能满足河北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采取有效的对策 ,更好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近五年河北工业竞争力有下降趋势。行业中,冶金、医药、食品等10个行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而机械、电子等18个行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地区中,石家庄竞争力同时具有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唐山、邯郸、保定市场优势较强,衡水、沧州、廊坊竞争优势较强,其他地区竞争力较弱。河北工业竞争力的变化,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年均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PM25浓度呈现出“夏低冬高,春秋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PM25月浓度均值呈U型分布。(2)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城市PM25浓度高于北部城市,南部城市雾霾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污染范围呈缩小趋势。(3)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石家庄、邢台和衡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化水平与雾霾污染正相关,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与雾霾污染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标志着由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组成的河北沿海区域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望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核.推动河北沿海区域发展一体化,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是区域经济增长极核形成的先决条件.文章运用战略管理SWOT分析法对河北沿海区域一体化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诊断,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发展战略的选择来源于对省情的基本认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总体思路:在全国,河北省经济属于"东部的区位、中部的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培育秦皇岛、唐山、沧州和廊坊成为全省经济的率先发展地区和经济引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石家庄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石家庄市2000年—2010年的土地集约水平进行评价,然后选取7个省会城市2010年的数据,计算其土地集约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2001年—2010年间石家庄市区范围内,土地利用从低度集约进入到集约利用状态,但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益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同类城市中,石家庄市土地集约水平较高,主要得益于自然地理及政策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工业入园工程、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北沿海经济崛起带优势整合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沿海经济崛起带经济发展作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筹码,区域经济整合势在必行。为此,需分析沿海经济崛起带各经济主体(以秦皇岛、唐山和沧州)的优势及其可整合的发展资源,进而明确其优势整合的战略方向:转变观念,打破行政区划的有形界线;加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内耗;完善产业分工;加强技术资源共享;整合物流渠道;构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心城市是省域经济的主体, 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省与沿海发达省之间的经济差距出现了日益扩大的趋势。这与河北省中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弱有直接关系。本文从河北省中心城市经济的现状入手, 探求加快河北省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这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行政中心与区域中心不对称,发展速度与城市内涵不对称,文化底蕴与大都市形象不对称。这要求城市发展进程中从"大石家庄"视角出发,在京津冀大背景下规划石家庄城市体系,以正定、栾城、藁城、鹿泉(包括井陉),构建"一核四星"的城市发展格局,才能够形成"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城市子群→小城镇团"的四级结构,进而大都市与腹地得到有效整合,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京南都市体系得以形成,石家庄的城市影响力得到强化,在京津冀鲁晋等大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在河北平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研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防污性能的含义、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及改进的建议;并以河北平原中部的石家庄、衡水、沧州地区为例,尝试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小、城市投资和积累少、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环境投资少且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西部资源型城市虽然在人均产值方面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但由于其经济结构单一,加上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高科技人才匮乏,其科技生产力效率落后于其他城市。西部资源型城市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主体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软硬环境,增加对人力资本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