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积极统筹城乡就业,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省农村已有1411万人得到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4%,劳务输出总量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自 1 978年以来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数量由 1 978年的 2 82 7万增至 2 0 0 0年的 1 70 78万人 ,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改革以来累计 60 0 0多万人至 1亿人之间 ,仅 2 0 0 2年底 ,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 940 0万 ,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 ,到 2 0 2 0年至少将有 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1、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地区现有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1.0%;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5.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7.6%;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3.8%;文盲16.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7.6%,我们把全区劳动力按着劳动技能分为六种类型,即:技术型、经验型、经营型、体力型、模仿型、模仿型、病呆型。从劳动力自然素质分析,属于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有62.3万人,年老的体弱的劳动力有17.8万人,游手好闲的劳动力8.4万人,病呆疾的有2.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1%。从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有74.9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2.0%;第二产业有劳动力5.4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9%;第三产业有劳动力11.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2.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吴江市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加强劳动力培训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吴江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33.22万人,仅有9.72万人从事一产,占29.26%,其余的已转向二、三产业,而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70%。吴江农民 就业路,越来越宽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32个调查县的2240个农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转移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去年我省农村当年转移的剩余劳动力74.56万人,其中:男劳动力46.09万人,占61.82%,女劳动力28.47万人,占38.18%;转向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为44.11万人和29.63万人。从转移地区看,省内转移23.37万人,转向省外51.03万人。1997年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鹿泉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有13个乡镇(区),208个村,3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0.5万人,农户8.5万户,农村劳动力15万人。农村财务收支的规范与否,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规范管理,近年来该市制定了“五项制度”,以此来监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实 《农业经济》2002,(10):35-3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报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富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正以几何级数加速跨地区流动,笔者认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一、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的总体情况据劳动部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有4.6亿农村劳动力。而且今后平均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人。依据人口增长趋势预测,农村劳动力总供…  相似文献   

8.
贾文 《致富之友》2005,(7):18-18
内蒙古自治区土右旗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9.2%。转移富余劳动力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为此,旗委、旗政府“三措并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城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致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溧水县把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制订政策,建立网络,登记造册,开展培训等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2003年.全县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8.1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5%,其中:2003年新增转移1.14万人。农民获得劳务收入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5%,比上年增加110元,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入新阶段 1985年以来,三河市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5年,全市劳动力总数为11.46万人,目前达到15.24万人,劳动力增长32.98%,而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则由2.97万人增加到9.45万人,增长218.2%;离村劳动力由1975年的0.85万人增加到6.65万人,增长682.4%。与1985年相比,劳动力增长了6.28%,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却增长97%,离村劳动力增长257.5%。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起,江苏省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资助3万名农村应届初三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预计2006年,江苏教育系统培训农村劳动力高达3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 2004年末楚雄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16.5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增长27.51%。其中女性6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增长28.3%,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6.31%。从文化结构来看,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全州农村外出就业总人数的67.18%,从年龄在16-40岁的青壮年占全州农村外出就业总人数的88.96%,显示出青壮年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承担者,外出务工相对于农业活动的更具重要性。外出到省会城市、地区级城市、县级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比重占外出务工人数的八成以上。外出务工劳动力从业类型以二、三产业为主。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户资料显示,来自本乡镇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村经济》2005,(6):36-38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的内陆山区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面较大。由于历史的和工作的种种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省外劳动力大量涌人,省内富余劳动力又大量积压,形成一个极不协调的反差。去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2004年底全省累计外出务工农民415万人,同比新增63万人。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玉溪农业人口171.7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7.48万人,其中:自发和有组织地转移到二、三产业24.46万人,比上年增0.45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2.75%;从事第一产业83.02万人,若按每人每年耕种2.5亩计算,玉溪农业只需65.54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7.48万人。有39个基地承担了培训任务,7个县区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当年共培训农民14000人,经培训实现就业13379人,占培训人数的95.56%。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该市“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2006年洛阳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3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提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目标。但从目前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16.
3月9日,趁人代会休息间隙,在北京云南代表团驻地,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会议提出,切实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力保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少于11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不少于88万人,争取累计转移劳动力突破710万人。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江苏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表彰大会首次明确,2005年,江苏农村劳务输出的目标是:新增输出50万人以上,其中苏北五市新增输出35万人以上,苏南新增吸纳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30万人,对口挂钩交流劳动力12万人。  相似文献   

18.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劳动力目前的总体情况是剩余数量大,整体素质低。据新华网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人口总量达127627万人,农村人口达到79563万人,农村劳动力达43801,60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比例为67.20%。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量约有1.5亿,若无重大举措,到2015年将增至2.5亿,而我国农村中占90%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 目前,全国农村有4.5亿农村劳动力,从事乡镇企业劳动的职工有1.2亿多人,外出劳动力达6000多万人,这些离开农业的农村劳动力,已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以上。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2亿人,农村中已存在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已有了十几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已呈现出大规模的、跨地区的流动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制约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于统筹南通市城乡整体联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2001年,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303.89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达122.4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