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举国为平民哀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芳 《商务周刊》2008,(11):34-35
灾难感同身受,未来共同坚强。汶川大地震给了我们无尽的悲恸,也给了我们众多前所未有的感动。在20多天后的今天,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希望。《商务周刊》的特刊《第一次》,以综述的形式,一一列举此次灾难催生出的那些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第一次举国为普通国民下半旗致哀、第一次信息全透明公开、第一次全民慈善运动、第一次志愿者成为主力军、第一次有国际救援救助的并肩做战、第一次众多企业像公民为保卫我们的社会勇担责任……以及第一次对人性尊严的张扬。我们希望通过这8个第一次,纪志国家和国民意识的启蒙与觉醒,为重生做一个充满希望的总结与眺望  相似文献   

2.
王强 《商务周刊》2008,(11):86-89
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香港北角马宝道28号华汇中心17楼,香港乐施会总部,这家独立的国际发展及救援机构,高层领导们正在开会,出席的除了香港乐施会总裁施日庄及各位董事,还有乐施会中国部总监廖洪涛,11日从兰州赶到香港总部的乐施会中国部环境与灾害管理项目经理、  相似文献   

3.
5月12日,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亿万中国人的目光在瞬间聚焦。这一场灾难触目惊心,狠狠击打在中国人的心坎上。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场灾难,因为在深切哀悼受难者的同时,我们也试图寻找着启示。在抗击汶川大地震灾害中,解放军不畏艰险,展开救援,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军队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旧是最可爱的人。一场灾难对人民军队来说是考验,但同时也是我军形象再塑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王君丽 《商务周刊》2008,(11):44-47
互联网的出现,为灾害救援提供了一个及时迅速的信息发布、传播、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和更大范围有效协作的渠道。汶川大地震后,文字、图片、地图、视频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空间,整个信息高速公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广度开动起  相似文献   

5.
《广告大观》2008,(7):72-73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数万人在瞬间失去了生命,成千上万家庭破碎,灾区同胞期盼救援,无数失去父母的孤儿亟待社会救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社会立即投入到这场空前浩大的救援行动中来。除了国家层面的救援行动外,志愿者奔赴灾区、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全国人民和灾区同胞心手相连,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壮歌。  相似文献   

6.
珍德 《农机市场》2008,(6):13-14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是一次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灾难发生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立即与国家有关抗震救灾指挥部进行联系,迅速筹划并启动“东方红情系灾区”救援工程。广大干部职工也和全国人民一样,以极大的热情迅速开展捐助及救援活动,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相似文献   

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突袭中国。对由此次灾害透视出的我国政府突发自然灾害危机应急机制问题的理性、建设性的反思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最初关注甘肃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所受到的灾害,还是看了《南方周末》5月22日的一篇报道:《甘肃文县:被低估的震灾》。文中写道:由于交通和信息一度中断,以及一些尚未明了的原因,这个受灾严重的国家级贫困县一度被外界忽  相似文献   

9.
答案     
首先,我代表杂志社全体同仁向汶川大地震中死难的同胞致哀;向那些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同胞表示我们衷心的慰问:也向所有积极参与救援救助,无论他们是出于职责还是志愿,无论来自中国还是世界,向那些所有表现出自己爱心的人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告》2008,(9):60-61
5·12大地震,让汶川、北川、青川……等小县城成为中国的焦点、世界的焦点,也让绵阳这座唯一的中国科技城知名度大幅提升。震后,全国的广告人都行动了起来,除了捐款捐物做志愿者,更是创作了大量的公益广告。身处震区,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抗震救灾零售业在行动〉〉〉危急时刻彰显文脉商魂中国零售商灾情显大义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零售商在这次特大灾情面前显示了一种民族大义。5月13日,震后的第二天,震区附近城市的许多超市仍坚持营业,员工没有脱岗,商品价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业》2009,(5):67-67
“5·12”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罕见的灾难,为了永远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汶川记忆》一书用文字、图片记录了100位普通人在这场灾难中的生死经历。  相似文献   

13.
殷琳 《市场论坛》2009,(6):49-50
我国巨灾风险形势十分严峻,2008年连续发生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两次巨灾,造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文章通过分析国外的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对中国巨灾保险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过后,全国各地纷纷派出救援人员前往灾区展开救援,灾区人民的安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相似文献   

15.
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的署名文章《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写在中国人民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之际》。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难兴邦。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可以算是它们今年在灾害管理方面经历的两次大考。在应对这些巨灾的过程中,大量企业参与其中,为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企业社会责任在救灾工作中得到升华。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整套的灾害管理机制,以致于灾难到来时,只有“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到"5.12"汶川大地震,中国经历了极为困难的一段时期,而今,受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又面临着对外出口受阻,经济增长放缓的困境,如何在这时稳住形势,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成为了我国政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文章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突然袭来,四川广播电视台作为震区主媒体,以其真实高效的媒体执行力为全世界人民带去第一手震区信息。而两年之后四川广播电台的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活动,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台各级领导的重点支持。这是四川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经过多年磨合后的一次有效结合,其媒体效力与社会效力可谓空前放大。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半小时左右,中央电视台发出了这一特大天灾直播报道的第一条新闻。全国各大电视台随后跟进,第一时间全方位地将地震灾区的消息传递给了国内外观众。在这次抗震救灾电视报道中,《广告主》杂志的理事单位都有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大地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冰雪灾害、汶川地震、频发的矿难等等,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救援物资。由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会立即产生大批量救援物资需求,不存在订货提前期,所以建立全面的应急物资储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