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慈善事业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意义不言而喻。一方面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成绩斐然;另一方面当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例如慈善意识淡薄、慈善组织自身公信力差等。为此,我国应该采取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公信力建设等战略措施,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当前一系列典型慈善案例,反映我国急需制定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在借鉴国外慈善事业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建议我国慈善立法可以从捐赠人的义务、慈善机构的自律和社会监督三个方面来构建慈善事业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企业慈善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可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当前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开创和谐社会下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公益慈善组织因其在扶危济困、救灾救助、养老助残、扶贫救济、公益资助、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的积极作用而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建设、活动品牌特色建设、孵化基地建设、专业化能力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建设等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总体发展仍然滞后,具体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健全、治理体系不完善、队伍建设不足、公信力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因此,进一步加快公益慈善立法步伐、加强公益慈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公益慈善资源配置、完善公益慈善监管体系、推进公益慈善文化建设、强化公益慈善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培育与发展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慈善事业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这既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理念的体现,也是企业"经济德性"的实现形式。企业慈善文化的困境在于企业慈善理念的缺位、长期慈善战略规划的缺乏和良好人文制度环境的缺乏。企业慈善文化的构建需要加强企业慈善理念的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公民"理念;培育企业慈善内驱力、将慈善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及社会要培育有利于企业慈善文化发展的社会文化及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慈善促进法》正在加紧起草之中。在慈善组织取得主体资格条件、法律法规衔接问题、慈善信托等方面,借鉴国外慈善组织的法律建设和实践管理经验,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以期为我国民间慈善组织有序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7.
慈善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慈善意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当前,我国公民慈善意识发展水平总体良好,并呈逐渐增强趋势,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吻合,亟待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受外在因素影响,也受公民自身素质的制约。培育公民慈善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理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人性善抑或人性恶观点,构成中西慈善管理逻辑起点的差异,不同人性假设由此产生中西慈善管理模式是政府主导型抑或社会主导型。取中西方慈善理念和实践之精华,学习胡文虎慈善公益,通过慈善意识转变、政府角色转换、培育公民社会,扶持第三部门发展,最终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在履行慈善责任方面存在较多缺失,表现为主动捐助意识薄弱、参与企业比例及捐献数额小、国有企业示范作用差、捐献目的单一、形式简单、对募款接受主体认同度存在分歧等。其原因是,宏观方面表现为相应法律建设滞后、社会慈善文化"幼稚"、捐赠机制仍处"动态"、捐款可追踪性差、舆论监督"乏力"等;微观方面表现为当事人(企业)主观主动失范和主观被动失范。解决的对策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宏观方面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政府为企业承担慈善责任营造良好的氛围、借鉴西方慈善经验、构建社会监督体系、营造社会慈善文化、实现慈善款物可追寻等。微观方面主要是构建中国企业慈善责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贫困特别是发展贫困的彻底消除,仅仅依靠经济增长难以实现,关键在于教育。发展教育,政府加大财政性投入义不容辞,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个人参与也很重要。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迫切需要慈善教育的参与,但慈善偏好的缺失或淡薄却制约了慈善教育的发展。要转变慈善观念,培养慈善偏好,必须通过教育慈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美国慈善业发达的原因在于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独立的父母子女关系、运作规范高效的慈善机构、完善的慈善激励机制和法律以及较高的社会平等程度。而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父母子女相互依赖关系导致的财富代际积累偏好、不规范和低效的慈善机构、不完善的慈善法律、缺失的慈善激励机制、较低的社会平等程度等,则是中国慈善业发展落后的原因。中国慈善业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提供慈善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入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善传统家族文化,再树节俭和平等文化,建立民间慈善体系,完善慈善立法并制定激励慈善行为的税收政策,推动慈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而个人捐赠比例由于"熟人文化",慈善机构公信力不佳,政府对慈善捐赠重视不够等原因却不断下降。转型期,政府应加大对慈善捐赠的支持力度、完善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健全慈善捐赠相关法规、创新慈善捐赠的方式和手段,促使全社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使个人捐赠真正成为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流和基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而个人捐赠比例由于“熟人文化”,慈善机构公信力不佳,政府对慈善捐赠重视不够等原因却不断下降。转型期,政府应加大对慈善捐赠的支持力度、完善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健全慈善捐赠相关法规、创新慈善捐赠的方式和手段,促使全社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使个人捐赠真正成为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流和基石。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主流价值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模糊"了,其中就包括慈善公益价值观、奉献精神等等。在"大学生信仰状态"的调查中,受到物质化倾向的功利主义影响,呈现出慈善公益价值观缺失的状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推动者,理应承当起推动社会慈善公益价值观作为主流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因此对大学生慈善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引起广大高校,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慈善是一种可以将企业的经济目标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的行为。本文首先阐述了战略性慈善行为理论,然后从不同层面对我国企业战略性慈善行为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慈善事业的需要也更加迫切。本文针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需求的现状,深入剖析慈善文化、法律制度等环境因素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并从民众"慈善观"的转变、政府恰当的角色定位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法律等途径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7.
慈善是具有扶危济困作用的公共管理事业,其已日渐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体而言,我国目前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水平偏低,这严重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文章自公共管理视角对慈善组织能力要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自近代以来,儒商慈善主题发生了显著变迁,从博施济贫的个体慈善走向兴邦富民的社会慈善,从单纯的物质施舍走向组织化的社会公益事业。这一现象至少提示着三层意义:第一,标志着儒商的伦理精神逐渐发展到了其顶峰状态;第二,使商业的存在意义逐渐对准了其应当具有的社会价值定位;第三,儒商的"仁爱"精神进展为"仁爱"文化,为现代商企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慈善事业的需要也更加迫切.本文针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需求的现状,深入剖析慈善文化、法律制度等环境因素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并从民众"慈善观"的转变、政府恰当的角色定位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法律等途径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0.
善因营销本土化面临着消费者慈善意愿不足、慈善丑闻频发、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过于强势等问题.比较基督教慈善文化与儒家慈善文化的差异,可以分析上述问题的症结从而找到善因营销本土化的路径.善因营销的本土化路径包括:将慈善项目与额外的消费者利益相联系;有效传递慈善需求信息;优先做好社区慈善项目;保证产品质量;使用低调平实的宣传方式;淡化善因营销的功利色彩;区别对待慈善组织和妥善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