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放手是一种对孩子们独立生命的尊重."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奇迹"是卢勤老师在<写给年轻妈妈>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放手学生,只要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将会还你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小境界     
正大多数人都梦想着过得不平凡,却只能在别人的文字中寻找存在感,然后放逐自己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王国维老先生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一会望尽天涯路,一会为伊消得人憔悴,临了来个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了。怎一个文人境界可堪与说?思维太过深广,这应该是是文人的特质。他们汪洋恣睢、博通今古,总让今人自叹弗如。他们能著大文章,能做大学问,总是把现实与理想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地栖居。”这句话在国内的楼市,仿佛放之四海皆准,描绘住者一种理想化居住境界和居住的终极追求。在几千年前,智慧的中国人就已经把人和宅的关系作出了精确的描述,《黄帝宅经》曰:“宅者,人为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 人宅相挟,感通天地。”何等透彻!何等博大!由此推之,住宅带给我们有三重层次的享受:第一层次,物质享受,由物质要件带来的感官  相似文献   

4.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这是新教育人常说的一句话,如今新教育的种子已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片热土生根、发芽。对庆阳新教育人来说,"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就是他们选定的路。他们不怕远行,不怕缓慢,只要坚持,就有奇迹。他们让农耕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精神内核,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把每个细节做实,把整个过程做真,让每颗种子都开出一朵花来,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它喜欢的样子。他们共同担当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擦亮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生命,为探索教育真谛,为实现人生梦想且歌且行,永远前行!  相似文献   

5.
生命大营救     
《青海经济研究》2010,(2):F0002-F0002
看着你熟悉的身影,却又叫不出你的名字,看着你忙碌的身影,知道你很久没有休息。与时间赛跑,让生命延续就是你们的使命,在生命的禁区,你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请接受人民对你们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人在旅途     
“这是一个在旅途的人群,这是一个行走的部落,他们能入城市的喧嚣,也能出僻壤的宁静,用眼睛来发现生活之美,用脚步丈量人生应有的轨迹,沙漠、崎山、高原、大江,都留下了他们的味道,一种淡淡的却让生命饱满滋润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一、失业队伍正在扩大西方有句俗话;"人,半是天使,半是野兽",天使何等可爱,野兽何等可怕!然而两者都是用来表述同一个主题——人。这种一事两名,一个事物包含两个相互矛盾的特点的惰况,在市场经济中也屡见不鲜。比如说,劳动力流动好不好?绝大多数人都说好。尤其是对于长期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的人来说,调换工作单位是何等之难!对照那种几十年被禁锢在一个企业的状况,人  相似文献   

8.
樊桂福:希望病友不再为用药发愁 在国内有医学登记的血友病患者中。很少有人能活过47岁,“47”也一度成为病友恐惧的数字,而我却一路跌跌撞撞过了耳顺之年。我已64岁“高龄”,很侥幸仍然健在!所以病友都说我创造了奇迹,我自己也很惊讶。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快讯》2010,(2):14-14
樊桂福:希望病友不再为用药发愁 在国内有医学登记的血友病患者中。很少有人能活过47岁,“47”也一度成为病友恐惧的数字,而我却一路跌跌撞撞过了耳顺之年。我已64岁“高龄”,很侥幸仍然健在!所以病友都说我创造了奇迹,我自己也很惊讶。  相似文献   

10.
陈凤丽 《魅力中国》2009,(29):172-173
"一个防空洞的夜晚,夺取了花季少年无辜的生命,五个玩伴就在出事现场,而他们却熟视无睹,在一个关键时刻达成一个错误的共守同盟,谁都不许说,以为可以瞒天过海……"看完《道德观察》栏目8月23号播出的节目"无形之杀"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在我们为年轻生命的逝去而扼腕叹息时,我们想到更多的是:是什么让他们对生命如此漠视?特别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让我思索良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学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消息屡屡见诸媒体.不管是复旦大学的投毒伤害案,还是南通初一女生跳楼自杀案,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竟然如此轻易地失去,我们不禁痛心疾首.但我们在悲伤和叹息的时候,更应该思考如何才能避免悲剧的再一次发生.复旦大学投毒案发生后,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帖子:所有的家长都在告诉我们“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却没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人”;所有的教育都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的附加值,却从不曾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本身;所以人都告诉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可是从来不告诉我们属于每个人的独特的“生命”是什么.这个帖子让我们看到了当下一些年轻人对生命、对生命的价值存在着许多疑问.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让他们的这些“人生之间”无处求解,而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去回答他们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  相似文献   

12.
济南那啥     
山人因缘巧合自巴蜀到得济南,混迹10余年,对这座城市所有的期待、热爱、失落都早已统统地在烟熏火燎的市井中刨坑儿埋了。故乡亲友常问我济南怎么样?我总是淡淡地说:“济南是一个让人不至于太想家的地方!”心里却咕噜:一两句话跟你们说不清!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09,(2):109-109
冯军是一个“平淡却不平凡的男人”! 说他平淡,是因为他和普通员工一样,每天8点30分准时到公司打卡上班,按月领取公司核发的薪水,下班更多喜欢回家吃妻子亲手烹制的可口饭菜。对于生活中的细节,他可以算是“马马虎虎”,公司里的员工都说他是个不太讲究穿着的人,他自己更承认连换衣服都需要夫人经常提醒。说不平凡,他也像每一个为事业打拼的男人一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狂热,而且通过狂热的行动证明了不凡:他领导下的公司在存储市场上牢牢占据着第一位;是他坚守在数码相机民族品牌的最后一块阵地;是他的公司创造了连续十年稳健增长60%以上的行业奇迹。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的同时,另外一些企业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崛起,走上了腾飞的道路,而这些企业又差不多都与信息产业、尤其是国际互联网密切相关,如微软、戴尔、亚马逊、雅虎等,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正在以加速度改变我们今天的一切。而我们所言的知识经济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网络经济。  相似文献   

15.
襄樊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育了这样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只有5个人,年产值却达千万元.这对于内陆城市襄樊,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奇迹",而这个奇迹就是王建强带领科安防静电材料公司创造的.王建强说话慢条斯理,透出睿智、儒雅、深沉的气质,很有亲和力,让你觉得他不是一位企业家,而更像是一位学者.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回首来时路,"科安的大幕刚刚拉开".王建强说.  相似文献   

16.
快乐至死     
记得儿女小的时候我曾给他们买过一本名为《懒人找痛快》的书。这本书说的是一个人无衣食之忧,也无所事事,却觉得活得不痛快,于是他决定出去找“痛快”。有一天,他看见几个耕地的农夫,一边喝水,一边说“真痛快”。他忙问农夫“痛快”在哪里。这些人要他先跟他们一块干活,然后再回答他的问题。不一会儿他就大汗淋漓,拿起水来喝,不由自主地说道:“真痛快!”这时他才悟到,原来“痛快”就在辛勤的劳动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应是一颗珍贵而闪亮的星星。可一些孩子却像天际辽远的星星,常常被人忽略、被人遗忘。或许只要一丝关注的目光,他们就会绽放最璀璨的光芒。让每颗星星都闪光,是我的责任;让每个生命都健康成长,是我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小学女教师钟群被医院诊断为乳腺癌而切除了双乳.此后8年,她通过化疗、服用抗癌药和练气功等战胜了死神,成为一名“抗癌明星“.可突然有一天,医学专家在研究钟群“生命奇迹“时却瞪大了双眼:“你根本没有癌症!“无辜受苦的钟群一怒之下,将当年给她做出癌症诊断的医院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那些接近泛滥的财富榜对咱们小老百姓来说太遥远的话,鄂尔多斯的暴富,却多少让人感觉更真实一些。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住建部联合高和投资最新发布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说,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过香港,位居全国第一,鄂尔多斯资产过亿的富豪人数超过了7000人,每15人有1个千万富翁,百万资产只能算是穷人。相比之下,175人出一个千万富豪的上海实在是没什么可夸耀的。  相似文献   

20.
袁林 《重庆与世界》2016,(43):82-87
当我第一次听到“想不想去乌干达拍大猩猩?”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主要是翻翻地图看到要去的地方太遥远了。但是接下来他们说“每天只有24个人可以进入丛林,可以帮你提交申请”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