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还是不买,这是个问题。”上海白领王先生一脸苦笑,“房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走势,还是再等等看吧。最近不是讨论房市拐点会不会来么?您觉得会来么?”  相似文献   

2.
吴霁 《西部论丛》2007,(11):78-79
不少读者一直笃定房地产才是中国最顺潮流的投资方式,当然,如果你的钱够买房的话。很多在三四年前买了房的人会很开心的发现,如今,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他的房子从每平方米的价格上来看至少有了40%的涨幅,甚至超过100%。而且几乎没听说有人在近五年的购房过程中亏损过。  相似文献   

3.
蔚蓝 《中国经济信息》2011,(20):80-80,F0003
从纽约、伦敦到东京,从温哥华、悉尼到新加坡,黄皮肤黑眼睛的购房团正在以远超国足的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对于中国新富阶层来说,去国外购买豪宅并不是件困难的事。“理论上,居住在二环以内的北京人民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会会长齐立新的这一句话,被各大媒体广泛引用。  相似文献   

4.
李晓 《走向世界》2011,(12):115-115
在我身边的人,很多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如果你问他们,什么事情如鱼刺哽喉,回答大多是房子。房子似乎越来越令人纠结了.这可不是一个好事情。前不久发生的抢盐事件,在楼房开盘时,我也常常看到同样的情景.众人排队哄抢房子。此外还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买房子,需要先排队领号,才有资格去登记.凭运气摇号买房。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崇拜3个人:毛泽东、李嘉诚、乔治·阿玛尼。“要想在瞬息万变的时尚潮流中另辟蹊径,并保持自己的设计风格不变,就要竭尽全力。”这是年近7旬的乔治·阿玛尼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我敬重乔治·阿玛尼的,正是他的这种理念。人们并不缺少布料,而是缺少好的设计师。现在我们也并不缺少房子,而是缺少好房子。近年来,众多的房地产商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蓝海”。但几乎所有读过《蓝海战略》的中国人,都不无遗憾地发现,频繁引经据典的《蓝海战略》中,并无任何中国本土的实践案例可供参考。所谓的“蓝海战略”,是要求企业把视…  相似文献   

6.
房子     
王溱 《走向世界》2014,(34):8-9
20多年前,中国人对房予的概念就是一个“栖身之地”。那时90%以上的人都住公房,按月缴纳房租。各个地方都有规模不一的房屋修缮队,负责修缮区域内的公房。房子好与坏,个人说了不算,全靠组织安排。如果是社会地位高一些、职务到了一定级别,住的房子肯定要好于别人。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房子卖给了富人?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不是因为房价太高,只有富人能买得起,所以房子都卖给了富人;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大部分房子被富人买走,所以房价才高。  相似文献   

8.
清议 《西部论丛》2006,(12):92-92,F0003
没有任何一项购买决策像买房这样费心思。这不只是由于住房的技术参数远远要比电脑复杂,仅环境参数就需要考虑交通、购物、教育、自然、医疗、金融及邮政服务等,更重要的是一套住房并不能伴随人的一生.因此必须在购买住房前首先设计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将要购买的住房属于哪种类型,究竟打算住多久,下一套住房何时购买.以及要什么类型的住房。挣钱需要理智.花钱尤其是花大钱更需要理智。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没有购房意志和决心,而房市成长成为开发商的“急需”,同时居民住房被视为“包袱”急于卸下时,我们听到的不是“理性淡定”的引导,而是早买早好的教诲  相似文献   

10.
薛涌 《中国报道》2013,(10):112-112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帖:“女作家买房辛酸史:夫妻月入四万也追不上疯涨的房价。”我看到时,此帖在新浪微博上已经被转载两万多次,评论5000多条。这位女作家27岁,名校毕业,在著名公关公司做项目总监,夫妇两人月收入四万,经过种种曲折,最终以2.4万/平方米的价格在北京购入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算起来总值要213万多吧。首付100万,其中丈夫的父母出了70万,剩下30万是两人工作以来攒下来的,还向朋友借了几万。这位女作家2008年大学毕业,买房时工作四年了。丈夫则已工作了七年。文中记述的是买房中的种种折腾,乃至两人几近崩溃……据说此帖打动了许多年轻人,有人读着读着落泪。  相似文献   

11.
正能让大多数中国人一起纠结、闹心的事情不多,但其中一个当仁不让,那就是买房还是不买房。有的时候,买不买房还不是你一个人的事,网上流传的"丈母娘择婿的N条标准",哪个版本也不能缺少"有住房"这一标准。想想也是,女人找夫婿是"第二次投胎",既然这次"投胎"可以自己说了算,为什么不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呢?其实,"买房子"不仅是中国人的情结,世界各国都差不多。美国舆论研究所主持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2002年美国人对投资品选择的意愿是:房地产50%,股票18%,储蓄16%,债券为13%。可  相似文献   

12.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如此描述“以房养老”模式,并建议对此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选择大城市做试点.等到运作成熟后向全国推广。 住房“倒按揭”,这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新模式,最近成为大家的热门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徐超 《东方经济》2004,(11):10-11
似乎中国人对房子特别地着迷,近乎到了偏执的地步。在这一点上与欧美国家有着十分显的差别,中国人习惯于建房、买房,而欧美人更热衷于租房、借房。虽然说中国人的买房与欧美人的租房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若仔细探究一下这两种不同方式的根由,必然会顺着这一条细细的藤茎摸到传统之瓜。  相似文献   

14.
15.
晓辉 《宁波经济》2000,(2):28-28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纷纷出台,个人购房需求势头也愈加强劲。买套什么样的房子?怎样装修?时下居民住房消费到底流行什么?  相似文献   

16.
最近这段时间我留意关注了各地人们对房价增长的看法,感觉人们最近对房价增长的压力要小很多,而且逐渐发现其实住房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目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7.
房子!房子!     
那晚差不多同时接5个电话,竞都是聊的房子。首先是江北的老雷,一反平时的玩世不恭,兴奋地大叫:“快看凤凰卫视,吴小莉专访黄奇帆。哈哈,我快有房子住啦!”  相似文献   

18.
住房供应商品化,让人民群众自己买房子,使住房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战略方向。要实现这个目标,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将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并轨是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9.
董彦 《中国报道》2008,(12):46-47
21世纪的房地产开发商,实际上就是要做房地产品牌的制造和供给者。传统意义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商提供商品房的使用价值和功能。而现代意义的品牌运营商,不仅要提供使用价值和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风格、品位等精神要素为特征的综合价值。对于“好”和“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品质高、价格合理的房子,才有真正的刚性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两套房子     
费潇 《浙江经济》2010,(16):7-7
让更多的穷人走出“蚁穴”,让“空巢”逐渐减少,让人有梦想,让社会满注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