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高新区》2014,(3):39-39
正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科教资源丰富,区内集聚了42所高校和56家省部级科研院所。2011年6月,东湖高新区"资本特区"建设正式启动,科技金融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两年多来,东湖高新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全面推动科技与金融资源集聚、科技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科技金融创新三方面的工作。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功能,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主线、两市场、三创新"的科技金融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8月26日上午,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一号会议室,一场满载着激情和希望的新闻发布会正在召开。历时半年余调研、磨合,14个带有“红头印章”的政策文件终于在“光谷”出炉,它不仅是我国高新区中创新力度最大的系统政策体系,同时也是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交出的“初试”答卷。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但长春说:“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示范区高度重视,在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了高新区极大的支持,举全省、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东湖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的意见》(武人才[2012]2号)精神,加快构筑武汉国际性人才高地,发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人才特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把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活跃、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决定优化“3551光谷人才计划”政策,并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休学创业,计学分;院所技术人员"下海"创业,保留技术岗位3至8年;科研成果一年不转化的,个人或团队可以"变现",收益至少七成归己.2012年8月,武汉东湖高新区提请武汉市政府出台了《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被外界称为"黄金十条",政策极具突破性,可谓含金量十足、引领全国之先.  相似文献   

5.
一、武汉东湖高新区基本情况 东湖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列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批准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2009年12月8日,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新区》2010,(2):13-13
国务院《批复》强调,同意武汉东湖高新区适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有关政策措施,包括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组织编制发展规划等,支持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复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隔9个月之后的12月2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了我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高新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2011,(5):31-31
武汉东湖高新区是继中关村之后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此前由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两次“新三板”试点扩容专题调研中,东湖高新区排名均居各地园区之首。  相似文献   

9.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可贵?人才."这句话从葛优嘴中说出,多了几分玩世诙谐的味道.然而,玩世归玩世,诙谐归诙谐,当我们静静思考,就会发现,这句话不无道理.确实,人才好比修长城的基石,建大厦的栋梁,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 武汉东湖高新区,我国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样十分重视人才工作.2009年2月26日,东湖高新区启动了"人才特区"建设,每年投入不少于1.5亿元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支出.短短三年时间过去了,记者猛然发现,在"3551人才计划"的召引下,这里早已成为武汉引才的强大磁场,四面八方的人才在这里汇聚……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中,武汉东湖高新区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东湖高新区勇于承担国家战略的坚实探索。2009年12月,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及"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叠加湖北武汉,身为国家级的东湖高新区肩负着区域龙头、全国示范、全球竞争的重大责任,成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  相似文献   

11.
周飞 《中国高新区》2013,(2):116-120
2009年12月,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中关村之后的全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中西部惟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的获批,  相似文献   

12.
李琳 《中国高新区》2009,(10):68-71
2009年9月11日,武汉科技会展中心4楼多功能厅,华灯璀璨,流光溢彩。14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东湖高新区签订协议,正式入驻光谷,他们将分享总金额达3600万元的资金扶持.这是东湖高新区实施“人才特区”战略后引进的第一批高层次人才,这也意味着武汉海外“人才抄底”行动初战告捷。  相似文献   

13.
打造创新示范区,湖北省、武汉市及东湖高新区,每年将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3年内,围绕东湖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与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研发与信息服务等5大重点产业,引进和培养5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1000名左右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火炬计划"实施20年,武汉东湖高新区也走过了20年的创业与发展的历程。20年来,东湖高新区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之路,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成为我国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年,同时也是加快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1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中心,围绕在2020年建成“世界光谷”的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创一流,全力争取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和新武汉建设的三大新突破,推动东湖高新区跨越式大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合作层次不高、合作目标不尽相同、资源共享不够是制约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政府在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作用、企业和产业迈向中高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机制改革、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综合集成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将其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宁波国家高新区坚持“转型、创新、辐射、示范”原则,通过“科技、人才、资本”三大特区建设保障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提升。2012年,宁波高新区成功入围“全国首批科技与金融试点单位”,顺利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行列、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高新区20周年先进集体,荣获中国产业新区最佳创新创业环境奖,软件园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以“科技、人才和资本”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特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4月15日,国家科技部高新司主持的“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3’工作联席会议”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联席会旨在合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会议传达了国务委员刘延东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新区》2013,(8):11-11
习近平考察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东湖高新区,先后参观了光谷展示中心、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和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并对东湖高新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东湖高新区,正面临"二次创业"的历史转折期,希望通过高端人才的集聚,把光谷打造成中部地区创业创新最为活跃、顶尖人才向往集聚的洼地。本文通过对东湖高新区"国际人才特区"建设现状进行的SWOT分析,结合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点,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提升"国际人才特区"建设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