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户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191.33元增长到1990年的629.79元。十年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38.46元,年平均增长43.8元,若扣除农村零售物价指数上涨部分,农户人均真实收入由1980年的191.33元,增长到1990年的339.48元,增长近77.7%。要看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  相似文献   

2.
通县是北京市主要粮食产区之一,1990年粮食总产和单产比1985年分别增长30%和40%,科技因素在新增粮食中的作用约占50%。科技兴农给通县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实惠。 由于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某些缺陷和旧的传统观念影响,在科技兴农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是苏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苏州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如何确保到2000年农民收入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1990年以来苏州农民收入增长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与社会》全国通联会议于1990年9月1—4日在山东省桓台县举行,到会代表30余名。两刊编辑部主任吴崚作了“一年来两刊编辑、通联工作简况和今后意见”报告,主编王贵宸给两刊获奖文章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到会代表就“9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目前农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促进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其贫困落后的原因及发展经济途径,由省民族经济研究会、省农经学会、省农调队于1990年5月在泸定县联合召开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参加会议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就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地位、作用,制约因素、发展措施和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根据民族地区在全省、全国社会,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会同志认为,要从稳定社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是实现农村小康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根据小康的需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能,我们提出,到2000年,农民纯收入应达到1200元。首先,将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左右作为进入小康的重要标志是比较适当的。这样,可使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例如,同1990年相比,农民用于食品的支出可以增加51%以上,同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村合作基金会自创建以来,经过近三年的艰难探索,目前已初具规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截止1990年三季度末,已有53.9%的乡(镇)建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共筹集资金82922万元,累计投放资金达8334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成为我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其作用得到了各方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结构变革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报告将利用有关统计资料,着重从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角度,分析改革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在国民经济结构变动过程中农村经济结构转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的主要因素,探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1990年底我们对扬州市农村市场进行了调查。1990年农村市场与1989年相比,呈现明星的疲软状态,实际上,1990年的农村市场相对于1987年。1988年而言,也呈萎缩状态,只不过被物价上涨的虚假繁荣所掩盖。(参见图1) 如图1所示,如以1985年的物价水平为100,剔除各年物价上涨因素后,1990年的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际上仪为20.16亿元,比1987年、1988年、1989  相似文献   

10.
读完马恩成同志著《在新的起跑线上——农村十年改革的探索》(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一书后,一下子被这本书的风格所吸引。 那么,什么是这本书的风格、风采呢?概括地说就是朴实无华。主题紧紧跟踪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文笔活泼,观点新颖,内容实在,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之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其经济的增长力最强,改革开放的生机旺,生产力的变化大,农民生活改善的程度高,农村商品化、现代化的进程很快。对广东的这种成就,大家是公认的。对广东为什么能够如此,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中部地区各省份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指标与C-D生产函数相结合,运用计量软件就中部省份农村人力资本开发诸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省际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且农村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后依次为农村教育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开发;就中部地区省际差异而言,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差系数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变差系数的弹性分别由大到小排列。因此,对于中部地区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稳固农村物质资本投入的基础上,亟需促进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深度开发,特别是教育人力资本开发,为现代农业发展供给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增城市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了农村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并逐步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方向发展。1994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02亿元,比1990年增长5.36倍。其中农业产值9.66亿元,比1990年增长48%。农村人均收入2716元,比1990年增长2.63倍。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东北农村经济发展中亟待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下面仅就几个方面说点不成熟意见,参与共同讨论。一、依靠科技进步登上粮食新台阶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到1990、2000年全国粮食生产分别要上9,000亿斤和一万亿斤的台阶,东北上多少,怎么上?是东北农村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首要问题。对这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在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90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村经济总收入分别比1982年增加3.6倍和3.8倍。但作为双层经营体制经济基础的集体  相似文献   

15.
1.农村产业一、二、三为序的构成,在80年代之前,广西农业占国民经济的442%。1980年广西农村的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0.3%、13.8%和5.9%,到80年代末为74.9%、18.9%和6.2%,第一产业仅下降5.4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占到96.4%。农业占有绝对大的比重,并不表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作用,恰恰说明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到1993年,农村二、三产业份额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达到50.8%,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据资料显示,1990…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是一个有近200万农村人口,600多万亩肥沃灌溉耕地,农业自然资源优越的古老灌区,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素有"塞上江南"之称。进入90年代以后,引黄灌区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制定了"沿黄河开发计划",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形成了市场联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流通带动型、技贸结合型等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类型,30%左右的主导产品基本实现了一体化经营。1996年与1990年相比,灌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农经学会于1990年5月30—31日在合肥召开三届二次理事会的同时,对当前我国农村深化改革中热点问题之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了专题研讨。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农业科研、院校的教授、专家以及各级农经部门的实际工作者57人,收到学术论文及调查报告45篇。与会同志认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在农村改革中所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桥梁与纽带,可以促进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加速合作经济的转化过程。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乡、村二级服务组织方面,把服务组织逐步办成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在农村不宜采取资金紧缩政策资金是经济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农村资金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按照本世纪末务农人口缩小到3亿的目标,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需要从农业中转移出3亿多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要转移出1,500~2,000万劳动力。为转移这些劳动力和发展新产业,1990年前,每年大约需要200~300亿元,以后所需资金更多。从财政看。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援农业资金逐年减少,其中的事业费、人头经费却逐年增长,对支援农村公社支出和农林水气的生产性基本建设拨款非常之少。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0年到2015年六期福建省空间遥感解译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福建省森林资源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公路通车里程数对福建省森林资源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增加值、集体林权改革制度表现出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和木材市场的开放在本次检验中对福建省森林资源变化的影响不显著。最后从经济发展、政策调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术动态     
为加强学术交流,增进同行之间的了解,现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近两年著、译的书籍(包括与所外合作的一部分书籍)简介如下(以出版时间先后为序):1990年:(1)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主编张留征),中国经济出版社。(2)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