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那么与此契合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如何影响农业TFP?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7-2017年农户数据,运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TF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业TFP增长率没有明显作用;(2)补贴效果在规模农户、平原地区及土地细碎化程度较轻的地区中更为显著;(3)机制检验表明,农机购置补贴增加了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可得性和规模,扩大了政策受益面,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但会受到交易费用的制约;(4)进一步对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后发现,农机购置补贴对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不足是导致其对农业TFP增长率影响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文章结论为如何提高农业补贴效果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发现:承包地确权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几率,且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面积。农业补贴也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几率,同时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面积,但减少了农户土地转出面积。承包地确权显著增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入几率和转入面积的正向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几率的效应,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面积的效应受土地确权影响不显著。承包地确权和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地区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组织形式、上一年农业产出及投入等均对农户土地转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好的土地生产条件对农户土地转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通过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加强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改善土地质量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河南省2000-2012年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无论是河南省农业的整体发展,还是各地市的农业发展,综合技术效率对于TFP增加的作用不明显,技术进步才是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提出今后应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土地规模集约化经营,以保持河南省农业生产率稳定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农业生产效率具有多种衡量方法.相对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由于自身特点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业经营单位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已由改革初期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而如今进行企业化经营,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各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探讨其进行企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发挥企业化经营模式在规模、效率、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地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东省河源灯塔盆地116个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测算与比较。结果显示:农业龙头企业凭借人才和资本等优势,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效率;专业大户在蔬菜生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规模效率;农民合作社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相对偏低。因此,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同时,应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作用机理和政策效果,笔者构建农户行为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与农户要素配置密切相关,而农户要素配置取决于农业比较利益;农业投入补贴和农产品价格补贴促进农业生产,而收入补贴并无生产效应;在政策效果上,价格补贴具有稳定的产出效果,而投入补贴的产出效果与农业要素价格和农户非农经营利润率有关;此外,投入补贴和价格补贴都具有积极的收入效应。我国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直补模式使补贴的重心落入收入范畴,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甚小。我国农业补贴的理性目标应该是生产导向而非收入导向,补贴结构和方式应据此改变。  相似文献   

8.
徐全忠 《经济论坛》2008,(10):121-123
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正在形成中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结着越来越多的农户,这不仅仅是经营方式的转变,而且是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变。产业化经营组织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为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机制,这是解决农业规模经济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组织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效益农业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效益农业的发展为契机 ,形成农业产业化体系是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在农村金融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农业银行来说 ,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必将成为农业银行乡村业务的经营主体和实现信贷投入效益化的重要载体。那么 ,农行信贷应采取何种对策 ?本文试图对其进行一些探索。一、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政策取向农业产业化以其市场、规模、技术优势产生的效益优势为农业银行的信贷主体业务经营形成了一批重合同、守信用、低风险的客户群体 ,对于优化农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提高信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生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依靠要素驱动农业发展的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本文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要求,利用清单分析法核算农业排污量,将环境污染看做非合意产出并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框架中.同时,考虑农产品质量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非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引入DEA模型,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高质量发展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再测算,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情景相比,高质量发展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是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税负的减免、农业受灾状况的缓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09,28(12):76-79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2009—2016年中国涉农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模式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涉农企业本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受前期影响显著,经费质量、人才质量、企业规模以及国有属性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②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创新联盟模式促进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的研发禀赋区间分别是(3.221,3.422]和(3.363,3.438];③当涉农企业研发禀赋结构不合理时,创新联盟模式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无显著影响;当涉农企业研发禀赋结构处于“低研发经费-高研发人员”区间时,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可显著提高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探索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新成果。农业产业链分工细化、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产品市场格局转变是联合体产生的3大内在诱因,政策引导、制度规范保障和实践反思是联合体产生的良好制度环境。其运行机制是通过产业联接提升规模集聚效应,通过要素联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利益联接让农民分享产业链收益,进而契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与要求。巢湖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实证分析表明,联合体实现了粮食产业链各经营主体联接,使品质契合消费者需要,增加了农户收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且运行绩效良好。应从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催化联接机制和建设政府服务平台等方面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文博 《经济地理》2001,21(1):105-109
本文论述了农业地域的的概念和特征,运用定量方法划分出我国的典型农业地域,并分析了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行农业产业化,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开发是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并重点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涵义,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逻辑起点和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内含着多重困境.本文论述了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对我国传统农业改造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投资困境的约束,提出了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合理确定农业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极不理想,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占全国各种保险保费总量的比例远远低于农业产值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例。因此,我们应通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业保险法律,鼓励多种形式的主体经营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政策的知晓率,加强农业保险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等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准确厘清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事关“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基于空间经济模型评价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绩效,揭示土地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其土地流转规模对稳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而任务的实施必然需要农产品主产区补偿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农信机构贷款支农的角度出发,探究数字金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市场竞争,进而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理论部分基于市场势力假说,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放贷行为的影响;实证部分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的县级指数与县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相结合,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激励当地农信机构提升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的投放规模和增长速度,表明数字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了“鲶鱼效应”。第二,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支农力度的正向影响主要来源于竞争激励机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难以在技术上对农信机构起到示范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有助于降低农信机构的贷款利率,让更多的涉农主体享受到利率更低的信贷服务,真正推动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普”和“惠”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陕北特色农业培育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在充分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思路,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以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的绿色植物产业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现代农业在21世纪中演变成绿色植物产业的前景作了展望,指出了现代农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贡献和存在问题;综述了绿色植物产业的主要特征,表明它将更大规模、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是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按生态学原理的有机组合,它将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文着重说明加强科技研究是发展绿色植物产业的关键,特别是要深化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农副产品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