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民就业状态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是改革发展成败的决定力量,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就要为农民就业创造条件,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各类劳务输出组织开展的国际劳务输出.同时要加快相关制度改革,营造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要向农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动力大省。农民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农民就业问题。这是关系到千万黑龙江省农民生存发展的核心所在。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农民的生活和收入就有了保障,社会就更加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民就业转移,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进雄 《财经研究》2003,29(12):55-59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在我国,非正规就业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民市民化主要途径的原因,探讨了非正规就业在促进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非正规就业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1.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观念,激励农民创业。坚持就业与创业并重,在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大力鼓励农民利用外出就业所积累的资金、掌握的技术和市场知识,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农民通过直接掌握生产资料来创造财富,提高农民的投资性收入。实现劳动力转移从就业向创业转变,从劳务输出型向创业致富型转变。2.鼓励农民兴办个体私营企业,自己做“老板”。将鼓励农民非农就业转变为激励农民自主创业。通过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支持农民特别是那些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能人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大胆创业。通过在企业登记、…  相似文献   

5.
胡红军 《经济师》2014,(6):52-53,5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促进农民就业有文化素质、经济体制、制度及就业服务滞后等制约因素,国家应通过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来促进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长期实行的赶超战略主要以城市为中心、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重点,忽视了农村投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导致广大农民长期以来就业不足,直接制约了自身人力资本积累,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出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农民工充分就业,通过就业改善自身人力资本,同时国家应大力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使农民人力资本普遍达到非农就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其大部分农村也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农民非农就业成为振兴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的同时,大量"农民潮"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十分关注的领域。目前,黑龙江省农民非农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就业数量和层次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农民先培训后就业,以培训促就业,抓培训就是抓就业,正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加强非农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基才 《广东经济》2007,(12):34-37
推进广州新农村建设,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关键是必须针对农民的特性以及广州三农问题的特点,以农民就业为着眼点,着重从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发展农村经济、中心镇建设及村容村貌整治等多方面工作入手。抓好就业问题既是责任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培训就业工程,农转居、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非正规就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就业的主要模式,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者多为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非正规就业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民就业,必须实现教育与技术培训的整合;建立基础教育与技术培训整合的投资体制;建立农民终身学习的规范化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3.
黎明 《经济师》2004,(10):182-182
文章在对农民就业认识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农民就业的基本特征 ,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为依托 ,从制度改革入手解决我国农民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它对农民、农村以及整个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民城市就业的行业准入,增加了农民城市就业的成本,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因此要创新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首先改革户籍制度,归还农民工国民身份待遇;其次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最后着力发展户籍门槛低的中小城市,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入城市,黑龙江省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研究表明,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培训机构不健全是障碍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扩大就业的思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业水平高低与经济增长快慢相吻合,扩大就业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管子》就业思想的要点是:提倡侈靡的消费,增加社会的就业量。提高就业弹性的政策措施是: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罗炳锦 《经济师》2012,7(2):13-14
农民工进城就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给农村和城镇带来了双赢的变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就业保障不足的重要原因。这就要大胆创新,打破现行影响农民就业的各种制度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相关制度,有效推进和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让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以发展服务业和建设服务业体系为载体,认真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劳务经济发展成绩明显,劳动力转移规模稳步扩大,劳务收入明显增多,服务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农民增收难度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沈阳市来说更具有战略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沈阳市各县区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把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不舍理限制,使城乡劳动者丰有平等的就业权利,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就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1.扩大就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1)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取消农民进入大中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许多限制,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并允许农民落户城市。(2)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目前农村人口转移的基本格局是60%以上到小城镇,不足40%到大中城市,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吸纳作用,为农业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大幅度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非农收入增加是今后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向。(3)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度较高的特点,据统计,同量资金注入第三产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第二产业的3~倍。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