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7,(14):58-58
从自信走向自负的赵新先,把企业的前途命运系于个人的“灵光一现”上。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1996年,在对三九内部进行国企收购动员时,赵新先这样说。“我只看结果,不管过程。”2000年,在推动三九网络建设时,赵新先这样说。  相似文献   

2.
时间倒流到6年前,1997年3月,湖北省的6家被兼并企业的主要领导及企业所在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与三九企业集团总裁赵新先握手,在正式加盟三九的合同书上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这6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连续亏损3年以上,只有一家企业微利。可以说,兼并不是目的,盘活才是根本。“三九”集团兼并战役的战将、“三九”长江集团总经理邹远东认为:大多数亏损企业缺乏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缺乏的是自我造血功能,而不是资金。对这些被兼并企业,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机制,这就是屡试不爽的“三九机制”。“三九机制”的主导内…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弊端以及由此带来的效率低下,赵新先利用自己的智慧、胆量、激情,利用部队管理手段的“霸气”,“一个人说了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其实,绝不像媒体和学者总结的那么玄妙和神秘,智慧、胆量、激情和机会加上“一个人说了算”,什么机制都能创造出来.更重要的是,赵新先的成功是资产所有者给了赵新先“一个人说了算”的权力,没有这个前提,既没有赵新先的成功,也没有赵新先的“意外落马”.  相似文献   

4.
“三九”集团原董事长赵新先最终未能全身而退,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如果我们不首先从制度上解除“赵新先式”困惑,谁又能保证不出现下一个“赵新先”呢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三九走出国内走向世界的步伐是孤独的。也许国内其他制药企业领导人正在思考怎么做一类新药,怎么做二类新药,基至怎么“搞掂”医院。 ——三九企业集团总裁赵新先自称,他和国内其他制药企业老总不一样,别的领导人没有全球观念,也没这追求  相似文献   

6.
"三九"悲剧的三大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先是一面镜子,“三九”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企业家悲剧为镜、以企业悲剧为镜,可以正什么、明什么、知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程若曦 《经营者》2007,(8):58-59
大明王朝崇祯皇帝在明将亡而陷入绝望之时说,“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不知道赵新先是否也曾经这样为自己开脱责任。  相似文献   

8.
庄莹  毛付根 《财会通讯》2006,(11):27-31
一、三九发展历程概述2005年11月,赵新先的落马引发了原本潜伏已久的“三九危机”,而导火索正是三九集团倾尽全力打造的一个重要项目:三九健康城。三九健康城位于深圳龙岗区坪山镇马峦村,占地8.5平方公里,于2001年8月破土动工。其前身系深圳金万利高尔夫度假村有限公司,由香港金万利公司和坪山镇政府于1994年合资成立。1996年,金万利公司将80%的外资股份全部转让香港昌腾  相似文献   

9.
一、要吸取三九集团的教训最近看到《企业管理》杂志上刊登的关于三九集团“一个人说了算的是与非”的文章,很有感触。我们要吸取“三九”的教训。三九集团经历了创业初期一段蓬蓬勃勃的发展和随后10年令人炫目的大举扩张之后,从2001年开始,其积弊逐渐显现出来。这一年,证监会通报批评了三九集团大量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危及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的严重问题。2003年,三九的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05年,赵新先被刑事拘留。这是三九由盛到衰的大致轨迹,一个原本势头很好的企业从其顶峰滑落下来。一般都认为,决策失误、盲目扩张、核心业务的削弱是导致…  相似文献   

10.
"我们国家对企业家的价值没有真正地认识,"赵新先对身边的人说,"把他们当成政治家、公务员了。"阴雨绵绵,赵新先回到广州南方医院。25年前,他是这家医院的药局主任。后来,他建立了南方制药厂,生产出"三九胃泰",成立了三九集团。后来,三九负债百亿,他退了休,因为"滥用职权"收购大龙健康城项目用地,进了牢房。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界发生了一些事情,很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三九”创始人赵新先,长虹原掌门人倪润峰黯然走下舞台;创维的黄宏生被射落马下;伊利的郑俊怀,格林格尔的顾雏军锒铛入狱。这些曾经的中国企业界风云人物、企业精英和企业英雄的最后结局,的确值得我们广大企业领导者深思。他们不但自己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结局,也深深伤害了所在的企业及作为企业家的群体形象。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个严肃的命题,那就是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论其所经营的是何种所有制企业,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以及如何正确地界定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999的思路     
在国有企业还没有解决产权问题的情况下,在管理上采取国有民营的管理方式,是搞好国企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国企尽快脱困的一种可行选择。三九集团12年前贷款5见万元起家,按照“国有民营”的模式运作,迅速成长为一个经济巨人。12年累计上缴利税15亿元,现已拥有110亿元资产,被国务院列为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核心企业南方制药厂列入全国512户重点大型国有企业名单,走出一条成功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对记者说:三九的成功,关键是有一套好的运行机制──“国有民营”的机制,即资产完全属于…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16日,掌舵三九集团近20年的赵新先被国资委宣布免去一切职务,免职的理由是“年轻过大”。然而事件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三九企业内部问题从生:挪用上市公司巨款招致严惩,高额的债务纠纷,非主营业务严重受挫,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下降……信用危机、财务危机、经营危机,用“危机四伏”来形容此时的  相似文献   

14.
婆婆下嫁     
“婆婆”是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俗称。从企业嘴里说出的“婆婆”二字,多多少少带有点“使唤丫头”的醋意。早先,企业要求婆婆“松绑”,后来,干脆喊出做“无上级企业”,其实不全是“婆婆”惹的祸。今年“两会”,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就说出了心里话:我们需要一个“婆婆”。企业改革这么多年,从“婆婆”太多,到“婆婆”黄袍加身成了“老板娘”,对此,企业颇有微辞。但没有“婆婆”,企业也受不了。现在企业就怕国资所有者缺位,赵新先说需要一个“婆婆”,就是因为三九集团从部队剥离后,谁来授权他管理企业的问题至今仍未解决。不过…  相似文献   

15.
在失去了20年来与他同呼吸、共命运的三九之后,赵新先仍渴 望将他对医药产业的数十年经验和毕生热情有所寄托  相似文献   

16.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5,(24):190-191
在失去了20年来与他同呼吸、共命运的三九之后,赵新先仍渴望将他对医药产业的数十年经验和毕生热情有所寄托  相似文献   

17.
月度人物     
《经营者》2004,(Z4)
<正> “中国最后一个企业教父”——赵新先就像张瑞敏之于海尔、王石之于万科、倪润峰之于长虹一样,赵新先是三九集团富有传奇色彩的“教父”级人物,是三九集团的标志符号。当同为军工企业的长虹和倪润峰还在继续奋斗的时候,一手创办三九集团的63岁的赵新先“光荣退休”了。 2004年5月16日,三九集团中层以上干部,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创业的企业家必须得承认,你确实跟不上了。"王石说。 2004年商界的一大现象是一批曾享有卓著声誉的"80年代企业家"以各种方式退出商业一线--恶性的、或者渐进的。 企业经营不善乃至巨亏和在MBO中以身试法是最近造成80年代创业者"恶性退休"的两大原因,比如三九赵新先、长虹倪润峰、伊利郑俊怀、以及更早  相似文献   

19.
接班人之忧 随着长城王之、三九赵新先等企业元老的退休,中国顶级企业的接班人已成为棘手的问题摆上了桌面.中国的事情真有点蹊跷,选一个部长、省长不难,选一个企业的接班人往往伤透脑筋.  相似文献   

20.
三九不归路     
1985年,赵新先带着几名大学生,从南方医院脱离出来,创办了南方药厂。到1991年底,三九的销售收入达6.39亿元,利税近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