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奥  黄琨 《科技和产业》2016,(2):139-145
分析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控制碳排放强度,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了我国1953年—2013年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论得出,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二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增加是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原因,但碳排放强度的变动对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四川省能源强度,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采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对能源强度表现为正影响,工业化水平等对能源强度表现为负影响,短期来看,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剩下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贸易依存度。综上可得出建议,为降低能源强度,需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重视开发新能源,淘汰落后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是调配农业资源最为重要的手段,结合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实际状况及国际市场因素,选取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变量,运用2005年到2011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其余变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2-2014年海南省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VAR脉冲分析的计量方法,对海南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揭示海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这两个因素与海南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之间的长期动态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妙志  尹冰 《北方经济》2008,(10):68-69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合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浙江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单项因果关系。就短期影响来看,能源消耗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制约效应会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6.
沈璐 《湖北经济管理》2014,(21):130-131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如何利用好能源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协整性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来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时间序列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性,并且存在着单向的从经济发展到能源消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将面板数据模型和协整理论结合起来,以1985—2008年我国三大重点能耗部门(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部门)的截面数据为依托,构建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三大重点能耗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产业产值之间的面板协整关系。在得出变系数的面板模型达到基础上,对模型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得出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结论对于三大重点能耗部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为探讨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和短期非均衡模型对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对农民纯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一产业性收入存在长期显著影响,而对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第二、第三产业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但短期中,城镇化与农民各种收入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相关不显著。因此,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应更多地注重长期政策,关注农民切身利益,加速工业和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使工业和服务业惠及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文章通过严格的模型设定,利用协整分析和ECM模型分析表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就业的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单位根、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自向量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80~2010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城市化和投资对碳排放强度具有长期影响,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具有短期效应。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依重要程度排序为:产业结构、城市化、能源结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多因素多阶影响分析(MMIA)法对河北省碳排放强度结构进行了数量论证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北省碳排放强度的最终使用结构中,投入技术减排在总的碳排变化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或改变投入结构对碳排总强度的减小非常关键。在总产出结构中,单位总产出能耗的下降是碳排下降的主因,而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对减排是不利的,尤其是结构变化的负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乐  郭志钢 《科技和产业》2024,24(14):93-99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并且存在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以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量、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得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质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负向作用,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量和绿色技术创新则弱化了这种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外贸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兰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13-17
最近几年来,江苏省的对外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在外贸结构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文章主要从外贸的商品结构、地域结构、主体结构和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优化外贸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把各个区域联结得更为紧密。一个地区对外贸易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融入全球化的能力。本文根据1984-2007年福建省的出口、进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研究了福建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景光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29-32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源于能源消费。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的剧增以及严重倚靠煤炭的不合理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了江苏省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在运用碳排放量基本等式计算江苏省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江苏省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对1996-2007年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这三个主要因素对江苏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是经济发展对促进江苏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然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并不显著,且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江苏省碳排放量增长。2005年以来江苏碳排放增速下降,这说明尽管碳减排目标尚未实现,但江苏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2010—2019年全国尺度、区域尺度的碳排放强度时间演变特点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天然气、煤油、汽油、原油4种能源的碳排放量逐年增长;柴油的碳排放量先增长后保持平稳;燃料油的碳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焦炭、煤炭的碳排放量呈现“N形”趋势;(2)全国碳排放量不断上升,总体呈现急速增长、相对平缓、快速增长的三个阶段。但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全国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3)七大区域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具有“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上讲,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效应既包括直接能耗效应,又涵盖通过产业总量、结构、技术产生的间接调节效应.通过构建贸易与碳排放的长期关系、产业调节效应及状态空间模型,借助VAR、岭回归等方法研究发现: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直接能耗效应显著,应成为争取国际碳排放配额的论据;而通过产业总量、结构和技术对碳排放产生有效的正向、负向和反向调节,正向效力的强度大于负向.因此,贸易发展的同时要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需充分发掘产业结构和技术渠道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扩大服务贸易,对于优化外贸出口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章以1997-2010年浙江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与GDP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服务贸易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服务贸易进、出口与浙江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服务贸易进口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大于服务贸易出口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