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占峰 《发展》2007,(5):10-11
"三农"问题从农民角度讲,其核心就是收入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地制度改革是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曾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日益暴露其弊端,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新型永佃权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改革与战略》2007,23(8):22-24
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新型永佃权制进行了思考。从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现实基础及可行性、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积极意义、新型永佃权制度的设计方案和新型永佃权可能产生的弊端及对策控制四个方面对新型永佃权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认为新型永佃权制是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未有所改变,进入21世纪以来,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4以上,成了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那么,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些学者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如何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上来。因为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产,应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在现实中由于土地制度的约束使其财产收入功能的发挥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要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就必须改革土地制度。基于此,文章对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农地制度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研究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破解农地制度改革的几个疑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如果说1978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改革农村经济会崩溃,改革又面临着诸多风险,那么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同样面临着20多年前类似的"两难选择":不改革,农村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又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潜藏着诸多风险。当前土地制度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给予农民长期(或者永久)的土地使用权;二是是否让农民拥有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土地制度,特别是目前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对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农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关系变革,都起到了无与伦比的重大作用。但这一土地制度在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之后,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等外部条件及环境的变化,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本就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所谓“农地半私有化”制度,就是说这种制度名义上规定农地公有,实际上已经私有或近于私有。根本不存在是否或者怎样扩大农民地权的问题,农民的地权已经相当大了。从法规上看,虽然《宪法》规定农地集体所有,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已经把农民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农地的承包经营权被赋予农民财产权的性质,“公民财产权不可侵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的所有权已经被掏空了。从实践中看,农民已经基本上不买集体经济组织的账,且在中国农村的绝大多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的农地制度不合理,必须进行改革,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产权制度应当落实到农户,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地制度的改革设想: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特区经济》2007,(8):137-138
本文设想了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从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具体运作办法、实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现实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过渡和实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对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认为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地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伴随这经济的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针对这种由体制而导致的发展中的矛盾和突出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现有农村土地所有制形成的过程和根源,并针对目前呼声很高的改革浪潮,提出改革所必须面对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希望能对中国的农地所有制改革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农地制度进行了三次改革,特别是第三次改革,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三次改革距今已经三十多年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多地少的矛盾愈加突出,同时有些农民也不愿意被限制在仅有的耕地上.因此,农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改变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规模经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金星 《现代乡镇》2008,(10):39-42
目前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土地产权不明确、不完善的弊端已严重制约了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性投入和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理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阐明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对土地整理的影响,提出构建与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适用的土地整理机制.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不利于农村土地整理的实施.因此,一方面要对现行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构建与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适用的土地整理机制.研究结论:揭示土地整理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由此标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将进入试点阶段。土地是“三农”发展的核心要素,土地制度安排和利用方式是决定农业经营方式以及农村社会进步的基本要件。改革开放之初,正是通过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根本性变革,我国农村生产力一举获得极大解放和发展,城乡一体的市场化改革和对  相似文献   

15.
冯永泰 《特区经济》2011,(1):177-179
改革开放以来,农地制度变革主要经历了探索形成、稳定深化和制度化系统化三个阶段。农地制度改革成功的经验在于必须把握正确的改革路向,坚持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主体意愿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渐进式的改革策略。农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并逐步解决农地责任过载问题,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变革的重心将从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转向农村建设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17.
侯微 《乡镇经济》2009,25(10):4-7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从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重塑农民为部分产权主体,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实现土地流转,再到明确提出建立农地要素市场的目标,最后到以打造农地财产权为重点的农地制度改革来完善农地市场的四个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市场化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18.
潘亮 《环球财经》2014,(4):29-34
农地流转的政策目标应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且增加农民在市场博弈中的话语权,切实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农业发展危机,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农地制度改革。自1945年自耕农制度确立以来,日本先后经历了土地权利移动规制、促进土地所有权转移、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依靠"农业经营体"推进规模经营和加快农地集约利用5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农地制度改革,日本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并创新设立了一系列农业政策。这些改革措施对于促进中国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前,安徽小岗村探索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开,由此拉开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大幕,数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释放,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走上快速发展与繁荣的道路。今日中国,再一次来到农村土地改革的十字路口,如何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经营权的意愿,有待从制度设计与实践创新角度来破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