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公共空间展示设计方法运用。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新型公共空间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阐述多角度的、综合的、互动的现代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装置与装饰的艺术表现;交互与互动的交流方式;情感化与主题化的创意表达,这三个方面表现方式进行剖析,现代公共空间展示设计原则展开深究,进一步地揭示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公共空间的展示设计的重要意义。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推进离不开艺术化展示设计的发展,合理运用不仅能增强空间与大众的交流,激发空间活力,而且还能优化环境风貌,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公共标识系统不仅在复杂城市环境体系中起着必要功能性作用,它在还代表着城市的外在形象、传播着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此,就长株潭城市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现状,提出了设计上需要改进的方法,从功能性与文化性等角度对长株潭城市公共环境标识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以期在未来的设计中更能体现长株潭城区人文特色,实现城市标识实用性与文化艺术性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公共艺术和城市天生就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两者互相推动和促进,密不可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艺术的功能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向社会化的大众艺术转变,这使得公众对公共艺术的亲近感和接受程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公共艺术便逐渐的和城市文化空前紧密了起来,本文亦将对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品牌反映出一座城市在国际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品牌营销中的作用越发凸显。本文回顾了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营销的关系,并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翔 《商场现代化》2007,(11):181-183
通过对地域文化表达的解释,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在地域文化表达上存在的不足,指出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使一些城市失去了他原有的城市魅力,设计师对城市文化的了解,城市规划宏观指导上体现长官意识,微观技术层面上简单工程化和市场化倾向,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群众参与不够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标志性自然景观与城市相融合,城市建设体现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理念,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现未来设计相融合是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上表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与城市文化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各城市的政府应当重视发挥大学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大学,在完成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有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意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和知名度,大学和城市要在互相的融和发展中创建出更美好的城市与大学。  相似文献   

8.
曾声 《商》2014,(52):46-46
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的安全及其弱势群体一残疾人和智障人群的日常生活问题日渐突出: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重视这类群体的无障碍设设计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文主要从关注老龄人及其弱势全体一残疾人和智障人群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日常生活入手,介绍无障碍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这类人群的帮助及其自身存在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琳 《商》2016,(4):106
景观艺术是时代变迁的反映,每个时代的园林景观设计都与本时代的文化遥相呼应。而景观设计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同样也起着弘扬城市文化的作用。所以,城市文化与风景园林是息息相关的。城市文化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使风景园林及景观设计在视觉与审美方面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表达景观符号,也弘扬地域文化。本文以探讨城市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契机,加强关注城市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2)
丹东是中国重要的边境城市之一,随着对外贸易的拓展和旅游业的发展,丹东的城市形象在不断改善,但城市公共环境仍存在较多问题。公共环境作为公众与城市的联结和纽带,其设计对提升城市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丹东公共环境缺乏个性特点,城市环境的辨识度不足,对发展丹东的旅游经济不利。本文从分析丹东公共环境的现状出发,结合丹东地域特点,尝试对朝鲜族文化与丹东公共环境结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梓畅 《商》2014,(48):123-123
基于景观环境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是作为主体存在的,同时城市特定的景观是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公共艺术作品,考虑到要令周围环境尽可能的协调,要对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包括:比例、质感、空间形态、人们的情感因素和色彩等,这样才能使城市建筑或居住环境的完整性与协调性进行提高。此外,针对于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与城市各方面的情况有机结合,包括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基于此,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一定要在系统的视角和大环境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4.
路子靖 《江苏商论》2011,(1):121-123
物质空间是城市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又是城市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的综合结果,郑州在近代作为一个自开商埠的城市,其城市空间的发展有着独特之处,一方面铁路的修建为郑州城市空间的扩展提供了机遇,成为郑州发展的原动力,而交通、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是互相作用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强有...  相似文献   

15.
王旸 《中国市场》2010,(36):149-150
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是由若干导向要素构成,为构成元素之间相互关联并形成系统。依托城市文化展开的公共空间导向系统的标准化和人性化设计是此系统功能实现的保证,设计风格的定位也成为城市文化个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而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单一供给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高涨的物质文化需要,供给机制正在向"多元供给"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武汉的城市社区建设现状为例,通过阐述其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从产品供给主体单一化、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滞后以及传统供给模式导致决策主体错位、社区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不畅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借助市场辅助供给以及社区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血脉,从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以现代城市重要公共交通设施沿线特色作为城市文化表达的切入点,以沈阳地铁沿线各站周边城市文化代表特色为基础,通过城市历史文化标识表达设计,让人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有更好的认识,让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对民族和城市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知和参与,进而促进城市文化的承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6)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彰显出设计的含蓄性和和谐性,符合现代审美的观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实现了完美结合,从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做了简要概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接着论述了当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最后着重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它在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将城市的历史传统、城市标志、文化积淀、市民风范、生态环境等要素塑造成可以感受的表象。并以武汉城市公共导识系统设计为重点来解读武汉城市视觉信息和城市设计.通过武汉城市公共导识系统设计来解析并建立起武汉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应用体系,为武汉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升武汉城市形象、创建武汉文明城市和“两型”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罗兴奇 《商业时代》2013,(2):142-143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建设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促进社区居民交往、推动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从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角度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居民融合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