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牛奶是一种纯天然饮料,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牛奶可以强化骨骼,补充钙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不同国家来说,牛奶分有不同的等级。为了提高和严格把控牛奶的质量,建立同位素质谱,同时测定牛奶中酪蛋白的δ~2H、δ~(13)C、δ~(15)N和δ~(34)S值。根据经过优化的等点沉淀法,在牛奶中提取高纯度蛋白质,利用纳升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进一步分析提取的蛋白,并确认该蛋白为酪蛋白。根据EA-IRMS检测分离后的酪蛋白δ~2H、δ~(13)C、δ~(15)N和δ~(34)S值发现,δ~2H、δ~(13)C、δ~(15)N和δ~(34)S的值和牛奶的产地有一定关联。同一产地的牛奶中酪蛋白的δ~2H、δ~(13)C、δ~(15)N和δ~(34)S值分布范围一致,但不同产地的δ~2H、δ~(13)C、δ~(15)N和δ~(34)S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简化前期的处理过程,且结果具有很好的重现性,方便进行检测,准确度高,能够用于调查市面上销售牛奶的原产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利用有效碳数校正因子和归一化法定量的气相色谱分析甲乙酮的方法(有效碳数法).通过优化仪器参数,用毛细管色谱柱对甲乙酮和杂质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采用有效碳数法对甲乙酮混合标样中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5%,回收率为91.8%~118%,检出限为13~69 ...  相似文献   

3.
碳贸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开展以二氧化碳(CO2)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贸易(以下简称"碳贸易"),能在不影响全球环境完整性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活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实现全球减排成本效益最优。近年来随着碳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从碳排放权的属性、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国际碳贸易市场体系、中国碳贸易研究等4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孟雪松 《财经界(学术)》2011,(18):257-257,259
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视,因此推行碳审计也势在必行。本文从碳审计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碳审计目前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的碳审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低碳减排浪潮中,碳信息披露也逐渐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碳信息披露总体情况进行介绍,并通过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情况的具体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并结合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碳信息披露体系的建立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实体经济要想转型也需要金融的辅助,金融机构可以把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三大市场包括商品、能源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如今越来越被重视的低碳经济需要实体经济加以扶持。本文对我国碳金融的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缺陷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列举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必要性,并且通过构建完善的碳金融体系,制定出符合我国现状的低碳金融快速发展的方法以及如何用金融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成果激增,对现有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凝练研究主题,识别当前的研究热点与不足。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双碳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413篇精选文献进行聚类,形成13类研究主题。为解读主题内涵,计算202个高频关键词对13类主题的信息增益,选取各主题信息增益前五位的关键词对主题内涵进行解析。研究结果如下:全球气候治理与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双碳领域的热点主题;其他研究主题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双碳政策工具,碳减排与达峰路径,区域碳达峰,可持续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海洋碳汇。其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海洋碳汇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大卫 《全球化》2022,(5):12-17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价值、规则、主体、对象和绩效,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价值”和“绩效”。除了这两大核心要素,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进步,是形成了责任共识和可量化共识。中国有必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完整、可量化、可推广的评价体系。这也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在评价体系方面做出的尝试。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推进碳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一项需要各国共同承担的艰巨任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把握主动权,用自己的积极作为,助力国际社会趋利避害,走上合作共赢的道路。要尽快形成并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评价体系;要建立一种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利益诱导机制;要加快、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要建立起有利于碳减排的“微循环”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姣 《商》2012,(14):77-77
碳金融是全球气候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创新,农业发展低碳经济同样要得到重视,农业也应该利用碳金融这一良好机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转型。本文通过对碳金融的产生、发展等的阐述,并结合当前国内外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我国农业领域开展碳金融的必要性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新磊  许广松 《商》2015,(3):1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碳交易政策框架的出现及要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经济竞争力的愿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碳信息披露通过市场声誉机制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美誉和公众形象,从而使企业价值上升;也有相关研究表明,碳信息披露会增加企业环境经营管理等相关成本,可能会降低企业价值。可见,对于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尚无一致的研究结论。鉴于此,本文对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以美元为代表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了质疑,建立超越主权的货币体系呼声渐涨,而碳排放权之类的碳信用获得新货币体系的提名。本文在长期跟踪碳金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最新的碳信用实践形式---零碳信用置换平台,评析零碳信用置换平台运行实践中突出展现的碳信用各种符合货币要求的特质,对碳信用货币化的可能性给予肯定。同时将零碳信用置换平台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等现行主流碳交易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碳信用货币化存在相对价格的发行统一困境、币值稳定性的困境和汇率决定困境等阻碍,最后对部分困境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关税几乎是伴随着欧债危机孕育而生的,是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下保护本国产业的产物。随着欧债危机的事态升级,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也愈加为发达国家所重视。本文将结合当前欧债危机与碳关税征收的新进展,全面分析发达国家推动碳关税开征的原因以及碳关税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并分别从国际和国内层面提出一些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碳关税几乎是伴随着欧债危机孕育而生的,是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下保护本国产业的产物。随着欧债危机的事态升级,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也愈加为发达国家所重视。本文将结合当前欧债危机与碳关税征收的新进展,全面分析发达国家推动碳关税开征的原因以及碳关税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并分别从国际和国内层面提出一些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气候合作的不断深入,碳泄漏问题也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碳泄漏的渠道及流向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深入研究了碳泄漏产生的环境制度因素以及碳泄漏问题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简易的水热-流变相耦合的方法,原位合成了一种微米花状碳包覆LiFePO4/CNTs复合材料(C@LFP/CNTs)。该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花状开孔结构,颗粒尺寸为3-5 um,振实密度为1.56 g cm-3。复合材料中,5.92 wt%的CNTs均匀地嵌入到LiFePO4颗粒内部,并与无定型碳层桥联,共同构建了良好的导电网络,电子导电率为8.23×10-2 S cm-1。0.2 C倍率下,可逆容量达154 mAh g-1,10 C和20 C倍率下,可逆容量分别为117 mAh g-1和106 mAh g-1,10 C倍率下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为95.7%,表现出了优越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与未添加CNTs的样品相比,嵌入的CNTs导电网络,大幅提升了复合材料整体的电子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显著地改善了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提出碳关税的国家,这项税收主要针对重度能耗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交易壁垒。从本质上看,碳关税是世界经济博弈的产物。美国之所以推行碳关税主要是为了谋取新时代全球经济的主导权。笔者主要分析美国推行碳关税对我国产品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同时立足国内外两个层面,提出一些应对碳关税的措施,使得碳关税成为促进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助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许多国产品牌也早早加入了这场战争,不过由于国内的制造技术比国外大品牌笔记本电脑厂商逊色一些,一直以来国产笔记本电脑给大家的印象不是很好,更多的是低价低能、发热量大、电池寿命短、屏幕舒适度太差。不过随着笔记本电脑制造工艺的逐步成熟,现在的国产笔记本电脑在速度与稳定性上已经可以与国外大品牌的产品相媲美,我们这次拿到的海尔风影H160F就是这样一款机型,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以下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对碳会计的相关研究工作还不是很到位,至今对企业碳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等各方面没有统一的认知,也没有相关的准则或法律法规作为指导,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披露标准不规范、体系不完善、监督不够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应加强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引导企业树立碳信息披露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升碳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曹维焕  钟鼎 《商展经济》2023,(5):104-107
碳排放强度是以每万元GDP所承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在2005—2019年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碳交易对试点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及市场理论分析方法对碳交易政策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计算发现,七个试点省市的碳强度在进行碳交易试点后均有所下降,并于2019年均降至1以下,部分试点省份甚至接近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存在,为我国后续开展全国碳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碳排放权交易也成为达成“双碳”目标的一大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杨雪 《中国市场》2024,(10):108-111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愈演愈烈,极端的天气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碳会计在会计领域崭露头角。碳会计作为一种新型核算方式,在其体系中信息披露是重要的一环。文章通过研究重污染行业企业在碳会计信息披露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内外部监管力度,培养复合型碳会计人才和提高企业的低碳环保意识四个方面建议,希望为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