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企海外融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斌 《上海经济》2005,(2):45-46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因而众多中国民企希望通过海外上市融资,来达到资本、管理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目的。然而,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融资市场;如何通过企业的重组、整合与包装来满足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标准;如何实现海外融资过程中股权的境外化等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对于融资市场、融资顾问、战略投资者、上市方式等的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IPO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IPO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文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国家对企业海外上市的支持和鼓励,选择海外上市融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首选。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条件似乎更为宽松,选择也更多。如在美国,除了主板市场一全美证券交易所外,还有NASQAQ、招示板等。  相似文献   

4.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 IPO 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 IPO 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丈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因而选择海外上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渴望大量融资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音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寻求海外上市成为近年来的一股热潮.有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3月,仅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中小企业就有31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伦敦、新加坡等上市的企业已超过百家.还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寻求海外上市.但在日前北京召开的"2002年中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高层论坛暨中小企业海内外上市与融资研讨会"上,专家对企业的这种行为持谨慎态度,建议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宜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7.
何杨 《民营视界》2007,(2):28-29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境外上市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到香港、纽约、伦敦等资本市场,通过境外IPO(首次公开募集)、红筹股、买壳上市、造壳上市等方式实现境外融资。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境外非国有企业有125家,到2006年3月,国内已有27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红筹股方式实现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8.
海外融资:中小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莹 《中国经贸》2009,(10):150-15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优秀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而同样伴随着目前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现有缺陷,许多中小企业开始选择在海外市场上进行融资。本文主要阐述了这一过程中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同时分析了企业海外上市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最后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一些相关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段丹 《新西部(上)》2007,(6X):28-28,32
随着中国人寿等重量级国有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引发了海外上市是否存在“外包”现象的大讨论。该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优劣势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姜波 《特区经济》2008,(10):121-122
至今为止,已经有许多理论对企业海外上市进行了研究,然而大多数理论的出发点是国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其分析的样本也主要来自于国外的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将主要通过对截至2007年为止能够搜集到数据的1593家A股上市企业和574家海外上市企业,来研究A股上市和海外上市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热”下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下半年以来,武汉、西安、浙江、福建等地的民营企业纷纷表现出对海外上市的热情,引发新一轮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民企争相海外上市的原因何在?首先,主板市场的“国板化”倾向。长期以来,我国主板市场一直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服务。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或者企业性质的原因,要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几乎不可能。其次,二板市场的遥遥无期。学术界一直呼吁尽快推出为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服务的创业板市场。在西方许多国家,创业板市场作为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场所,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融资难的问题。于是我国的许多学者也从西方国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姜秀昶 《山东经济》2004,20(6):10-13
民营企业具有就业功能和技术创新功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由于沪深主板证券市场门槛太高,国内创业板市场还没有设立,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而香港创业板迎合民营企业急需风险资本和支持的要求,并为内地民营企业在海外融资创造了条件。因此,山东省民营企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按照香港创业板市场的要求,寻求上市融资的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直得到快速发展,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融资难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众多民营企业迫于国内融资难,随着其对海外资本市场了解增多,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目光瞄向了资本市场。本文对拟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企业在选择上市方案、上市地点、合作伙伴过程中提出了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除了所需要的政府资源、产业链资源之外,其中还有一块不可或缺的就是金融资源,从资本融资的角度讲,我们应改变过去企业依赖银行的做法,而完善以资本市场为引导的,也就是非银行体系主导的资本再循环体系。当前许多国内企业加快了海外上市融资的步伐,那么国内企业该怎样进行海外上市融资呢?  相似文献   

15.
杜海东 《世界经济情况》2006,(16):27-29,26,33
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上市的首选地是纽约和香港。然而随着香港市场的日益拥挤和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并不如人意的表现,中国企业必须要寻找新的海外上市途径。日本东京Mothers市场正是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新的海外上市的最佳选择。当然,中国企业到东京Mothers上市也存在着一些障碍,例如庞大的费用支出,以及近期东京证交所发生的一系列负面事件所造成的投资疑虑。但是,相对于上述的障碍,更多的是中国企业到日本东京Mothers上市的有利条件:中日间商业贸易关系不断加深、日本的投资家对中国企业的熟悉程度、东京证券市场在世界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以及日本资本市场对吸引中国企业上市的积极态度。因此,中国企业向东京市场分流将必然成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人寿等重量级国有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引发了海外上市是否存在“外包”现象的大讨论。该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优劣势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方经济》2002,(6):69-69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主选地有: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地区。企业计划海外上市首先要选择上市地,考虑因素有:1、交易所的上市条件;2、交易所已上市股票的市场表现;3、券商(投资银行)对各交易所追踪研究程度;4、募集资金;5、上市所需时间;6、上市成本比较;7、交易所的国际声誉;8、再次融资条件;9、国家政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广两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进入了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广西资本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方式,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当前“两食业当务之急,同时,自治区政府也明确提出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到海外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这一良好的融资平台,筹集到更多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不断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05年以来11号文、29号文、75号文这一系列文件背后的曲折故事,实际上也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增添了压力,中国如果自已具有更强大的资本市场,中国企业就无须费尽周折地到海外寻求融资;另一方面,也给中国政府的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法律法规的制定该如何更加贴近微观实际,强化操作性、可完善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北方经济》2007,(12):39-3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近日在“2007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应该放慢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节奏。中国企业在利用全球资本市场时要注意对投资者的选择,要考虑能够为企业的品牌、资源整合、技术专利等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带来好处。同时,要考虑在不同市场的上市成本、上市效率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