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电商平台数字技术进步,平台数字功能应用成为互补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基于TOE分析框架,以334家电商平台互补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数据支持功能应用、社群支持功能应用、资源拼凑、场景化创新、环境不确定性和创业政策导向6个因素对互补企业创业绩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平台互补企业创业绩效是多个前因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单一必要条件;影响互补企业高创业绩效的前因组态存在技术驱动政策支撑型、技术驱动不确定性催化型、数据驱动创新型、社群—资源协同型和全维度要素协同型5种类型;互补企业非高创业绩效存在两条组态路径,且与高创业绩效驱动路径具有因果非对称性。结论可深化对平台生态系统的理解,并为电商平台互补企业经营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先进区域,承担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重任,如何有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难题,探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识别有效的组态路径是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以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高研发创新投入和高创新效率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条件,其中研发创新投入是基础,创新效率是关键;存在两种影响因素条件组态可以产生高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即研发创新投入—效率协同型和研发创新投入—效率—创新驱动能力支撑型;非高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有4条,均存在创新效率条件要素缺失。最后,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创新要素协同、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等方面提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季良 《技术经济》2020,39(10):38-44
制造企业的内部资源有效配置是关系到转型升级成效的内在问题,但资源配置的组态如何影响转型升级成效尚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文章将企业的资源要素分为研发投入、人才水平、发展潜力以及客户集中度四个方面,将企业规模设为调节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31家制造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到资源配置的四种有效组态形式为:高抗风险型、高创新投入型、高市场地位型以及紧密客户关系型。研究结论证实了转型升级资源配置组态效应的客观存在,既丰富了企业转型升级理论及方法,也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及有效性分析提供了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原始创新是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在TOE框架下,结合现阶段企业原始创新特点,提出分析企业原始创新绩效差异的整合性框架,并采用fsQCA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实现企业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5条,分别是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技术管理与原始创新氛围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依托政策的高管支持与技术管理驱动型、技术与市场主导下的原始创新氛围与政策驱动型、技术主导下依托政策的技术管理与组织因素驱动型以及市场主导下依托技术管理的原始创新氛围与高管支持驱动型;从企业高原始创新组态路径中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要素之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可为处于不同场景下的企业获取高原始创新绩效提供有益参考;导致企业非高原始创新的组态路径有两条,且都包括非高技术能力、非高程度高管支持、非高市场导向和非高政策导向,表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要素的缺失导致企业原始创新绩效不高。结论可为驱动企业原始创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TOE理论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和后续绩效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并非由单一条件驱动,而是技术、组织、环境条件协同联动的结果;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有4类,可以归纳为3种模式,即环境驱动型、内外协同型、机会感知型;环境驱动型与机会感知型并不能显著改善企业绩效,内外协同型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结论不仅可以从组态视角丰富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相关研究,而且能够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投入。构建科技金融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组态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科技金融投入并不是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科技金融投入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6个组态,其中两个组态以“财政科技投入+银行贷款”为核心条件,4个组态以“创业投资+科技资本市场融资”为核心条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存在多种实现方式。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投入是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重要路径,可为各省合理配置科技金融投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烨  潘伟恒  龙梦琦 《技术经济》2016,(4):65-69,119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外部、情景和内部3个层面梳理分析了影响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产业内部创新驱动要素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机制,并探究了创新要素协同驱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部机理。最后,以贵州磷化工业为例,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其绿色转型升级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区位条件、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全员参与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均是影响贵州省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当前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点。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整体性视角揭示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因素组态。结果发现:单个要素不构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阻碍因素,但科研机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研发机构R&D经费支出在促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方面发挥较为普遍的作用;存在6条关键路径可以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包括开拓型、产业升级助推型、科研机构驱动型、产业升级与科研机构发展双轮驱动型、科研机构主导逻辑下的高校驱动型、市场和研发机构双元主导逻辑下的多元主体合力驱动型。因此,为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于新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创新集群可以为新创企业成长提供外部资源。本文从入孵企业的视角探讨创新集群的创业网络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的关系,选择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等收集和处理数据,证明了创业网络对于入孵企业创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知识转移和孵化环境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践和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省429家在孵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孵化器控制力—企业柔性—创新孵化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孵化器优势对在孵企业创新的前置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孵化器控制力与企业协调柔性存在倒U型关系;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对孵化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协调柔性贡献更大;孵化器控制力不仅直接与创新孵化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还通过协调柔性间接影响创新孵化绩效。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区域间的互动既有利于孵化器运营效率提升,同时又给各地孵化器运营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在考虑空间效应情形下,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是愈发极化还是更加趋同值得探究。构建Super-SBMDEA模型,测量中国内地29个省份2016—2019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探究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的空间分布收敛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大多数省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处于有效状态,效率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特征。中国整体组和L—L组运营效率呈收敛趋势,但空间效应不显著;H-H组和H-L组运营效率呈收敛趋势,且空间效应显著;L-H组收敛趋势不明显。研究结论表明在空间效应情形下,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呈现整体收敛和多稳态趋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主体间冲突以及多主体协调机制成为制约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结合Y科技企业孵化器实践,构建协调机制,剖析主体之间冲突的根源。研究发现,冲突源包括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分歧和权力配置不合理,以及某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力”不对称;协调机制包括通过文化协同协调由利益分歧引发的利益相关者间目标不一致,通过分散控制协调由权力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争夺,通过动态管理和孵化服务整合协调由“利益—权力”不对称引发的利益相关者机会主义行为,最终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权力”分散对称配置、彼此间关系有序。  相似文献   

13.
王晓青  吴秋明  周霖 《技术经济》2020,39(8):104-113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1990-2019年710篇企业孵化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通过文献的时空分布,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等了解企业孵化器国际研究的概况、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企业孵化器国际研究发文量在近3年出现爆发式增长;知识基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和发展研究,对企业孵化器绩效的评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企业孵化器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孵化网络与资源流动,孵化器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提出对企业孵化器研究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基础深刻影响科技创业过程,空间网络化联结以及信息技术渗透又使得企业孵化要素呈跨区域流动特征。目前关于企业孵化投入产出的研究忽略了空间相关性,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误。超越组织边界的合作使得企业孵化过程呈现叠加效应,推动跨区域合作;而创业项目的争夺又引发区域竞争,形成企业孵化过程中的创新溢出屏障。因此,企业孵化过程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基于2009-2016年空间面板数据,从基础设施、资金条件、研发水平以及创业经验4个维度分析中国企业孵化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从空间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孵化过程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孵化过程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区位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对企业孵化和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经济特征作用显著,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发挥了不同程度的杠杆作用。最后,分别从企业孵化器定位、企业孵化产业、企业孵化政策制定以及企业孵化创新绩效4个方面提出引导科技创业资源合理流动以及提高企业孵化产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aking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we examine how two types of interdependence among business incubators located in the same region – mutualism and competition –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incubators. Using a dataset on Chinese Nationa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NTBIs) from 2008 to 2012, we show that incubator interdependence, measured by regional incubator density,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a focal NTBI’s performance. We further explore how incubator ownership (government-owned vs. non-government-owned) and strategy (specialised vs. diversified) moderate the above relationship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nkage between incubator interdependence and incubation performance is stronger for non-government-owned and diversified business incubators.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创业孵化是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孵化器资源整合通过帕累托改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孵化投资通过收入效应提高规模效率,技术服务通过替代效应提高技术效率,进而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使用Bootstrap方法、逐步回归法及sobel模型检验创业孵化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孵化器数量、人员投入、风险投资及技术服务对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创业孵化通过创新产业化路径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据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①以平台化、网络化路径扩大孵化器体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②优化创业孵化资金“入、转、退”制度,提升规模效率;③建设“孵化器4.0”模式众创空间,提升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从规模效率、资本投入和社会贡献3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内地2007-2017年28个省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综合指数,运用多种模型对其动态演进、区域差异、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发现,样本期内中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高达9.43%,但从低水平跃迁至高水平难度较大,其概率介于20.90%~28.77%间,区域差异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各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存在较为稳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综合指数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最后,提出提升孵化器绩效水平、缩小各省孵化器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是助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制度动力。构建“政策工具—价值创造”二维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2000-2019年中央与地方颁布的182份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借助NVivo12实现政策文本编码和统计分析,揭示政策横向协同情况与纵向演进态势。研究发现:孵化器政策工具应用表现出横向分化态势,政府介入程度较高的策略引导型政策工具和政府主导型政策工具应用较多,参与推动型和自由发展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并呈现出以政府主导型政策工具为主转向策略引导型政策工具与政府主导型政策工具并重的纵向演进态势;同时,孵化器政策工具应用集中在价值孕育阶段,价值初创和价值加速阶段政策工具应用较少。最后,提出完善政策工具组合、强化政策工具与价值创造阶段有效整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宽了河北省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河北省孵化器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实证检验河北省域内2013-2019年的孵化器绩效,以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为投入指标,构建经济效益、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维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源对孵化器经济效益、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物力资源对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经济效益具有负向影响;财力资源对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未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对各变量间的差异化影响进行解释,提出提升孵化器绩效的对策建议,助力河北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与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华  段浪 《经济地理》2011,31(3):443-446,452
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是基于城市范围内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高校院所、科技中介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各种投融资机构等相关主体相互结网形成的一种战略性服务型经济组织,它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一般经历孕育生成期、快速发展期、成熟稳定期等三个发展阶段。其发展与演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存在于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驱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驱动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作用和效果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