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对高校图书馆职业安全的防护路径进行了探讨:引入HSE管理体系,增强馆员职业防护意识;消除环境污染危害,改善图书馆馆员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馆员身心安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保障馆员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徐艳丽 《黑河学刊》2013,(8):164-165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化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馆员的职业素质形成,本文结合图书馆馆员职业阅读的相关概念,探索当前图书馆馆员阅读管理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基础之上,把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而形成的一种图书馆新形式。加强对馆员职业胜任力的内涵分析和培养路径研究,促进馆员的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自我提升能力的提升,是深化智慧图书馆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文章探索了智慧馆员职业胜任力的核心要素,对提升新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员职业胜任力的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旨在加强智慧图书馆的优质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提升职业素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崇尚文化,乐于奉献;终身学习,“专”“博”兼备;树立图书馆馆员角色意识,加强图书馆馆员教育与岗位培训;把图书馆工作与科研相结合,构建监督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江苏科技信息》2019,(31):22-2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的挑战,馆员作为服务师生读者的主体,其职业能力被提出新的要求,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还存在职业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及职业技能脱节等问题。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新时代发展,就需要在馆员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等能力上做出提升,创新馆员的培训模式,完善馆员的激励机制,培养馆员的科研能力。文章针对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云 《魅力中国》2013,(19):353-353
本文主要围绕着大学图书馆馆员应备的职业素质.以及如何提升大学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质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途径,在实现对大学生义务馆员道德素质、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功能的同时,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文章对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制度培养人才的各项功能进行了分析,使图书馆自身的制度管理和馆员全面素质在互动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日益依赖网络信息的时代,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等都要有所提升来适应高校的发展,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传统图书馆馆员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馆员应有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提高本职职业素养的一些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于淼 《江苏科技信息》2024,(5):89-93+101
学科馆员制度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每一次学科馆员角色的转变都意味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图书馆职能的提升与延展。文章对国内外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和图书馆学科馆员这一角色的发展脉络、含义界定进行了梳理,以此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情况、学科服务开展情况、学科馆员专业能力要求、用户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终构建出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体系培养模型,同时为其职业发展路径提出规划。  相似文献   

10.
智慧馆员是实现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用户、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智慧馆员的能力水平将直接决定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根据智慧图书馆业务的优化内容,进而调整馆员自身定位以及职业素养,成为提高智慧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中之重。文章将根据馆员角色变化的方式开始分析,深入探讨其中的角色定位转变思路,以及提升工作能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图书馆馆员由于职业特点导致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解决的办法是:进行认知调整,增强馆员的素质和职业观念;开展业务培训;进行心理调适,摆脱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馆员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文章阐述了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了缓解馆员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职业是以满足人的知识需求为使命的职业。当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时,馆员们应与时俱进,重构核心能力,为读者提供多重服务。只有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构建学习型图书馆,开展经常性的服务效果自我评定和读者评定,创新服务内容,馆员才能担当起文献信息提供者和知识导航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师琴 《改革与开放》2013,(16):79-80
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是图书馆员不可缺少的职业精神,也是图书馆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但外界对图书馆员这个职业还存在不理解,认为这是个任何人都能干的工作;有些图书馆员对自己的职业也缺乏足够的认同感。本文将从职业认同的涵义为切入点,通过对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霞 《黑河学刊》2013,(8):153-154,156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基础。在图书馆工作中做到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处理好馆员与读者、馆员与馆员、馆员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就能不断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推动图书馆工作更好服务于社会,使图书馆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智慧图书馆建设如火如荼,智慧馆员是促进智慧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馆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高校馆员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研究高校馆员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角色的转型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馆员的角色转型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在智慧环境下高校馆员面临的信息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进而对提升高校馆员胜任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阐述学科馆员的概念、学科馆员制度的兴起和发展,探讨了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并对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况及在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并探讨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和学术支持的重要场所,馆员的服务创新能力对提高图书馆竞争力至关重要。文章旨在研究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创新能力,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组织文化和领导力、培训和教育、资源支持、技术创新和信息技能。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升馆员的服务创新能力,包括加强培训和学习机制、鼓励馆员参与创新项目、引进新技术和服务模式、建立开放的文化氛围。通过实施以上策略,高校图书馆可以有效地提升馆员的服务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满足用户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图书馆馆员在服务创新方面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之后,又有30余家校图书馆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本文概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和方法,以求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得到长足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