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供应商参与绿色产品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转型意义重大。基于组织匹配理论,揭示制造企业在不同供应商组织适配条件下,均能有效激发供应商绿色创新性,进而提升绿色产品创新绩效的供应商开发策略。来自中国制造业195个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绿色供应商开发激发供应商绿色创新性,进而提升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但不能同时使用直接和间接绿色供应商开发;当供应商的组织适配主要表现为兼容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或间接绿色供应商开发,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直接绿色供应商开发。当供应商的组织适配主要表现为互补时,应采用直接绿色供应商开发,避免使用间接绿色供应商开发。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加大环保投入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2011—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从环保投入视角,采用有调节的多重并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环境分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过度环境分权体制下的激励扭曲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约束促使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倒“U”型关系曲线更加陡峭,适度的环境目标约束正向调节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过度的环境目标约束促使倒“U”型曲线拐点前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环保投入、企业环保投入在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约束会强化政府环保投入在环境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因此,应积极推进环境事权和管理权结构性改革,完善环境事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整合能力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09-2019年232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全面FGLS)探讨技术整合能力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呈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与绿色专利质量呈倒U型关系,绿色专利质量在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中心性正向调节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但并未对技术整合能力与绿色专利质量的倒U型关系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调整技术整合能力提升绿色专利质量,进而实现持续性创新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CEO调节焦点、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特质—行为—绩效关系模型。选取227位CEO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CEO调节焦点、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EO促进型焦点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预防型焦点具有负向影响;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在促进型焦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勃  徐慧  和征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8):114-123
供应商参与作为一种供应链企业间的价值共创活动,对制造企业绿色产品创新意义重大。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在揭示供应商参与模式与供应商治理形式间的适配对供应商参与绿色产品创新效能影响的基础上,引入供应商关系专用型投资,揭示参与模式—治理形式间适配与供应商参与效能间的转换机制。来自246家制造业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对外包型供应商参与采用正式化控制、协作型供应商参与采用社会化控制、咨询型供应商参与采用互补双元控制时,有助于供应商参与效能提高;供应商关系专用型投资在供应商参与模式—治理形式适配和供应商参与效能的关系间起不同程度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背景下,基于2011-2017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将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绿色增长作为中国工业增长的衡量标准,借助EBM模型构建“工业绿色增长指数”以测算分行业绿色增长水平,进而运用GMM两步迭代法检验在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影响过程中,不同创新形式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均有激励作用,但对工艺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大;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能促进工业绿色增长,但产品创新的贡献更大;两种创新形式在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但产品创新的中介作用略大。这表明,产品创新是工业企业应对环境规制、实现工业绿色增长的最佳战略选择。研究结论不仅解锁了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增长的中间过程机制,同时也对绿色转型中工业企业如何在环境规制约束下选择创新形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组织冗余是企业通过构建资源优势促进绿色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组织理论与资源约束理论框架,以“资源—能力—行为”为理论逻辑,利用2012—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组织冗余对绿色创新战略的影响,并以风险承担能力为中介变量,以数字化环境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沉淀性冗余、非沉淀性冗余与绿色创新战略呈U型关系;风险承担能力在沉淀性冗余、非沉淀性冗余与绿色创新战略的U型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环境正向调节沉淀性冗余、非沉淀性冗余与绿色创新战略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风险承担能力在沉淀性冗余与绿色创新战略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论可为重污染行业企业通过组织冗余建立风险屏障并顺应数字化环境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增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基于自然资源基础理论和绿色创新理论,构建了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形象-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明晰了企业通过绿色产品创新构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过程。结果表明,绿色产品创新通过企业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绿色创造力和商业环境动态性促进了绿色产品创新对企业绿色形象的影响,同时,绿色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在不断创新绿色产品提升其绿色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应重视企业绿色形象的建立以及绿色创造力和商业环境动态性的影响,为企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构建绿色竞争优势提供依据,助其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绿色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调节定向理论,对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并重点考察组织调节定向的边界效应。基于中国205家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动态能力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组织调节定向在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中发挥调节作用,在促进定向占主导的情境下,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绿色动态能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间接影响也更强。  相似文献   

11.
在对已有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回顾与辨析的基础上,从企业视角出发,提出产品创新性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理论模型及相应研究命题。首先,细化两个构念维度,将产品创新性划分为市场、技术、组织和环境新颖性4个维度,将创新绩效划分为市场绩效和运营绩效两个方面,其中运营绩效包含创新速度、费用和质量。其次,对文献中已有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剖析和对比,构建产品创新性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理论模型。最后,对产品创新性维度进行分解,对创新绩效进行剖析,可为理论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尽管绿色技术一直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些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率却很低。企业在非绿色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上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基于199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的前向引用次数更多,且产生了更大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整个社会后续创新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力。此外,由于高能耗行业存在转化成本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随着能耗水平提升,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的正向影响力逐渐减弱。相较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对政府设计绿色与非绿色创新“双赢策略”,促进企业从“厚此薄彼”转向绿色与非绿色技术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通过计算各行业污染强度PL值,将中国27个制造行业按污染程度划分为轻、中、重度污染行业,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揭示制造业整体和3类制造行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规律,并探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制造行业绿色产品创新能力、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增幅差异较大;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对轻度污染行业绿色产品创新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行业污染程度越高,其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受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4.
在模块化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界面规则重组知识模块,分别与模块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知识整合以实现技术创新。以2001-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108家整车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模块化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渐进式产品创新和突破式产品创新的影响,并分析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模块供应商关系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渐进式产品创新;系统集成商关系强度越大越有利于突破式产品创新;技术多元化减弱了模块供应商关系强度对渐进式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增强了系统集成商关系强度对突破式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伴随着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且两类创新协同演进是推动服务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当前,服务化研究大多以此为基点,探讨两类创新的关系,并且随着服务化的“数字化”特征越发明显,大多数学者从技术层面提出数字化技术对两类创新的促进作用。然而,鲜有学者考虑数字化技术对两类创新关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服务化研究与实践。为此,首先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两类创新的相互作用及其耦合困境;其次,厘清数字化技术促进两类创新的前因、过程与结果,并据此解析数字化技术增强两类创新耦合效应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该主题未来可拓展研究的三大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企业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绿色创新发展道路已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由于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发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成为重要选择。本文基于我国A股2010—2020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QFII持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QFII持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驱动效应,且QFII持股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投资效率两条路径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均可在QFII持股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提升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开拓了新的激励机制,同时为我国QFII制度改革与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