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美玉  郑北雁 《新财经》2009,(10):88-89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创业活动作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业活动也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文章通过对南京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高校双创人才对未来创新创业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探究分析每一需求层次,针对每一需求层次来提出相对应的针对性的对策,旨在通过满足双创人才的内在发展需求,来促使双创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3.
经济步入新常态时代,创新创业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高校不仅承担着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方面的任务,还且更关注于创业型人才的培育,通过教育方式传播着创业的思想和思维模式,组织活动加强创业实践。对于校园创业先驱者和实践者,高校从多方面进行扶持,务求创业的成功。相关的校园创业案例,也从侧面证明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在首届江苏科技创业周开幕式当日,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科技厅在南京联合主办了科技创新创业论坛,吸引来自科技创业企业、科技创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的代表以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400人参加。著名学者洪银兴教授、江苏省科技厅朱克江厅长、创业投资与证券行业资深专家以及知名科技创业企业家分别就科技创业宏观发展环境、科技与金融、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科技创业企业成长发展经验等"热点"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引起全体参会人员的强烈兴趣与共鸣。  相似文献   

5.
当前,创新发展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新源泉。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动苏州的"双创"工作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在分析国内先进城市推进"双创"发展的经验后,结合苏州当前推进"双创"工作具备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企业家精神快速发展地区之一,宁波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优秀的企业家精神。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家精神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失。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重塑企业家精神,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苏科技信息》2009,(10):F0002-F0002
<正>"2009'江苏科技创业周"活动于2009年10月19日在宁拉开帷幕。这是江苏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科技创业载体建设,大力鼓励和促进科技创业,积极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的重要措施,也是以创新应对危机、全力保增长扩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轨时期 中国科技创业活动的四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科技创业活动呈现出四大趋势;创业活动正在从计划调节向市场调节转变;创业活动推动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热点越来越明显;创业中心开始出现,全国性创业体系正在形成;科技创业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流力量。  相似文献   

9.
科技精英领衔研发团队、携带科研成果创新创业,已成为创新时代的一股潮流。在这股大潮中,越来越多的科技精英们不谋而合,把选址的目光投向了苏州工业园区,他们看中的是这里优越的创新环境,浓烈的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0.
把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蓉 《山东经济》2005,21(6):68-72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已被当代众多经济学家所认可,但是企业家精神还未纳入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中。熊彼特曾经努力想把企业家创新纳入主流经济学中,可是没能实现。威廉.鲍莫尔朝着熊彼特努力的方向研究,试图将创新和企业家行为纳入到理论的中心地带。本文试图借用鲍莫尔的研究方法,通过吸收新增长理论和当代微观经济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承袭企业家理论的一些观点,特别是熊彼特的一些观点,对将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有效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也随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剖析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通过课题组相关调研了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江苏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从2008年起在全省科技系统全面启动。文章从院士江苏创业行动计划、外籍科学家江苏发展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计划、科研创新学者攀登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企业博士创新启动计划等6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江苏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的主要内容,并且讨论了其支撑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融合是科技经济融合的核心内容。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十四五”时期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天津相继成立了十一个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其中产业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关键的因素,更是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的关键力量。如何结合实际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成为联盟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天津产业人才联盟的发展现状和分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影响因素,对天津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路径进行探析,助力天津打造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我国作出了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决策,以批准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为起点,拉开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大幕.如今,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区域发展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佛山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20载励精图治铺就科技创新路,20载栉风沐雨谱写科技辉煌曲,如今的佛山高新区已成为投资者的宝地、创业者的摇篮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成为全国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值国家高新区创建20年之际,2012年7月6日,国家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佛山高新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拓展发展空间,进行"二次创业"?如何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如何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创新,是值得所有佛山高新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遥望文明的进化史,创业、创新构筑了时代的主旋律。可以肯定,新世纪的挑战,将是科技s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欲逐鹿西部开发,参与全球化进程,必先强筋健骨、提升自我。包头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作为内蒙古高科技科研开发的头狮,已先行一步,上路出发—— 踏上包头这块生机勃发的沃土,你感受到的不再是草原的静寂,不再是黄河北岸的空旷。那扑面而来的是建设快速发展的热浪;那让人震撼的是经济腾飞的巨大成果,而更吸引人们视线的,是被誉为“培养企业家摇篮”的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它于 1997年 3月正式…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创优"为主要内容的"三创"精神,科技创新创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科技自主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向纵深推进江苏的科技创业工作,把江苏的科技创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第一要进一步高水平地搭建科技创业载体平台;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第三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第四要进一步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科技创业是四轮驱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服务链为基本框架,辅以"成果转化+创新基金+科技小巨人"的政策扶持,科技金融的资金支持,创业导师"一门式"的服务资源等功能,就形成了上海创新体系。为贯彻落实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上海举办了主题为"服务科技小微企业,推动创新转型发展"的首届"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月",7月11日至8  相似文献   

18.
董宝奇  朱承亮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03-106
针对当前大众创业热潮背景下存在的创业质量不高、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两个维度,分析大众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且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区域考察大众创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异质性。从就业效应、竞争效应、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了大众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认为创业活动不仅通过就业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经济增长数量,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创业活动会通过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科技特派员是先进技术的持有者,是播种机、孵化器,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广大科技人员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沉到了农民群众当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建立创业基地,组建技术和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村安"家"创业,同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达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特派员受益"的多赢局面。卫学初、李开锦、高飞虎三位特派员,作为科技工作者和知识青年的优秀代表,立足农村,献身创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希望三位科技特派员的科技创业服务经验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国内“双创”教育大环境的起源与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活方式的模块及其构成要素、主体构成要素、条件构成要素和客体构成要素等方面,对基于“双创”环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