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量分析、能值分析和(火用)分析是探索能量利用效率的三种方法,其中(火用)分析是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分析能源的利用情况的方法,既考虑了能量的数量又考虑了能量的质量.因而在研究能量的转化利用效率时(火用)分析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利用煌(火用)核算的方法研究了2005年甘肃省工业部门的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情况.除了转化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的热力学(火用)和化学(火用)外,给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也赋予一个(火用)值,称为广义(火用).以(火用)的形式来量化整个工业内部以及与省内外其他行业之间流出流入的资源和产品,所开采的资源和散发到环境中的废弃物也以(火用)的形式来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开采部门,(火用)和广义(火用)的效率都在95%左右;而能源转化部门的(火用)效率为45.4%,广义(火用)效率为65.1%;整个制造业部门,(火用)效率为31.6%,广义(火用)效率为40.4%.整个工业部门,(火用)效率为39.5%,广义(火用)效率为44.5%.通过工业部门所消耗的能源、(火用)和广义(火用)的核算,揭示出工业上用能的薄弱环节,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为实现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减排承诺,通过进出口行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是更具现实操作性的途径之一。为研究进出口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对影响能耗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建立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业进出口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增加出口会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增加进口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行业而言,由于研发投入或外资跨越门槛值程度不同,不同行业进出口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成为新疆工业发展的关键。通过采用Tapio脱钩模型测算,新疆工业部门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较为理想的脱钩关系,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效率也有所提高,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增速低于GDP增长速度。新疆工业部门能耗存在强脱钩、弱脱钩、扩张型脱钩3种关系,分别代表了绿色行业、灰色行业、黑色行业3种类型的划分。第一类是"高增长、低消耗、能源效率提高"的绿色行业,以印刷业、烟草、医药、专用设备等为代表;第二类是"高增长、高能耗、能源效率提高"的灰色行业,以食品制造业、煤炭开采业、采掘业为代表;第三类是"高增长、高能耗、能源效率不变"的黑色行业,以石油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等代表。为实现新疆工业的绿色化、循环化和低碳化,提出优化工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固定规模报酬CRS模型,从部门角度对全国2001年-2010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新疆在全国所处水平进行分析;然后,以1994年-2010年新疆工业行业数据为基础,测算新疆工业各行业的能源效率;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新疆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第一,新疆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排全国第29位,且效率呈递减趋势,节能潜力巨大;第二,在1994年-2010年间,36个工业行业能源的平均值为0.364,不存在收敛趋势;第三,企业规模对新疆工业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煤炭消耗占比、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新疆工业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性负向影响,而产权绩效、用电量占能源总消耗量的比例对新疆工业能源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战略下山东省能源消费现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艳红 《山东经济》2010,26(5):147-152
能源问题已成为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山东省能源及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能源消耗总量及结构、能源供需矛盾、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度、污染物排放等角度对山东省循环经济战略下的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开采省内能源的基础上加强对外部能源的利用,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胡萌 《北方经济》2009,(18):68-70
2000年以来,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利用一个改进的结构分解方法(SDA)分析了青岛市工业所属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行业结构对其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影响程度,发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进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而行业结构的变化是阻碍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形成效率节能而结构耗能的态势。其中,桌些行业对这种结构耗能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业节能降耗中,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很多工业部门的能量利用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放热,另一方面却需热,因此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常规方法很难利用这些能量,而改造热泵的工艺条件,可以收回部分废热,供给需热的蒸汽热炉,从而节省大量能源。本文分析了热泵在工业中应用的节能性,结合原冷水机组系统,从环保角度降低工业生产的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把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相结合研究工业经济系统,提出基于合作效率评估模型的网络DEA方法,弥补了传统能源环境效率评价通常忽略的污染治理问题。测量2011—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能源环境效率及其子过程效率。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能源环境效率受到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子过程效率的影响;造成不同城市有效或无效的原因不同;总体来说,安徽省城市环境保护效率较高,但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江苏省城市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能源现状和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命脉,是推动现代化建设须臾不可少的动力。随着我省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效率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我省的能源效率低下问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山东省目前的能源形势和现状,利用模糊评价法对山东省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及实证分析,得出山东省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结论,指出了如何提高山东省能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对策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工业部门的结构是工业各部门的构成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产联系和比例关系。它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资源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部门结构日趋合理,今后如何发展,须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物资再生利用问题必须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来研究。其关键是应把工业部门结构与物资再生利用问题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制定我国物资再生的发展战略,促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尽快步入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1.
杨琴  袁永科 《特区经济》2012,(10):51-53
北京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2000~2010年,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了66.83%。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2%,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研究北京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即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是完成相应目标、制定合理政策的基础,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2000、2002、2005、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2010年42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在全面分析了工业内24个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后发现2000~2002年、2002~2005年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都是有效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2005~2007年结构调整发挥作用;2007-2010年技术进步发挥作用,并简单预测了北京市完成"十二五"规划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大家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收费、加价,人们似乎不以为意,原因就是缺乏成本意识,没有仔细核算其中的显性和隐形成本,相关部门也缺乏一个成本核算机制。但是,有些成本无法量化,需要在决策时加以考虑,从不同角度考虑相关成本,从而使整个社会的成本最低。由于无法量化的隐性成本的存在,所以只能对其进行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性地研究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及其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热力学性能,提高能源回收效率,通过对"煤矿抽采瓦斯梯级发电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瓦斯内燃机、余热锅炉、背压式汽轮机、ORC发电机组等主要设备及其他附属设备的热力学模型,并将其进行整合,联立方程组,通过顺序计算及迭代计算,给出"煤矿抽采瓦斯梯级发电系统"的最终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瓦斯气所含化学能中,有22.3% 直接由瓦斯内燃机转化为电能,余热利用系统可回收2.42% 的电能,总发电热效率达到24.72%,增加10.85%,但瓦斯发电系统总体热效率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可以清晰地表明现有瓦斯内燃发电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水平,以及所采用的余热利用系统对能量回收程度,该模型是对瓦斯发电及其余热利用系统所建立的完整的指标评价模型,对瓦斯发电及余热回收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1978年到200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三分之二,而“十一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下降20%。找出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是制定政策的基础。但是,对这个问题,结论不一,有研究认为结构调整是决定因素,也有研究认为技术进步是决定因素。本文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分析了1980年到2003年中国宏观能源强度以及1993年到2003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行业层面,对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评估,考虑到各行业处于不同的技术前沿,将工业部门分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效率最高、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次之、能源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最低。基于以上结果,对我国工业部门不同群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丽  孙琪娟 《特区经济》2012,(4):197-199
陕北能源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由于能源自身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开发利用中的不合理性,能源工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长期以来,在能源(煤炭)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节能观念淡薄等因素影响下,能源工业从开采、运输到加工利用环节,形成了一种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这种过度的能源消耗必将加速能源资源的枯竭。因此加快能源资源转化研究显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非期望SBM模型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根据效率值对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类,然后分析了工业行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各行业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比较明显,极差约为0.3;中国每年工业行业整体的能源效率为0.61~0.73,即节能潜力为27%~39%;工业整体、高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都呈现出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特征,表明工业行业整体的能源效率差异在缩小;一般效率行业只呈现出条件收敛,即这类行业收敛于自身的稳态;行业规模、研发投入和资本深化等指标对工业行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业能源结构与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徐向艺工业能源结构是各能源工业部门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通常表现为能源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工业能源结构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结构状况及其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工...  相似文献   

19.
李莞婕  徐莉  葛涛 《科技和产业》2014,14(12):101-105
采用DEA模型计算2000-2012年我国中部六省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基于Malmquist指数计算分析各省能源效率变化分解,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省能源效率在进入21世纪之后经历了一定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的提升;各省能源效率之间有一定差异;各省的平均规模有所提高。建议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快能源利用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各省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方法核算山东省1994年到2012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然后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利用LMDI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94年的27150.05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28005.06万吨,年均增长8.99%,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尤其是电力生产;在1994年和2005年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均高于国家同期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累计增加100855.02万吨中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变化、能源强度下降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占比重分别为5.92%、126.13%、16.89%、-46.66%和-2.28%,表明经济发展成为推动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力量,而能源强度下降则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推动力量。建议山东省低碳发展从以下方面入手:持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推动开展碳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