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资金不足而发放的专项再贷款。为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 ,真正把支农再贷款发放到农民手中 ,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截至 2 0 0 0年 7月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贷款 41 46亿元 ,用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贷款 6 3 8亿元 ,其中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46亿元 ,占 72 1%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 ,充分发挥了资金导向作用 ,激发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一、突出支持重点 ,… 相似文献
5.
6.
本刊讯4月1日召开的人行沈阳分行货币信贷分片(黑龙江省)会议提出了当前需要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会议强调指出:首先要统筹安排,扎实工作,做好今年春耕信贷工作。今年东北三省农业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春耕生产资金需求较上年有所上升,但从总体上看,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能够满足备春耕合理资金需求。辽宁省备春耕生产资金需求70亿元,其中农民自筹18亿元,农村信用社自有投放能力2亿元,农业银行贷款2亿元,缺口28亿元。人行辽宁省各中心支行有25亿元支农再贷款可供备春耕生产投入。吉林省春耕生产资金需求为58亿元,其…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通过各级人民银行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支农再贷款的发放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作用,增强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能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支付能力,稳定了农村金融秩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通过对广元市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典型调查,论证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支农再贷款是解决农民增收,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农村信用社化解经营风险和发展壮大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农村信用社要管好活这一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1.
12.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 ,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反复强调必须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必须以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为指针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始终坚持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 ,加大支农力度 ,增加支农投入 ,改进支农服务 ,当好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一、实践“三个代表” ,做好农金工作 ,必须坚定以农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支农再贷款在支持“三农”发展,提高农信社经营水平和扭亏增盈,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增长,支农冉贷款额度的不断增加。潜在风险也不断加大。如何加强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金融部门面前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工作、推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信用社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金融服务质量和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 《济南金融》2001,(2):47-51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自实施以来,对满足农村资金要求,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在发放使用与管理支农再贷款过程中也摸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本刊选取了辖内4家中心支行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支农再贷款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抑制了民间借贷行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但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配合党和国家的农业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民银行从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已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有了增加,其宗旨在于发挥央行再贷款杠杆作用,支持农村信用社增加对农投入,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户的实地调查,笔者感到近年来支农再贷款在农村信用社靠支农求发展、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树形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20.
1999年,国家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适时出台了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运城中支按照天津分行安排,结合辖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货币政策,积极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两年多来,支农再贷款究竟取得哪些成效,在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正确运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