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汉媚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11,31(10):1610-1617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探讨中国城市贫困的标准和内涵,分析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组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一步描述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异,并且按照城市贫困发生率划分为基本脱贫区、低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高度贫困区和剧烈贫困区五个区域,再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特征、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五个方面解析成因。最后得出四个结论:一是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城市贫困发生率较高的为中部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二是失业人口是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三是城市贫困人口的结构性特征突出,该群体成为社会变迁中的被淘汰者;四是农民工成为新的城市贫困群体,城市越大农民工规模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30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年均提升0.93个百分点,现已稳步迈人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发展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2.14%,但城市化水平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40%,花了近半个世纪进入城市化加速成长的中期阶段,约25年后进入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数度调整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城镇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分工合理、空间竞争有序、市场运行高效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的合理化使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阵地,主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城市化研究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研究机构与人才不断涌现.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得以解决,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未来和美好前景.未来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将立足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为核心内容,形成由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健康城市化格局,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新格局,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健康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分析了此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在需求侧,基于理论分析和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特征,经济总需求会随着此次疫情的结束而在短期内快速得到恢复。但此次疫情也会加大总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下行压力。在供给侧,疫情不仅会降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剧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我国的资本投资,在缺乏有效干预措施下,很可能加剧我国资本投资和经济总体增速的短期下滑趋势。而基于理论分析,相应供给冲击也将对我国长期产出带来增长压力。基于疫情对我国经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影响分析,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需要实施改革力度更大、更为有效的财政和货币等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分析了此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在需求侧,基于理论分析和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特征,经济总需求会随着此次疫情的结束而在短期内快速得到恢复。但此次疫情也会加大总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下行压力。在供给侧,疫情不仅会降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剧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我国的资本投资,在缺乏有效干预措施下,很可能加剧我国资本投资和经济总体增速的短期下滑趋势。而基于理论分析,相应供给冲击也将对我国长期产出带来增长压力。基于疫情对我国经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影响分析,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需要实施改革力度更大、更为有效的财政和货币等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6.
Food price increas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radical social welfare and enterprise reforms during the 1990s generat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lives of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 During this period urban poverty increased considerably. This paper uses household level data from 1986 to 2000 to examine what determines whether households fall below the poverty line over this period and investigates how the impact of these determinants has changed through time. We find that large households and households with more nonworking members are more likely to be poor, suggesting that perhaps the change from the old implicit price subsidies, based on household size, to an explicit income subsidy, based on employment, has worsened the position of large famili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regional poverty variation indicates that over the 1986–93 period food price increases were also a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 Between 1994 and 2000 the worsening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state sector employees contributed to the poverty increase.  相似文献   

7.
Since its inception 15 years ago, the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Assistance (MLSA) has served as a last resort for China's urban poor. Using 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this study provides updated evidence on the participation rate, receipt amount, and anti-poverty effectiveness of MLSA. Families eligible for MLSA make up 2.3 percent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but only about half of them are actual beneficiaries. City MLSA generosity and household entitled benefit amount both positively correlate with participation rate and household receipt amount. MLSA lowers the poverty rate somewhat, but substantially reduces the poverty gap and severity for its eligible participants. Nevertheless, the poverty reduction role of MLSA is restricted by its partial coverage and delivery. Consequentially, poverty remains a serious problem for MLSA's target population. The anti-poverty effectiveness of MLSA can be strengthened by full coverage and delivery of benefits and by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disadvantaged subgroups.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投资效率。我们从基于标准生产函数的投资需求模型出发,从投资需求所处的非均衡状态入手来讨论投资效率。投资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由实际投资与理论投资间的偏离来定义。我们将投资效率分成投资的配置效率和投资的生产效率两个方面,并将配置效率与经济制度因素联系起来。我们使用样本期为1989—2000年的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作为模型分析的实例。分析的重心是中国的过度投资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总投资的配置效率欠佳所造成的。从实例分析中我们发现,资本价格对投资需求几乎无影响,而扩张性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却对投资需求有着强烈的影响。我们还发现,各省过度投资间存在彼此攀比的网络效应。然而,一旦将这些制度因素分离开来,投资配置效率还是渐有改善的。同时,地区间投资不均的程度也不断有所下降。从投资的生产效率指标估值看,东部沿海省份的效率一般高于西部省份的效率,这是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该文的中心议题是投资效率.我们从基于标准生产函数的投资需求模型出发,从投资需求所处的非均衡状态入手来讨论投资效率.投资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由实际投资与理论投资间的偏离来定义.我们将投资效率分成投资的配置效率和投资的生产效率两个方面,并将配置效率与经济制度因素联系起来.我们使用样本期为1989-2000年的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作为模型分析的实例.分析的重心是中国的过度投资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总投资的配置效率欠佳所造成的.从实例分析中我们发现,资本价格对投资需求几乎无影响,而扩张性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却对投资需求有着强烈的影响.我们还发现,各省过度投资间存在彼此攀比的网络效应.然而,一旦将这些制度因素分离开来,投资配置效率还是渐有改善的.同时,地区间投资不均的程度也不断有所下降.从投资的生产效率指标估值看,东部沿海省份的效率一般高于西部省份的效率,这是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投资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江涛  汤茂林 《经济地理》2008,28(1):6-10,28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民间投资区域差异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此,文章运用1992—2004年的相关数据资料,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借助回归分析,从传统因素、集聚因素、干预因素三方面探讨了中国民间投资区域差异的成因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民间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京广铁路沿线省区,近几年来呈现出由南向北及沿长江和陇海兰新线由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点认为,近代外国在华投资不仅盈利极其丰厚,而且还严重抑制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近代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利润率以及外国投资与日俱增背景下中资企业成长、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文章认为近代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正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不仅没有成为中资企业发展的阻碍,而且还刺激并促进了中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当然,至于外国间接投资的效应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e composition, inequality and determinants of wealth among households in urban China in 1995 are studied. In addition, we compare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with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in rural China and present the first estimates of in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wealth in China as a who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using wealth makes up a large part of net worth in urban China. Most urban Chinese households keep a bank account; debts are unusual. A household's net worth is strongly related to its income and location. Net worth is more unequally distributed among urban households than among rural households.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in most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et worth in urban China and in China as a whole appear to be rather equally distributed.  相似文献   

16.
东京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及其对中国大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洁 《经济地理》2004,24(6):812-815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计算了东京23区以及市部和岛部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了其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的信息熵和均衡度进行讨论,通过各城市之间以及与东京的土地利用比较发现,我国城市在工业用地比例上明显偏高,城市的土地利用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功能定位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城市的级差地租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问题、思考与创新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芳 《经济地理》2003,23(2):225-229
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单位制的城市社会管理转为社区制的城市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以城市基层居民委员会辖区为单位的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越来越实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18.
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1987—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一方面,基础教育的普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资金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向城市集聚则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另一方面,城市化明显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的扩大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提出了采取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技术支持系统等对策,实现城市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部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关系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补偿现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生态补偿项目社会公平性考虑和项目实施的客观扶贫效果,有关贫困参与者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补偿对贫困参与者的筛选及其影响和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西部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关系的框架体系。最后提出了我国西部生态补偿项目设计中亟需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