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利国利民、惠及子孙的生态工程。山西省吕梁市自2000年试点开始,到2002年全面启动以来,涉及全市13个县市区、137个乡镇、1787个村,14.8万户,68.9449万人。累计退耕还林346.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8.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238.2万亩。占到全市土地总面积3173.52万亩的10.1%,占到全市林业用地1618.39万亩的21.42%。  相似文献   

2.
刘华 《发展》2002,(12):38-39
甘肃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已完成造林面积634.8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53.44万亩,荒山造林281.38万亩。这对促进全省生态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些基层领导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认识不够明确,实施中缺乏战略上的谋划和部署,往往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简单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有的基层领导把退耕还林作为向国家套取补助粮、款的手段,弄虚作假;有的搞造林形象工程,把不该退的地域纳入了退耕的范围;等等。二是退耕还林的科技…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四川省于1998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当年全面停伐天然林,转向对天然林实行长年管护;规划至2010年,每年完成造林210万亩。封山育林1035万亩,森林抚育420万亩。 1999年10月,四川省又与陕西、甘肃一道在全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简称退还工程),规划1999年——2000年完成试点任务300万亩,2001年——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1580万亩,其中前5年1000万亩。  相似文献   

4.
嵩县位于洛阳市西南部,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总人口52.8万人,耕地48.9万亩,其中15度以上坡耕地19.8万亩。宜林荒山面积26.4万亩。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全县完成退耕地还林4.6万亩,荒山造林6.2万亩,村庄绿化248个,通道绿化623公里,栽植各类树木2113万株,实现了植树数量的历史性突破,使林业建设二年跨上两个新台阶,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尹萍  黄汉爱  王玉珍 《发展》2011,(1):55-56
一、山丹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 (一)工程实施情况 2002年以来,山丹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机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0.4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9.91万亩,荒山造林17万亩,封滩育林3.5万亩。造林树种为沙棘、柠条、山杏、新疆杨、红柳、云杉、落叶松等。  相似文献   

6.
《新西部(上)》2003,(2):87-87
近几年来,潼关县林业局始终坚持以再造山川秀美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绿色通道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组织发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开发植树造林,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共完成整片造林3.6万亩四旁植树56万株,绿化渠踣66公里,其中日元项目1.8万亩,退耕还林8000亩,荒林造林10000亩,重点防护林工程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7.
王文学 《魅力中国》2014,(16):31-31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近年来,南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地造林10.9万亩,但因为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导致退耕还林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缺乏动力。为确保退耕户长期增收,有待于加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2年开始,合川区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了12年,全区累计实施34.95万亩造林任务,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17.4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涉及全区29个镇(街)、297个行政村、78381户退耕户。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当中,合川区将以"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为工作目标,让合川的退耕还林工程真正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让群众满意和助农增收的工程。  相似文献   

9.
张立  贾治堂 《发展》2004,(6):19-21
我该退耕,还是复耕?退耕还林政策调整、甘肃320万亩农田遭遇退耕难题.  相似文献   

10.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湖南桑植县,因县制宜办林业,坚持14年不断。到2004年底,先后完成长防林工程107.65万亩、国债造林工程3.7万亩、“三难地”造林工程7.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30.38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35.2万亩,累计注入营林资金6744.7万元。全县发展以桔、梨、桃、李、板栗和厚朴、黄柏、杜仲、花椒、漆树为骨干品种的果、药经济林45.12万亩,户均达4.5亩,人均逾1.2亩。  相似文献   

11.
一个乡70%的退耕还林指标被基层干部占去;一个村总耕地面积1463亩,退耕还林面积却达到2691亩;同一个名字,却多次出现在不同村组的退耕名单中。陕西省岚皋县孟石岭乡退耕还林发生的怪事,引起当地农民极大不满。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从1999年开始试点的退耕还林工程已经走过了5年的历程,据国家林业局统计,全国目前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亿多亩,较好地完成了中央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在我国,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是一种尝试,由于相关法规不到位,法制不健全,退耕还林工作暴露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初,在世界粮农组织的援助下,宁夏西吉县以退耕一亩日补助100公斤粮食的办法,退耕还林还草156万亩,加上地方运费及种苗等费用,共耗资9600万元人民币,号称“亿元工程”。1985年,世界粮农组织派员验收工程时,退耕的156万亩沟坡地已林茂草丰,长势喜人,得到专家们的好评。但是。事隔15年,当专家们再去考察时,一个个惊呆了:林茂草丰的景象已不复存,80%以上的林地草场又被滥垦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 这一耗资巨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为什么会失败呢?专家们与当地干部群众认真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亿元工程…  相似文献   

14.
李含琳 《发展》2012,(3):74-75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省份之一,从2000年实行退耕政策以来到目前,全省退耕面积达数千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007年达到2423.3万亩。在国家的粮食补助和现金补贴的政策支持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国家的退耕任务。与此同时,我省根据省情,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退耕后续产业发展方式,使得退耕农户能够基本上做到“退得下、稳的住,增收快”的目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战略和政策上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后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发轫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闻名全国的治沟造地工程,不仅巩固了陕北退耕还林成果,促进了生态建设,还确保了陕西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和粮食安全。向沟道要良田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子长县160万亩坡地,90%以上退耕。这极大地修复了当地生态,但也造成了全县农民人均基本农田不足1.4亩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陈杰 《重庆经济》2010,(2):30-32
近年来,重庆荣昌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机会,发展适合在本地种植且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林业项目,主打“竹”牌,从广东省英德市引进了10亩麻竹新品种试种。通过积极培育和科技攻关,如今,10亩麻竹地变成了11万亩麻竹林,荣昌因此而获得了“中国麻竹笋之乡”的美名。  相似文献   

17.
《湖南经济》2002,(8):13-14
2000年湘西州正式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范围以来,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认真贯彻落实朱总理视察湘西州时所作的指示精神,抓好五个“突出”,使全州西部开发取得良好开局。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州实施西部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我们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狠抓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2001年朱总理来湘西州视察时,决定支持湘西州退耕还林300万亩。按照朱总理的指示精神,我州制定了2001~2005年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计划5年内完成退耕还林158万亩,荒山造林150万亩。在…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以来,我们柞水县组织实施的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为主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林药结合模式的林业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森林保存面积达到279万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73.7%,较“九五”末提高了3.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36.16万亩,全县建成木本中药材示范基地12.3万亩,引进和扶持发展医药加工企业6个,中医药生产产值达1.2亿元,上缴税金1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9.
宁夏全面禁牧第一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在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基础上,2003年,又结合国家启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了全区全面禁牧,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下达宁夏2003年退牧还草任务为草场围栏460万亩,饲料粮补助3410万斤,中央补助围栏资金5313万元,并将盐池、同心、海原、灵武、中卫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800户农民每年愿意支付每棵树“一斤水果钱”的酬劳作为指导费,“一斤水果”钱,使3500亩“公子树”开花结果,800户农民增收上千万元:使6万亩“不开花、不结果;光开花,不结果”的退耕还林果树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