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信用卡交易线上化进程加速,在便利持卡人生活消费、提高金融服务体验的同时,也给信用卡欺诈风险防控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交易线上化降低了犯罪分子的欺诈成本,提升了交易复杂程度,催生出新型网络欺诈手段,使得电信网络诈骗交易的链路更长、网络更广、速度更快,进一步压缩了商业银行更新防控策略和模型的时间。另一方面,《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的出台对商业银行管控信用卡套现、资金流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并鼓励管控措施前移。总体而言,各类欺诈交易与正常交易界限逐渐模糊,风险隐蔽性、复杂性皆在提升,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高数字化反欺诈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用卡》2015,(2):70-71
1月,实现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与外部欺诈风险管理系统的自动对接和数据共享,通过应用外部欺诈风险客户信息,有效提升了信用卡风险防控能力。2月,横跨圣诞、元旦、春节三大重要节日的"刷卡连连奖积分当钱花"商户促销活动反响良好,刷卡返现、积分消费等活动为持卡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3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项扶持的中国品牌力指数调查结果在京发布,工商银行信用卡获  相似文献   

3.
信用卡是银行盈利性最强的业务之一,也是商业银行蓝海战略的最重要的棋子之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起步虽晚,但随着"十二五"规划,国民收入大幅提升和社会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信用卡市场快速成长,发展前景广大。但伴随而来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本文从信用卡发展历程、国内发展现状和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入手,对新疆地区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信用卡相关风险提出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4.
欺诈风险一直是各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重要类型之一,一般包括伪卡风险、遗失卡风险、未达卡风险等。未达卡案件数量近几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未达卡风险已成为欺诈风险的主要类型。如何有效防控这一风险,是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尝试通过对未达卡风险特征的分析,探究一个风险防控的新思路——于服务中防控风险。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金融风险与机遇是形影不离的。银行信用卡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且风险呈现新特点、新趋势。本文以信用卡欺诈与套现风险为视角,从风险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探讨新形势下银行信用卡欺诈与套现风险的防控措施,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信用卡客户亦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争夺的焦点。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拓展信用卡业务纷纷加大了4-~J~卡业务的营销力度.近年来信用卡发行数量呈爆发式增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也易引发风险和纠纷。因此,加强对信用卡风险防控和业务管理、防范发卡欺诈风险,对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用卡不良贷款呈现较快上升趋势,本文从防范信用卡欺诈申请、进件资料审查、核实分期业务用途、商户管理、征信审核、商户收单、防范套现风险、贷后管理和催收、案件防控等方面论述了基层信用卡风险管理要点,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信用卡产业实现了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参与主体的日益丰富、支付渠道的交叉融合以及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隐患也日渐显现。受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影响,信用卡市场面临着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共生,线下风险与线上风险并存,欺诈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共振的新形势,对发卡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戴琳 《金卡工程》2009,13(1):160-160
信用卡具有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同时又是高风险业务,信用欺诈和还账损失会严重影响利润。对信用卡欺诈的法律调控和风险预防对发卡机构来说至关重要。有持卡人和特约商户过失导致的信用卡欺诈应该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和民事责任。同时发卡机构应该细化合同规定,明确风险责任;加强章程制定,减少内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一、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类型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持卡人的经济状况改变或社会发生变化造成的持卡人不能按期还款的风险。欺诈风险。包括蓄意欺诈、冒用他人信用卡风险和伪造涂改进行作案、伪造他人资料申请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造成的风险。个人风险。信用卡持有人安全用卡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信用卡行业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行业整体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其中欺诈风险形势较为严峻。中国银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信用卡欺诈直接损失金额为0.85亿元,排在前三位的欺诈类型分别为虚假申请、互联网欺诈和伪卡欺诈,三者占比分别为66.30%、16.09%、11.81%。本文对有中介参与的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实际数据研究分析信用卡团伙欺诈风险,同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希望能对银行防范和治理此类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习惯也在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发放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也为人民提供了方便的信贷服务,但是信用卡在发放和管理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违约,欺诈,套现等。一旦信用卡发放的风险没有得到控制和管理,这将对商业银行及其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本文从商业银行信用卡发放风险着手,就信用卡发放的风险管理给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专业信用卡诈骗集团、代办公司和套现公司等不断涌现,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已进入多发、高发时期。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瑾 《国际金融》2012,(11):26-33
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蓬勃发展,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发生的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账率大幅攀升,操作风险中的欺诈风险增长速度非常快。与其他风险相比,欺诈风险的隐蔽性更强,造成的损失也更大,是信用卡业务中最直接、最难防的风险。其不仅严重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而且侵害银行消费信贷资金和持卡人的财产,对国家金融资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欺诈风险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蒋苏淮  梁沫 《新金融》2015,(8):33-35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迅速发展,但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也导致控制欺诈风险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随之增加。本文从信用卡营销、信用审批、用卡监控、催收及坏账处理以及收单业务等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管机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探析信用卡风险上升的深层次原因,并就推动信用卡市场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各家银行争相拓展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信用卡业务给各家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一些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卡是一种货币支付工龄,也其他支付工具相比,其最大区别就是允许透支,即银行向持卡人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贷款,并限时清偿,而信用卡业务流程是由发卡银行、的寺卡人和特约商户三个主体构成的,因此信用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其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信用卡风险包括:信用违约和信用诈风险;冒用欺诈风险;假卡欺诈风险;内部作案风险,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发卡银行方面:1、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不高,风险防范能力差。2、对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3、内部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稽核制度。4、对特约商户与营业网点经办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够。5、风险监控手段落后,使恶意透支者有机可乘。6、银行间的联合防范不力,使不良持卡人有空可钻。(二)特约商户方面:业务受理中的失误引发风险。2、业务受理中的非正常操作引发风险。(三)持卡人方面:1、信用违约。2、恶意透支、蓄意欺诈。3、冒领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4、利用遗失、被盗卡进行诈骗。5、伪造、涂改和利用过期卡进行诈骗。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卡量的增长,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发生的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账率大幅攀升,其中操作风险中的欺诈风险增长速度非常快。与其他风险相比,欺诈风险的隐蔽性更强,各种犯罪手法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银行信用卡业务突飞猛进发展,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有关银行信用卡方面的客户投诉、经济纠纷、欺诈案件不断频发,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已经处在多发、高发期,银行业很有必要调查当前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表现和风险成因,并提出可具操作价值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章强 《新金融》2002,(3):36-37
信用卡风险是一种信用风险,它是指持卡人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使发卡机构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程度,在现实生活中,骗领,冒用信用卡以及特约商户人员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伪造信用卡磁条信息作案也日益频繁,如何有效地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减少发卡损失,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成了各信用卡发行机构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