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从产业政策视角探究僵尸企业形成的政策性因素,对有效防治企业僵尸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省级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政策目标导向会加剧企业僵尸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会对企业僵尸化产生截然相反的政策效果,强力扶持的产业政策会加剧企业僵尸化,而温和扶持的产业政策会抑制企业僵尸化;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僵尸企业,整体上产业政策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僵尸企业中更加明显;产业政策通过行业融资依赖度、行业资本密集度和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僵尸化产生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为探究僵尸企业的政策性成因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动态化防治企业僵尸化和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5):175-188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在不同固定效应设定、不同数据样本以及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另外,僵尸企业对私有非僵尸企业投资的挤出在国家干预程度更强的地区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可能是造成近年民间投资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减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消除僵尸企业形成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果断的市场化措施处置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非金融企业开始大量增加金融资产配置,这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还鲜有文献从行业内企业相互影响的角度研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僵尸企业的溢出效应为切入点,运用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非僵尸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僵尸企业增加了正常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和市场竞争在僵尸企业与正常企业金融资产配置间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和制造业子样本中更显著;正常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缓解了僵尸企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但强化了僵尸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正向影响;僵尸企业的复活有助于减少正常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对理解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以及解释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动因具有理论意义,还对通过处置僵尸企业为正常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从而引导企业回归主业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我国主要的大中城市纷纷出台了商品房的限购政策,同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多次调整.在限购政策背景下,本文运用广义矩(GMM)方法,将限购政策作为逻辑变量加入到估计模型中,对限购背景下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与商品房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限购政策对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显著意义,同时,政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滞后2期和3期时对于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商品房价格不会因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而出现急速下跌,而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的过程中呈现出先上涨后下跌,再上涨、再下跌的交替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发现,限购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显著,而对于中西部城市影响则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在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以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央和地方产业政策对我国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产业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而地方产业政策则会加剧僵尸企业的形成;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中央和地方产业政策影响了资源配置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了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进一步地,市场分割、市场竞争以及去产能政策会调节产业政策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上述结论从宏观产业政策的角度提供了我国僵尸企业成因的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为协调央地关系、僵尸企业出清以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邵帅  尹俊雅  王海  杨莉莉 《经济研究》2021,56(11):138-154
产能过剩和短缺并存引发学界对僵尸企业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其诱因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在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FN-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就资源产业依赖对地区僵尸化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并从宏观(城市)和微观(企业)双重维度对资源产业依赖的僵尸企业诱发效应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经验识别。研究发现,资源产业依赖显著提高了地区僵尸化程度,即资源产业依赖对僵尸企业的诱发效应显著存在,且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资源型地区和远离港口地区,以及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非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市场规模较小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在宏观层面,资源产业依赖在挤出技术创新和弱化市场竞争的同时,还会促增地区财政补贴和信贷供给,从而诱发僵尸企业形成;在微观层面,资源产业依赖会通过拉低投资水平、增加负债压力、降低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而产生企业经营绩效恶化效应,从而削弱企业的自生能力,增加正常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循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借助土地供给政策调控参数、按揭贷款利率调控参数、房产税收政策调控参数和住房限购政策调控参数,优化了系统外生调控变量,并首次引入跳跃函数和条件函数,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循环系统进行了情景模拟和危机识别,显现出"政策实验室"效果。由现实的初始状态推演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和偿债压力,将被迫或采用民间融资以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或出售股权以解决累积性偿债压力。同时,不同调控政策在作用力度和作用环节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调控效应从高到低依次为:土地供给政策调控、按揭贷款利率调控、住房限购政策调控和房产税收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8.
毛丽冰 《经济》2012,(11):111-113
楼市调控政策频出,住宅地产不温不火走向低调;老龄化社会已经来到,尚未明确盈利模式的养老地产惹得争议不断;没有限购、受政策影响小,商业地产似乎成了当下最安全又有保障的房产投资项目。今年初,随着住宅市场调控趋紧,众开发商、投资者纷  相似文献   

9.
毛丽冰 《经济月刊》2012,(11):111-113
楼市调控政策频出,住宅地产不温不火走向低调;老龄化社会已经来到,尚未明确盈利模式的养老地产惹得争议不断;没有限购、受政策影响小,商业地产似乎成了当下最安全又有保障的房产投资项目。今年初,随着住宅市场调控趋紧,众开发商、投资者纷纷加码投资商业地产,商业地产是否在逆势中再次迎来增长的春天?在这场风险战役中,谁是英雄,亦或枭雄称道,定论都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0.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限购成为了地方政府稳定房价的重要政策工具选择。但这一从民生出发的政策却可能因影响了土地财政而导致地方政府将财政收入压力转嫁给企业,文章以企业税负和罚款支出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以各地限购政策为冲击,构建多点冲击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发现:(1)限购政策增加了企业税负和罚款支出,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相比未限购城市,限购城市企业的整体税负平均增加6.25%,罚款则增加46.67%。(2)限购下的政府税收征管和罚款行为存在一定的策略性,在更易受地方政府直接影响(有政府补贴、地税局管理)的企业中,限购更多影响了税负;而在难以直接影响(无政府补贴)的企业中,限购更多影响了罚款。(3)进一步考察限购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发现,限购政策降低了当地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加大了财政缺口,但却增加了非土地财政收入,这从宏观上佐证了限购之后地方政府的替代性“创收”行为。(4)最后发现政府法治水平和纵向财政平衡等体制建设能够约束地方政府的策略性税费执法行为。文章从企业税负和罚款支出视角探讨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下的策略性执法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结论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限购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钊  申洋 《经济研究》2021,56(6):93-109
本文考察了始于大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对于住房市场泡沫的空间转移以及住宅用地出让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购政策导致部分非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相对上升,并且商业住宅用地出让在政策实施后也向非限购城市倾斜。由于非限购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且并非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这就意味着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不仅放大了泡沫转移可能造成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本文研究为决策部门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关于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未来政策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弥补研发投资市场失灵,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防止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增加内部现金流缓解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蓄水池”动机,通过提高主业业绩削弱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投资替代”动机,从而抑制了金融化。与国有企业和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相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更能够抑制非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的金融化。本文从金融化视角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作用效果,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有益补充,对于重塑金融化政策范式,进一步科学优化政策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专用性投资治理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但现有研究均采用调查问卷数据,尚缺少经验证据的支持。本文利用12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验证了专用性投资、关系机制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专用性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关系机制的采用可以抑制专用性投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有利于专用性投资的效应从侵占转向粘连。但是单纯关系机制的构建并不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我国目前房价过高的现状,指出土地垄断和土地、房产投机是形成房价过高的两大主要原因,探讨了抑制房价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限购政策与房价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住房市场模型对住房限购政策效果进行分析。考虑限购政策对住房消费需求的影响发现,限购能够降低住房价格,但是降低的幅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限购对消费需求的缩减、开发商跨期调整供给的成本及预期。投资需求会改变住房的跨期需求和供给,对限购政策效果具有抵消作用。限购政策的作用大小与市场对政策不确定的预期紧密相关,市场预期管理对于稳定房价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僵尸企业普遍存在于我国传统经济各领域,阻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该文通过主营获得的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符合僵尸企业标准现状,并从政府过度保护与市场竞争力不足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原因。继而,基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供给端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出清僵尸企业具有内在关联性,以及出清僵尸企业面临着人员安置难、资产变现难、清算程序复杂、并购阻力大、历史欠账多等困境。最后提出,依托政府有序引导、资金与政策支持、政府合理退出机制、计划与市场协同配置等路径,实现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  相似文献   

17.
宏皓 《商周刊》2012,(14):63-63
加快中小板和主板的退市进程,淘汰不合格的上市公司,让优秀的具备成长性的公司上市,这样证券市场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有效抑制炒绩差公司重组“僵尸复活”的热情,对于鼓励价值投资而非投机的投资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出台了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等在内的五项政策措施。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还在继2011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此外,在明确既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及时采取限购措施,以及建立稳定房价工作问责制等内容。本文就新政高压下房地产企业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此期望房地产企业在积极应对中找到更大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研究模型,分析财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科技投资和税收等财政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财政固定资产投资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税收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财政科技投资的短期效应不明显,紧缩性税收的政策效应相对高于其它扩张性财政政策.建议进一步实施对装备制造业的财政扶持政策,特别是增加财政科技投资规模,实施定向减税政策,增强产业的内生增长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低,制造业企业逐渐显现出“脱实向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较为明显。本文使用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本文基于现金持有、实物期权和委托代理理论,进一步识别了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的“脱实向虚”程度;(2)融资约束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3)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客户集中度、银行监督程度均减弱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正向影响。通过替换核心变量,本文在考虑所有制和规模异质性、政府补助的影响后,其主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针对监管部门政策实施、流动性支持、资金流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