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获取营养的来源之一,国家居民食物消费水平与结构不仅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还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消费水平与结构也得到相应改善。但与城镇居民、与其他发达省份农村居民相比,食物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仍存在很大差距,与国家阶段性目标相比,差距更大。而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食物消费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农村居民在食物供应链中既是食物的供应者又是食物的消费者,在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中既包括了自给自足的部分,又包括市场上购买的一部分。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有其独有的特点,因此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因素也有其特殊性。文章从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因素等视角对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购买食物占食物消费比重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有显著的影响,该文据此提出拓展从事农业生产收入的增长空间、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及加强吉林省农村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产品的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水产品消费在总量显著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量持续偏低,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特征。基于1990—2007年水产品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都能对我国水产品的消费产生影响;人口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城市化的发展将显著地推动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等一系列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措施都将有力推动我国水产品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其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农业大省,其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和膳食结构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四川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和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抽样,选取四川省3市3县(区)156个农户,开展食物消费支出及营养认知问卷调研,采用LASSO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回归,筛选出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结果]在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中,家庭食物营养决策人的营养态度、家庭收入和决策人年龄与家庭食物消费支出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决策人的营养态度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86,家庭收入和决策人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和0.011;而在家就餐人数与食物消费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20。[结论]影响四川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决策人的营养态度、家庭收入、在家就餐人数和决策人年龄;其中,决策人的营养态度是四川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正相关,即决策人营养认知水平高对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表明营养知识宣传及消费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禽肉消费在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1985—2010年的相关数据,在对当前国内禽肉消费需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禽肉消费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禽肉消费的影响程度很大;价格仍是影响我国居民禽肉购买的重要因素;消费习惯对我国人均禽肉消费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牛肉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牛肉消费持续增加。1990年牛肉消费占整个肉类消费的比重仅为4.2%,2005年增加到9.2%。从整体上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人均牛肉的消费相比水平仍然较低。但是,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牛肉消费还存在着较大的增长空间。本文对我国牛肉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扩大牛肉消费市场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户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户消费状况是反映农户生活水平的一面镜子。深入分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不足、电压不稳;二是上、下水析影响农户消费的诸方面因素,对于提高农户消费水平和消设施配不上,用水不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费效率,进而改善农户生活水平意义重大。视插转台少,信号弱,收听与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一、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设滞后,到各级的商业网点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1936年凯恩斯提出了“绝对收入假定理论”,其主要内容方便。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在数量、布就是现期消费取决于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的同时,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各种由环境污染引起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自然灾害带来的各种危害不仅仅损失大量的国家和私人财产,而且也严重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正是因为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广大居民的绿色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的双对数需求模型,考察了居民收入水平、水产品自身价格和相关商品价格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水产品价格,且前者与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呈正相关,后者与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 ,食物消费都是排在首位的消费。食物消费因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食品加工工业调整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息息相关 ,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以湖北省为例 ,该省是华中地区的农业大省 ,发展农林牧渔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比较优越 ,辽阔的江汉平原历来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湖北省农村经济的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使得农村居民食物生产和食物消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 ,在新的历史阶段 ,开展食物消费战略研究 ,调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合…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住房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全国106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在流入地住房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收入对其住房消费影响较大,在老家的收入对其住房消费影响不显著,但农民工在老家有住房对其在流入地的住房消费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代表人口规模、住房价格等地域因素的流入地城市行政级别对农民工住房消费影响较大;农民工家庭食品消费、子女教育等非住房支出对其住房消费影响较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住房消费影响显著但作用有限。本文认为,解决中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增加农民工收入,完善包括养老、教育、医疗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有助于农民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提高;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统筹城乡,并针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异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喀斯特农村地区低值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胁迫,薪柴过度使用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剧土壤侵蚀,成为诱发石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不同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生态研究领域的一大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喀斯特峡谷、高原山地和槽谷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能源结构特征与消费现状,利用Tobit和Logit模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喀斯特地区用能结构单一,电力使用率达99. 31%,但对薪柴的替代进程缓慢,薪柴使用率仍高达83. 10%,其他能源使用率均不足50%,不同地貌区能源结构差异显著。(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量整体偏低且以薪柴消费为主导,人均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国人均消费量的40. 32%,薪柴消费量占总能耗的50. 69%,其余能源均不足20%,不同地貌区能源消费差异明显。(3)家庭人口数量、年纯收入、养殖牲畜数量、耕地面积、煤矿以及政策对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能源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使用。[结论]针对喀斯特峡谷区、高原山地区和槽谷区依次提出能源服务配套型、金融贷款合作型和企业入驻引资型3种模式建议,对优化喀斯特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石漠化治理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国际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领域动态分析,为食物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方向与趋势提供知识基础与借鉴。[方法]文章基于文献计量研究方法,通过趋势分析、合作网络、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等分析,对1986—2019年国际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1)近30多年来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不断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食物、营养、农业和生态领域。(2)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最多产的作者和机构位于美国和欧洲国家,中国是亚洲的一个重要节点,但研究总体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为食物消费领域与其他众多领域的研究构建了重要的桥梁;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期刊的相关研究成果是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3)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食物与农业系统可持续性、食物安全与营养健康质量和食物消费资源环境效应及可持续性评估三个方面。[结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有待加强,同时食物消费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为典型区域,定量研究我国北方牧区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及特征,以期丰富我国牧区的食物消费数据库、促进牧区居民食物消费转型升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通过实地入户3d跟踪称重调研,获取典型区域内204户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值和传统农村(山东省)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对牧区家庭食物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牧区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为495.99g/(人·餐),其中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是动物性食物的2.4倍;蔬菜消费占比最高(24.43%),其次是面粉(18.39%)、奶类(12.62%)和肉类(11.39%);粮食消费中50%以上为面粉消费,肉类消费中60%以上为牛羊肉消费。(2)不同区域和群体间消费差异明显。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对非主食类食物(肉类、食用油、零食和酒水)的消费量更高,而对薯类的消费量更低;与少数民族相比,饮食主要决定人为汉族的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更低,且对奶类、酒水的消费量明显更低。(3)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相比,呼伦贝尔牧区居民食物消费表现出高油多盐的特征,同时对牛羊肉为主的肉类和谷薯类的消费偏高,而对水产类、水果和奶类的消费明显不足;与传统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相比,牧区居民的蔬菜、大豆及坚果的消费量更低。[结论]牧区居民食物消费有了主、副食兼用的趋势,且仍能体现地域特色,但饮食结构仍呈现单一化,对牛羊肉等肉类消费过量情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主要食物消费结构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方法]基于1990—2015年面板数据,通过VAR模型进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确实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影响程度和方向因食物种类而异。[结论](1)从影响方向看,农业碳排放对肉禽类、奶类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和粮食、蔬菜、食用植物油等植物性食物消费变动的冲击响应方向基本相反,这主要是由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替代性导致;农业碳排放对食物消费变化冲击的响应方向呈正负交替变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平缓,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供求的收敛型"蛛网"变动特点引起。(2)从响应时间看,农业碳排放变动对植物性食物消费冲击响应更为迅速,主要是由于动物类食物调整生产周期明显长于植物类食物产品;以植物性食物消费代替动物性食物消费的方式在短期内(3~4年以内)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但是长期看来效果并不明显;所有食物消费变动对农业碳排放的冲击效应在8~9期以后均逐渐消失,说明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持久,农业碳减排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努力。(3)从影响程度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对农业碳排放变动的影响贡献最大的是其自身,说明农业碳排放基数庞大,减排工作任务艰巨,尽管肉禽类食物消费导致的碳排放量比重较大,但研究期间农业碳排放变动的并不是主要由这类食物消费的变化导致,而是由植物性食物消费变化导致。研究结果为在满足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农业碳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上的差异化,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及进程。截止目前,基于空间角度对整个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的研究尚无,为推进东北地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聚落的转型,文章对其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该文采用最邻近距离指数、平均分布密度、核密度估计法,借助GIS101,对2016年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进行测算与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1)东北地区乡村聚落呈随机分布类型; (2)其下辖的36个地级市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均处于最低等级,且南部高于北部,极化现象非常明显; (3)东北地区乡村聚落在空间规模上表现出由边缘地区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规模较高的聚落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哈尔滨、长春等市; 规模较低的集中在边缘地区,包括大兴安岭、鹤岗、延边、白山、盘锦等市。[结论]地理位置、城镇化率高、人口净流出大是引起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且解决人口净流问题是核心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麦生产布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市场供给的均衡性,关系小麦生产稳定,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方法]采用1978—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集中度指数、生产重心指数及重心转变路径全面分析中国小麦生产布局空间演化特点,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各区域小麦播种面积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小麦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时间迁移,小麦生产布局由分散逐渐变集中,主要集中于中部、黄淮海地区,该地区的面积和产量对全国小麦生产的贡献最大;(2)无论是从播种面积还是产量角度,中国小麦生产重心都表现出自北向南再向东的趋势;(3)小麦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随时间变化越来越显著;(4)灌溉水平和化肥投入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正向作用,机械投入、政策和技术水平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该区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结论]建议小麦生产布局优化要注重发挥相邻区域农民的学习效仿能力,促进小麦品种研发技术提升,增强小麦生长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小麦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关注非农就业导致的小麦播种面积波动,保障主产省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当前我国正处在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牛肉需求量持续上升,同时环保约束日益趋紧、牛肉进口量不断攀升等使得我国肉牛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提升肉牛养殖环境效率、探究影响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对稳定牛肉市场供给、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十分关键。[方法]文章利用1997—2017年投入产出数据,借助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黑龙江、河南、宁夏、陕西和新疆5省区肉牛养殖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影响肉牛养殖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 1997—2017年我国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为0.954 7,不同地区的环境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黑龙江和宁夏处在高值区域,而陕西和新疆处在低值区域。物质劳动生产率、疫病风险以及饲料结构均对肉牛养殖环境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1)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因此在各省区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统一政策部署的条件下,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有利于提高当地肉牛养殖环境效率的相关政策。(2)物质劳动生产率对肉牛养殖环境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疫病风险和饲料结构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鼓励提高物质劳动生产率、防范并降低疫病风险、科学改善饲料结构将有利于提升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8.
常州地区耕地利用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常州地区耕地总面积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耕地区位指数模型测算各子区域耕地面积的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常州地区耕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文章运用地理综合分析方法分析1985—2015年常州地区耕地利用空间分异;选取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科技5方面共12个指标,分析常州地区耕地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从常州地区耕地面积时间变化来看,1985—2015年常州地区耕地总面积整体呈现出递减趋势;从常州地区耕地面积空间变化来看,总体来说,常州南部地区(溧阳区)为耕地密集区,北部(新北、钟楼、天宁、武进)为耕地稀疏区;从影响因素的效用来看,经济因素的影响效用大,尤其是人均GDP和地均GDP的比重,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小,尤其是房屋竣工面积、公路里程。[结论]总体而言,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常州地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幅度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