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大豆生产格局与区域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及时空分布,文章综合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资源禀赋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测算分析1988~2017年我国大豆生产布局的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豆种植进一步向东北地区集中,黄淮海流域产区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在不断缩减,长江流域产区播种面积与产量逐渐上升,南方地区则相对稳定;(2)黑龙江、内蒙古、安徽等省份大豆生产规模指数与集中度指数不断上升,河南、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份大豆生产均在逐步下降,四川、云南等省份则逐渐成为大豆种植新兴地区;(3)1988年以来我国大豆优势产区呈现"东减、西扩"趋势并向全国扩散,具有综合优势省份由8个减少为5个,资源禀赋优势、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多数省份具备效率比较优势而缺乏规模比较优势。结论:为充分发挥大豆生产地区比较优势,需要综合考虑各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特征等来优化大豆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柑橘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发挥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对于重庆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综合比较优势法测算了重庆市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了重庆市柑橘表现出较高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因和进一步提高重庆市柑橘区域比较优势的限制性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畜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1998年我国畜产品出口额达17.08亿美元,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既有利于 国出口创汇,又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提高,分析我国畜牧产品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和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化,是制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产品出口应对策略的基础,为此,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我国畜产品的出口贸易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黄季,马恒运,2000,林祥金,2000,等),但以往的研究缺乏对畜产品内部小类产品的计量分析。我们认为,系统分析畜牧业内部小类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对制定我国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产品出口应对策略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畜产品出口也是我国传统的和重要的出口商品。经过15年的艰苦的谈判与磋商,我国终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入世后,我国的畜牧业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来自世界市场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畜产品出口的情景又将如何呢?为此,我们在分析世界与我国畜产品生产、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主要畜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运用要素价格和概率优势两种方法,分别从成本构成、风险特性的角度对北京市及相关省份的主要畜产品(生猪、蛋鸡、肉鸡、奶牛)生产成本的优劣势进行了计算比较,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北京市的上述主要畜产品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胡麻、向日葵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油菜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胡麻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比较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说明与全省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优势,今后还需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其单产;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规模优势指数比较高,白银市、张掖市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应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综合优势.一般地,综合优势较大的地区具有对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作物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大的作物生产发展潜力.在综合优势度较大的地区可适度扩大规模生产,而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区域则相对减少播种面积,使甘肃油料作物生产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和合理.同时提出了提高甘肃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的措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继续加强各种补贴项目的落实;积极推进“订单”生产,实现产销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比较优势的种植业区域结构调整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阐述了我国种植业生产和贸易的区域格局,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区域综合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论述了区域主导作物配置和作物生产集中地带,在此基础提出了培育农村市场、优化农产品空间结构等6条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加入WTO和新世纪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对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粮食(小麦、稻谷、玉米)采用多因素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的方法,确定不同地区主要粮食品种优势度和比较优势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矛盾焦点,是国内供给增长慢于需求增长。而在众多的促进国内供给增长的手段中,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从理论上说,完善的市场机制会自动地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安排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0.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区域比较优势概念作了简要回顾,应用区位商设计了区域农业比较优势的测度指标,完成我国12种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探讨了面向国内存量市场,抵御进口的农产品;面向国内增量市场,顶替进口的农产品;以及面向国际市场,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区域布局。最后提出推进我国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通过应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和差异分析,验证了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可以也应当引导各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把握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不仅是促进区域农产品富有竞争力的积极方法,也是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做法。[方法]文章运用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以区域为评价主体的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从两个层面对浙江省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进行研究。在纵向层面上,测算了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宽度,对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状态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在横向层面上,测算了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对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的合作程度进行了评价与区分。最后整合运用生态位协同、生态位扩充等理论,提出浙江省各地级市提升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发展策略。[结果]通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宽度研究发现,杭州和宁波的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较强,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103 6和0.103 2,而丽水和舟山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相对居后,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079 0和0.075 6;通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研究发现,可将全省划分为西北平原区域、东南部沿海区域和西南部山地区域等3个区域,各区域内部地级市可通过协同合作提升农产品质量竞争力。[结论]根据各地级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差异,应采取生态位扩充、生态位协同、生态位分离的策略,从而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畜禽养殖量的区域差异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禽养殖产品生产基地,畜禽养殖业的管理与治理在河南尤为重要。为了掌握河南省畜禽养殖业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河南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方略,文章开展了河南省畜禽养殖量的区域差异研究工作。[方法]依据2000—2015年河南统计年鉴的分市数据,采用锡尔指数方法,对豫北、豫西、豫中、豫东和豫南五大区的畜禽养殖量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发现1999—2014年河南省畜禽养殖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可以2007年为界分为1999—2006年的快速增长阶段和2007—2014年的稳定增长阶段。与此同时,1999—2014年河南省畜禽养殖量的总体差异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区间差异影响较大,区内差异影响较小。同样,也可以2007年为分界,分为1999—2006年的高差异阶段和2007—2014年的低差异阶段。从总体上看,河南省五大区畜禽养殖量的区间、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相对稳定,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豫南、豫东、豫北、豫中和豫西。[结论]据此,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整体呈现出"在平稳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的发展趋势,建议河南省因地制宜地制定畜禽养殖业区域政策,建立体现各区特点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粮食高产创建整乡制推进的需求,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尤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研究,得出各乡域间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快尤溪县粮食作物优化布局与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相同的评价标准框架,测评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间量化差距、找准短板和借鉴经验至关重要。[方法]参照“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测评指标的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对甘肃省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总体处于转型跨越阶段和发展阶段; 省内各市州间呈不均衡发展,嘉峪关、白银2市发展情况较好,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兰州5市居中,定西、临夏、甘南、庆阳、陇南、平凉、天水7市州较滞后。[结论]与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比较,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差距最大的是农业产业体系,其次是质量效益体系,而且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比重低严重制约经营体系现代化。未来甘肃省各市州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点是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深化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模式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需要倾斜资金着力解决广大山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高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及产业融合度,发展以科技、装备、信息等现代投入要素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农业生产水平、农业成长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为研究变量分析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发展总体水平和结构性现状。[方法]运用SSM模型,从农业生产水平、农业成长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3个维度动态分析和比较2004—2010年和2010—2016年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结构状况并进行类型划分。[结果]2004—2016年农业成长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均为推动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发展的贡献要素,农业生产水平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甘肃省各地农业综合实力呈现不同程度变化,武威、张掖表现为较大幅度的提升,酒泉、金昌、嘉峪关、兰州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平凉、临夏、甘南表现为小幅提升,其他地区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划分为优势发展型、滞后发展型、结构突破型和竞争突破型4类,酒泉一直属于优势发展型,张掖、平凉一直属于结构突破型,金昌、兰州由竞争突破型发展为优势发展型,武威由结构突破型发展为优势发展型,嘉峪关、白银、定西、天水、庆阳由竞争突破型发展为结构突破型,临夏由结构突破型发展为竞争突破型,甘南、陇南由结构突破型发展为滞后发展型。[结论]2004—2016年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地区差异明显,武威、张掖、酒泉、金昌、嘉峪关、兰州农业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重心位置; 农业综合实力内部结构差异明显,农业成长水平相较于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对农业综合实力贡献率更高,农业生产水平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农业产出水平作为农业成长水平的补充是进一步提升地方农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动力。针对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状况提出今后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的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甘肃农业发展水平和现状,旨在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路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生态和资源利用水平构成评价综合层,向下分21个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计算2010~2016年甘肃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效应的权重最大,为0.515 2,其次为资源利用效率,最低为经济效益,为0.155 8,指标层权重前3位分别为人均水资源量、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权重值分别为0.104 4、0.096 1和0.066 6;2010~2015年,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6年又出现滑落。[结论]水资源对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制约性较大,解决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成为当务之急,而有效灌溉是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肃农业发展受负向指标影响较大,加强农业现代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农业基础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界定了区域农业的概念与内涵特征,阐述了区域农业的区域分工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区域经济结构理论等四大基础理论的要点及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