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发挥新疆种植苹果有利的农业气候条件,规避不利气象灾害的影响,科学制定新疆苹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利用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方法,对影响苹果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20℃日数、6—8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区域的影响。[结果]新疆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日最低气温≤-20℃日数空间分布呈现北疆多,南疆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结论]近55年,新疆年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日最低气温≤-20℃日数显著减少,并且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79年、1985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气候变暖的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苹果适宜种植区明显减小,次适宜种植区明显扩大,不适宜种植区也有所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苹果种植既有利也有弊,但总体弊大于利。因此,各地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其变化情况,调整苹果发展规划和种植区域,并针对制约苹果种植的不利气候条件,采取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科学应对,促进苹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析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虹 《农业经济》1998,(12):13-14
全球变暖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与气候有直接关系的农业更是令人瞩目,尤其对12亿人口的我国更是重要问题。我国农业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本文试图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的研究进行初步地探讨。一、超越全球气...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经济》2008,(5):49-49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综合分析了数十项研究后认为,日平均温在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尽管一些美国科学家不完全认同这种判断的依据,但他们也认为应关注气候变暖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析人类耗用能源对气候变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探讨中,人们较注意“温室气体”的贡献,但与“温室气体”排放几乎同时进行的巨额热量的释放也是不应 忽视的;由205个国家和地区在1年内消耗的商品能源量数据。计算出每年释放的热量相当于地球接受30分钟的太阳辐射量,在绝热情况下可使全球陆地2m厚的表层、全球海洋2m深的水体和全球大气温度提高0.06℃;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受全球性气候持续变暖的影响,2007年初我国各地的气温先后创出历史同期的新高,暖冬已成定局,相信人们也有同感,今年的1月份也是历史上最温暖的新年首月,有预测说2007年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并且已初露端倪。例如2007年2月4日“立春”这一天,上海徐家汇地区测得的最高气温上升至16.1℃,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14℃;南京同日最高气温也达18.4℃;2月5日北京的最高气温为16.0℃,一举创下1840年有气象纪录资料以来首都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对农业影响深远,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对实现农业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为例,浅析全球变暖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寒亭区1990—2019年的气候倾向率为0.774℃/10 a,气候变暖显著;2001—2019年小麦单产的倾向率为正值,与生育期内日最低气温≤2℃的天数呈显著负相关。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增加,农作物产量下降。气象可为农业服务,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8.
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选取对气候变化敏感并且脆弱性较高的农业领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效应法对其由于极端气候事件而产生灾害(干旱、水涝和热带气旋)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采用社会调查法对人员和房屋损失进行估算,并简单分析了目前的农业灾害风险救助体系,接着预测了2020年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最后指出,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研究和针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性能力建设对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新疆酿酒葡萄种植气候区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酿酒葡萄种植气候区划的变化,对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制定新疆酿酒葡萄发展规划,促进新疆葡萄酒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 GIS的混合插值法,在对近54年新疆无霜冻期、4~9月干燥度指数和大风日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酿酒葡萄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酿酒葡萄种植气候区划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无霜冻期表现为"南疆长,北疆短;平原和盆地长,山区短"、4~9月干燥度为"平原和盆地大,山区小"、4~9月大风日数呈现"北疆多,南疆少;东部和西部多,中部少;峡谷和山口地带多,平原地区少"的空间分布特点。近54年,新疆无霜冻期总体以3.57d/10a的倾向率呈显著(α=0.001)增多趋势,并于1997年发生了突变。4~9月干燥度和大风日数分别以-0.40/10a和-3.10d/10a的倾向率呈显著(α=0.001)减小(少)趋势,且分别于1987年和1986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酿酒葡萄最适宜种植区减小了6.201万km~2,占比减小3.7个百分点;适宜种植区增大了25.63万km~2,占比增大15.4个百分点;次适宜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分别缩小了7.432万km~2和11.99万km~2,占比分别减小4.4和7.2个百分点。气候变化对新疆酿酒葡萄种植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适宜区面积明显扩大,次适宜和不适宜区面积明显减小,这对促进新疆酿酒葡萄种植业以及葡萄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最适宜种植区面积略有减小又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疆红枣种植规模对产量的滞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疆枣树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疆的红枣产量也在迅速增长。该文结合枣树生长周期的特 点,运用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PDL)来分析新疆枣树种植规模的增长对红枣产量增量的滞后影响程度。 根据新疆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在种植规模不变的假设条件下,利用PDL模型来分析新增种植的枣树对红 枣产量的贡献程度。通过分析,该文认为枣树的种植规模对产量存在着滞后期为7的影响长度。其影响程 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强,直到产量在盛果期稳定下来。同时,利用种植规模变动对产量的滞后影响程度 可以预测出2012~2017年的红枣产量,从而得出新疆红枣产业面临供给单方面暴增的风险这一结论。为了 新疆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及时对红枣产业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信息,对贵州黔西南地区特色优势中药材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为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艾纳香成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确定5个关键气候因子作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等级指标,并且建立了关键气候因子与潜在种植分布区域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提取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的区域,通过与可利用的土地类型信息叠加,得到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的种植适宜性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747m以下区域,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8 310hm~2,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5 864hm~2,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3 738hm~2。[结论]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区域面积及地理分布情况,对未来该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的科学发展与精准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草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作物,目前草果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市场前景极好。随着草果社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草果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但至今对云南草果种植区域适宜性和生产情况还缺乏系统调查和科学评价。通过对云南草果主要种植区域气候适宜性的初步评价,为云南大力发展草果产业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云南草果主要种植区域的14个县45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第三,根据草果的生长习性,设定理想的草果生长标准样本,进行加权综合评分;最后,根据得分最高的县、乡气候指标作为标准点进行灰关联度分析。[结果](1)云南草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22°71'11″~27°87'53″、东经97°90'86″~105°63'33″,海拔714~2 023m,郁闭度50%左右的旱冬瓜树和核桃树等阔叶林下。同时,极端低温会造成草果的大幅度减产。(2)划分出适宜云南草果种植的3种不同气候区域的县和乡镇,最适宜区的县有马关、屏边、绿春和福贡,次适宜区的县有麻栗坡、金平、龙陵、贡山、腾冲和陇川,较适宜区的县有富宁、元阳、澜沧和泸水;最适宜区有富宁县的木央镇等8个乡镇、次最适宜区有马关县的古林菁乡等19个乡镇,较适宜区有腾冲县的猴桥镇等18个乡镇。[结论]云南草果种植区域广,以生态适宜性气候因素划分的云南草果种植乡镇的生态适宜性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对草果种植生产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针对贵州省复杂的生境背景,改进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方法。[方法]文章研究选用温度、光照、土壤pH、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生境因子,构建包括地形、气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以县域和乡镇空间尺度划分贵州高原山区火龙果种植适宜分区。[结果](1)通过该方法分析显示,至2019年,贵州省火龙果种植适宜区为3.520 5万hm2,次适宜区为5 695hm2,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0.20%和0.03%;(2)罗甸县、望谟县、贞丰县为推荐种植县,适宜综合种植面积分别为1.397 9万hm2、9 060hm2和6 568hm2;册亨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为一般种植县,适宜种植面积分别为5 413hm2、3 357hm2和1 123hm2;平塘县、安龙县为分散种植县,可种面积分别为311hm2和1 089hm2;(3)推荐种植县中,适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柠檬是典型的云南高原特色水果,作物生态适宜性区划是综合环境生态因子和空间分析工具的种植区划方法。[方法]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从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3个方面确定了10个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生态适宜性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结合ArcGIS进行云南省柠檬种植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研究。[结果]德宏、普洱、西双版纳、临沧西部、红河南部及文山东部是种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7.8%;保山、楚雄、大理南部、丽江东部、玉溪南部、红河北部、曲靖南部是种植次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3.7%;迪庆、怒江、丽江西部、昆明、昭通及曲靖是种植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8.5%。[结论]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高原特色水果的生态适宜区种植区划,对指导作物科学选址具有重要意义,对合理规划生态布局、科学种植及尝试定向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合理利用吉林省气候资源、优化吉林省马铃薯种植布局,基于气候和马铃薯生长周期开展吉林省马铃薯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1981—2010年吉林省及周边51个气象监测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根据吉林省的气候特征、马铃薯的块茎增长速度、生育周期等特点,确定以生育期平均气温、生育期降水量、生育期日照时数、生育期≥10℃有效积温及7月份平均气温作为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提取坡度和坡向等空间信息,将0.01°×0.01°网格作为可推算的最小空间单元,建立基于地理关系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因子空间分析模型推算各气候要素,并对气候区划指标进行残差订正,最后依据马铃薯气候适宜指数等级指标进行气候区划。[结果]吉林省马铃薯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及丘陵地区,占总面积的49.4%;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丘陵及低山地区,占总面积的36.9%;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寒冷地区,占总面积的13.7%。将区划结果与吉林省马铃薯种植状况进行对比,验证了以上区划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各区县马铃薯种植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研究 ———以北方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从光、温、风、雪4个方面选取了冬季总辐射、日光温室生产季(10月至翌年4月)阴天日数、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生产季月最大风速均值、年最大积雪深度均值6个因子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求和的评价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区划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发展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不利气候条件对温室的影响以及科学规划温室发展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六安市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整和优化茶叶布局和生产,充分发挥六安市的自然资源优势。[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选择与茶叶生长相关的养分、土壤、理化性状和立地条件等13个因子为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实现六安市茶叶适宜性评价。[结果]六安市适宜茶叶种植区面积为1.329 8万hm~2,占该市茶园面积的36.4%。[结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5 504.3hm~2,主要分布于霍山县和金寨县,山高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土壤疏松、土质肥沃;适宜区面积为7 793.3hm~2,主要分布在霍山县、金寨县和舒城县,生态环境相对于高度适宜区次之,土壤呈酸性、弱酸性反应,通透性良好,适种性广;勉强适宜区面积为1.820 3万hm~2,该市均有分布,水、肥、气和热较为协调,质地以沙壤和轻壤至中壤为主,排涝能力一般;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水光热资源相对较差、土层极薄和排水困难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