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休闲农业空间的分布规律,促进休闲农业布局的优化发展,实现区域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空间分布密度和地理联系率分析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进而通过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其休闲农业空间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郑州市休闲农业主要集中在惠济区(106个)、登封市(78个)、二七区(67个),其中惠济区和二七区是近郊集聚地,登封市是远郊集聚地,且中原区(092)、惠济区(051)和二七区(043)的空间分布密度较高,而巩义区(001)和航空港区(002)的空间分布密度较低,同时休闲农业点数分布与客源市场分布之间的地理联系率为685%,整体上郑州市休闲农业点与客源市场之间的均衡和配合程度中等。此外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适宜性的最终综合评价得分为134,说明目前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适宜性较差,其中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对于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适宜性发挥重要作用。[结论]郑州市休闲农业应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区域休闲农业,构建合理的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布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几年,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研究其空间基本分布特征,剖析其发展影响因素,对把握其休闲农业分布现状,找准发展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关键入手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2012—2017年华北地区评定的680个休闲农业园区(企业)为样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休闲型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探究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1)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园区呈集聚分布,且集中分布程度极高,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其次为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布最少; (2)影响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发展排名前3位的因素是公路密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3)目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游客消费水准已成为影响休闲型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子。[结论]休闲型农业是一个新产业,影响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政府以及投资者,游客的可意愿度、经济能力已经不是休闲型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要从增加对投资者的政策导向以及增加园区(企业)的可到达性,将公路密度适当向郊区拓展入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确立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旅游吸引形式,基于各种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研究,以期为各省市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利用ArcGIS102,使用最邻近距离法、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全局莫兰指数等方法,对标记在地图上的37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聚集分布状态;(2)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示范点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周围,以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分布密度最高,珠三角、闽东南等地次之; (3)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具有正自相关性,表明示范点分布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4)示范点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交通、客源市场、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结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各省市应突出差异竞争,加强区域合作,突出核心区域辐射周边的效应,实现休闲乡村旅游资源空间格局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家乐与旅游农庄是乡村旅游地最具有乡村性的旅游服务企业。游客网络关注具有前兆效应,参考游客网络关注信息,揭示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集聚类型、集聚模式,有利于构建农家乐、旅游农庄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方法]文章依据网络大数据以及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发布的休闲农业发展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了南京乡村旅游地农家乐、旅游农庄的分布以及网络关注热度、美誉度空间特征。[结果]发现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分布、网络关注热度、美誉度呈现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和产业空间类型。[结论]南京市农家乐、旅游农庄空间集聚呈现明显的空间等级性、区域差异性、团块状集聚、中心集聚辐射特征。从空间分布集聚度、网络关注热度、网络关注美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把乡村旅游地农家乐、旅游农庄集聚空间分为高水平均衡协调区域、低水平均衡协调发展区域、失衡发展区域3种类型。不同的区域体现了不同的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休闲农业影响要素分析与空间布局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各类要素,测算不同区域内的集中丰富程度、分区管理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空间,为后续土地管控政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自然、人文、产业3方面分析了上海全市相关影响要素,并将其空间化; 在专家赋值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功能,表征不同区域内相关要素的丰富度。[结果](1)上海市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有6个:崇明三岛、嘉定区西北部、青西地区、金山区西南部地区、环杭州湾北岸及浦东新区中南部; (2)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可划分为3种:重点培育区、优化提升区、限制建设区; (3)分区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管控政策,如休闲农业服务功能、休闲农业项目密度及经营性服务设施占比等。[结论]上海市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度差别较大,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环境下,找出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侧重点,有望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 (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休闲农业布局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分析海南岛休闲农业布局现状,为海南岛休闲农业科学合理规划和均衡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利用海南岛259家休闲农业企业的地理数据,采用比较、缓冲、密度分析工具,从数量、类型、密度、距离衰减方面实证分析海南岛休闲农业的布局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1)海南岛东部、中部和西部休闲农业数量分布比重分别为51%、29%和20%,其中国家级示范点数量分布比重分别为83%、17%和0%;(2)休闲农业主要类型有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家乐,除休闲农庄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较均匀外,其他类型分布较不均衡;(3)距离市县中心越远,休闲农业分布密度越小,95%的休闲农业分布在距离市县中心30km以内,距离市县中心10~15km是休闲农业的高峰集聚区;(4)海南岛休闲农业已在海口、保亭、三亚、澄迈、琼中、琼海、定安、儋州形成8个高度集聚带。[结论]海南岛休闲农业无论在数量、类型和密度上都是东部地区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应积极推进具有农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因地制宜拓展产业休闲功能;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单一的地区,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休闲农业点与旅游景区、生活服务中心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形成和谐发展的有机旅游整体,使休闲农业真正成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引擎。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中影响驱动力各项因素的评价和分析,以期对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为目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部分组成评价准则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指标选取,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力。[结果]在准则层中,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情况为政策因素(0409 0)>区位因素(0290 2)>发展因素(0162 2)>社会因素(0138 6),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休闲体验需求(0416 2)、乡村振兴战略(0375 4)、产业融合趋势(0368 2)和地区资源特色(0368 1)。[结论]休闲体验需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趋势和地区资源特色是目前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是由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其中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对休闲农业的整体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区位因素决定了地区间农业资源特色和客源市场的不同以及客源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距离,且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环境的改善促使地区间特色资源的开发,进而促进科技发展、教育水平提高、经营管理完善和休闲体验需求多样化等社会因素,由此形成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分析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可以提出促进区域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0—2016年江西省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数据,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不均衡指数和数量类型评价的方法,研究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构成与发展水平。[结果]江西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上呈现聚集型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大型景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以休闲农园、观光农园和生态农园等类型为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建设五大主题功能片区,优化多层级交通游线组织,加强城市、景区与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域的交通联系,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可以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Moran’I指数、定基熵权法以及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研究分析2010~2021年湖南省养老保障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序上:湖南及其四大区域板块的养老保障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异质性较为显著,其中长株潭板块养老保障发展水平远超全省和其他三大区域板块。(2)空间上:湖南省地级市养老保障发展水平形成以长株潭板块三大市州为起点,主要向西部和西南部方向扩散的“东部塌陷”空间分布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发程度对本地的养老保障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和政府扶持力度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市场开发程度、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和政府扶持力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省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筛选湖南省的2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类型界定和划分,然后分别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全省、地级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结果 (1)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自然景观类、休闲度假类、特色农业类、民俗文化类。其中休闲度假类比例最大(31.52%),其次是民俗文化类(30.80%),自然风景类(19.57%),特色农业类(14.86%)。(2)湖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状态,形成以“长沙—湘潭”为核心的“常德—长沙—湘潭—衡阳”主体集聚片区,重点分布在为以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以及以长沙和株洲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周围。5A景点、水系分布、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对其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3)湖南省4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均表现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是集聚态势各不相同,以特色农业类集聚程度最高,民俗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次之,自然景观类集聚程度相对最低。各类型在地级市的分布相对均匀,每个区域仍有各自的特色旅游类型。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点分布整体呈集聚态势,且乡村旅游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自身特色,做到精准定位。其次各类型协同发展,目前湖南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需要严把质量关;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尤其是湘西、张家界和怀化3市区等。此外积极推动高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湘西南地区的交通体系等,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空间变异理论预测郑州市休闲农业的空间发展趋势,以期为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并弥补该研究领域的不足。[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统计2010—2017年郑州市各县市区的规模以上休闲农庄数量和各区域面积,采用空间分析法计算各区域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密度确定其空间变异性,结合郑州市各县市区的区位条件、休闲农业资源和交通状况,综合分析郑州市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1)郑州市休闲农业的数量从2010年的39家增加到2017年的282家,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惠济区,其次是荥阳市和登封市;(2)惠济区的休闲农业分布密度历年均居各县市区之首,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登封市和荥阳市的休闲农业分布密度历年均远高于除惠济区外的其他县市区;(3)各县市区的区位条件、交通状况和休闲农业资源存在差异,造成各区域休闲农业发展不均衡。[结论]郑州市休闲农业未来的主要发展区域将会以惠济区、金水区、荥阳市和登封市为主,依托有利的交通优势以郑州市中心向周边县市扩散,以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为主的管城区和中牟县将会成为未来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休闲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形态,也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甘肃省休闲农业的分布格局,为西北地区休闲农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点指数、集中指数模型、核密度模型等方法研究甘肃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因素,最后用模糊计分法计算14个市(州)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数。[结果]通过最近邻点指数和集中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甘肃省整体休闲农业最近邻点指数N为0. 082 4,集中指数G大于平均值,结果表明休闲农业呈凝聚分布,分布比较集中。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甘肃省休闲农业的分布存在多个密集区,均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潜力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平凉市的发展潜力最大,潜力指数为7. 846 9;甘南州的发展潜力最小,潜力指数为4. 583 2。[结论]甘肃省休闲农业类型丰富,但发展不均衡,休闲农业的分布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凝聚分布,其中平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最大,甘南州发展潜力最小,建议政府发挥核心的带动作用,促进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375个休闲农业点基础上,通过地理编码建立数据库,运用比较、缓冲、可视化工具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在空间集聚上,倾向市区、邻近高速路网,在惠济区、二七区、登封市等地区形成集聚。(2)在时间变化上,整体增长量渐多、局部存在波动。(3)在经营主体上,以个体或农户为主,客商、社会资本或外商为辅。(4)在经营类型上,以生态农园、休闲农园、休闲渔园为主,观光农园、科技农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为辅。据此提出:(1)优化建设惠济、二七、登封等核心区,重点开发新密、新郑、中牟等次核心区。(2)重点建设沿黄休闲农业带、丘陵休闲农业带、郑少休闲农业带。(3)引导农民向集企或合作社或乡村集体的转型,改革客商、社会资本或外商的优惠政策。(4)在保持原有优势类型的基础上,在市区增加市民农园、农业公园等,在县(县级市)增加科技农园、观光农园等类型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比较优势是优化区域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选择稻谷、油菜籽、蔬菜、茶叶、柑橘、烟叶、生猪、水产品8种优势农产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对各县市区2009、2014年优势农产品生产情况进行了排序和分类,研究了区域分布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湖南优势农产品生产各县域间总产、不同种类、不同时期存在明显差异;(2)"十二五"与"十一五"相比,优势区域重心向洞庭湖、湘南地区集中,非优势区域向大湘西、长株潭地区扩散;(3)优势类县市区重点集中在常德、益阳、岳阳、衡阳、永州、长沙6市,次优势类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湘西、邵阳、怀化、永州、郴州、岳阳6市(州),非优势类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株洲、长沙、湘潭、郴州、衡阳、永州、邵阳、湘西8市(州)的城区和偏远山区。(4)2014年与优势类、次优势类、非优势类县市区综合得分关联序最大的4个评价指标分别依次为油菜籽、水产品、稻谷、茶叶,生猪、稻谷、蔬菜、水产品,稻谷、生猪、蔬菜、柑橘。提出了湖南优势农产品生产应提升优势类、巩固次优势类、转型非优势类的县域布局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点轴特征;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集聚和扩散机制、耦动机制、竞争机制、高新技术推动4个方面,初步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空间分布状况,挖掘贵州省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潜力。[方法]文章借助熵权—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取单元加权法测算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分析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适宜程度,借助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程度空间分布状况。[结果](1)通过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可知,凯里市下辖15个镇中,三棵树镇、旁海镇、舟溪镇、凯棠镇等为代表的9镇相对适宜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大风洞镇、炉山镇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休闲农业开发条件薄弱;(2)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在凯里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形态。[结论]凯里市大部分区域适宜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未来应大力提倡适宜性程度高的乡镇发展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其影响因素,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优化。[方法]选取山东省农业厅确定的5批共195个星级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山东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在资源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总体可以分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特色村镇和乡村文化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2)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总体趋于凝聚型分布;休闲农业资源在17地市内呈高度集中分布,各地市间发展不平衡;(3)从市域尺度上看,休闲农业资源主要集中在青岛、潍坊、临沂及济宁,莱芜和淄博最少;(4)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德州西部和聊城中部是高密度区,潍坊西北和青岛东南是次密度区。(5)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受到资源禀赋条件、地方经济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客源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结合山东省休闲农业发展实际,给出了优化发展建议。[结论]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各地市应强调差异竞争,加强区域合作,并以"点—轴"发展理论为基础,加强点上集聚与轴的培育,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空间格局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端,人多、地少、水少是其市情,蔬菜产业是种植业中面积仅次于玉米但产值位居种植业首位的优势主导产业。为了全面了解武威市蔬菜产业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奋斗目标,文章利用2000~2012年的资料数据,分析了武威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武威市蔬菜生产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蔬菜总量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发展、相对快速上升和缓慢上升3个阶段,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了一些轻微波动,但从整个蔬菜产业来看总体还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蔬菜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来看,其它蔬菜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武威市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南部祁连山区高原夏菜和食用菌、中部平原绿洲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和中部平原绿洲平川灌区优质蔬菜3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产业带已经形成,但中部平原绿洲为主的基本生产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从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来看,辣椒在凉州区和民勤县东部沙漠沿线乡镇集聚,食用菌在天祝县和凉州区南部山区和二阴山区集聚,其它蔬菜种植区域扩展到3县1区,但中心集聚点仍在凉州区。建议在开发蔬菜优势产品的过程中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区域功能优势,形成区域集聚效益;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特别是在保证实现日光温室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日光温室生产的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打造集参观教育、度假、农家乐等于一体的日光温室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村与城市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