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相同的评价标准框架,测评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间量化差距、找准短板和借鉴经验至关重要。[方法]参照“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测评指标的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对甘肃省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总体处于转型跨越阶段和发展阶段; 省内各市州间呈不均衡发展,嘉峪关、白银2市发展情况较好,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兰州5市居中,定西、临夏、甘南、庆阳、陇南、平凉、天水7市州较滞后。[结论]与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比较,甘肃市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差距最大的是农业产业体系,其次是质量效益体系,而且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比重低严重制约经营体系现代化。未来甘肃省各市州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点是培养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深化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模式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需要倾斜资金着力解决广大山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高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及产业融合度,发展以科技、装备、信息等现代投入要素为核心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2.
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出发,以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为3个维度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甘肃省2008—2020年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发展相对缓慢,综合指数整体偏低,省内市州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嘉峪关、酒泉处于领先地位,张掖、金昌、武威次之,兰州、白银、天水、庆阳、定西、陇南发展一般,平凉、临夏自治州、甘南自治州名列其他市州之后。其中,生态及生活指标对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针对划分为不同等级区的市州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差异化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研究,了解河西走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方法]文章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综合评价法对河西走廊地区真实情景期(2003~2015年)、仿真情景期(2016~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评。[结果](1)2003~2015年,河西走廊地区5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武威市从强赤字承载波动上升为弱赤字承载。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从强赤字承载过渡到临界承载状态。(2)2016~202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呈逐步上升态势,武威和张掖从临界承载逐步上升为盈余可承载,金昌和酒泉由临界承载逐渐演变为基本可承载,而嘉峪关的综合水平虽然一直处于强赤字承载,但对应的关联度已经从2016年的-0.073下降为2025年的-0.259。[结论]农业用水量比重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成为制约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部,包括武威、张掖、酒泉3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2个市的15个农业县、4个牧业县、17个国营农牧场。总土地面积2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1.58%,其中耕地1028万亩,高山与荒漠草原共1.09亿亩,林地879万亩,荒地2019万亩,荒山、沙漠、戈壁2.69亿亩。  相似文献   

5.
一、河西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优势 河西地区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工农业生产现状和资源潜力上,都拥有很多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且具有综合开发的优越条件。所以,它既是甘肃省的一块宝地,也是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重点西移的重要依托和纽带。 河西地区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两个地级市,共20个县(市、区),17个国营农收场,总土地面积四亿多亩,1984年总人口近400万,其中农村人口316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绿洲主要包括新疆维族自治区的全部及甘肃河走廊的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等地区,本区是丝路文明数千年来赖以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资源平台.本文通过对工业、农业和能源三大绿洲上游经济产业的现状与特点分析,提出了绿洲上游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对我国干旱区绿洲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讨论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Super-SBM模型测算2012—2021年河西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农业生态效率,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期内:(1)河西走廊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呈增长趋势,与国内趋势保持一致;(2)年均农业生态效率先增后降,总体趋势线下降,区域上排序为金昌>武威>张掖>酒泉;(3)新型城镇化整体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高;(4)人口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抑制作用,环境城镇化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高河西走廊农业生态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25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与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以1991—2016年甘肃省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研究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的现状格局、生产比较优势、变化规律以及在全国的竞争地位,为甘肃省马铃薯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马铃薯主食化及三产融合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产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比较优势、集中度和区位熵等研究方法。[结果](1) 1991—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的SAI、EAI、CAI均大于1,在全国马铃薯生产中具有重要位置,整体竞争力较强,区域优势明显;(2)甘肃省马铃薯在种植空间上呈现向中部地区集中的态势;(3)马铃薯生产效率优势相对较集中,效率优势指数多集中在0. 8~1. 4之间;(4)各市州马铃薯种植的CAI与SAI的变动趋势具有一致性,马铃薯生产综合优势的"极化效益"提升;(5)马铃薯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6)兰州、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甘南12个市的马铃薯生产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结论]构建扶持马铃薯生产的长效机制,树立"一个理念"、实现"五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由马铃薯生产大省到产业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海川 《中国土地》2012,(12):16-18
甘肃省未利用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2%。近年来,甘肃省及兰州、酒泉、武威等地市把开发利用戈壁、荒滩、荒坡作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主攻方向,着力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指导意见》、《甘肃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项目省级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设立1亿元奖励资金,对集中连片5000亩以上未利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经验收后给予每亩3000元奖励。酒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算并讨论研究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情况,旨在探究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提升山区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方法]文章以武陵山区典型村48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家庭收入结构将农户划分为4种类型,选取土地、资金、人力3方面情况作为投入指标,以粮食产量、农作物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利用DEA模型测算出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值,再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区兼业程度较高,以二兼业型农户居多。(2)研究区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随着农户兼业程度增加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一定程度降低,大致成“U”型变化趋势。(3)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受土地经营情况和家庭收入结构影响。[结论]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各类型农户存在差异,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四化"的提出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甘肃省为例,构建了包含农业投入、产出、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指标在内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及区域划分。[方法]基于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确定的客观性,运用降维处理的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农业投入产出现代化、农业生活现代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3个公共因子,依据其特征根值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相关数据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现代化分项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区域分类归属。[结果]测算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甘肃省14个市/州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属为完全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和起步阶段4种区域类型。[结论]甘肃省区域间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区域自然禀赋和历史积累,要通过多种举措提升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的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甘肃农业发展水平和现状,旨在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路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生态和资源利用水平构成评价综合层,向下分21个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计算2010~2016年甘肃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效应的权重最大,为0.515 2,其次为资源利用效率,最低为经济效益,为0.155 8,指标层权重前3位分别为人均水资源量、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权重值分别为0.104 4、0.096 1和0.066 6;2010~2015年,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6年又出现滑落。[结论]水资源对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制约性较大,解决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成为当务之急,而有效灌溉是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肃农业发展受负向指标影响较大,加强农业现代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力低碳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应对因碳排放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通过构建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科学规划低碳农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为基础,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2005~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化肥碳排放量最大,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0%;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低碳农业综合得分是2005年的1.6倍,其中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增长最快,增长2.4倍;2011年前后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明显,2011年为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转型年份。[结论]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强调在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和改变,最终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影响作为河南省低碳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资源投入,在今后低碳农业的发展中必须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循环和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天水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总结了甘肃天水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提出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航天育种示范区和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建设两大特色,不断优化农产品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中药材、马铃薯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思路保障粮食安全、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流域绿色农业循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针对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环境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地玉米、小麦两大主栽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试验研究总结形成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结合型模式"玉米—牛—沼—肥"、大田设施配套型模式"小麦—菇—肥—果(葡萄)"、小型养殖场型模式"牛—沼/蚯蚓—肥/饲料"。并对模式、特点、技术集成要点及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对该3种模式在石羊河流域典型区域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示范验证,农田节水30%,秸秆养殖利用率达到60%,牛羊良种化率提高30%,奶牛母犊牛生产率达88%,减少化肥施用量20%,减少生活能源支出55%,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75%,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6%。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现代特色农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甘肃省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进一步提升张掖市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和优势,本文结合新形势新政策的大背景,运用规模优势指数对张掖市发展特色农业的现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张掖市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于此...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受人口、制度等因素制约,为避免这些因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寻找出适合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亟需建立较全面的、准确的关于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河北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量依据。文章在明确影响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前提下,从农村人口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生产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度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科技水平、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控制人口数量、加快劳动力的转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对策措施,以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