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以集约化土地种植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选择性行为,也是政府主导和扶持的新型农民的政策缩影。文章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棉区的1 043户小规模种植农户和683户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7hm2及以上)为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村里是否有农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2)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是影响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1)农业技术服供给机构应根据农户经营种植的耕地面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2)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协同基层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认知程度。(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技术服务培育不同规模需求的优良农户。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农户节水灌溉采用意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垦区已形成科学农业节水体系,但广大市县节水灌溉率非常低,大多采用传统漫灌方式.该文依据黑龙江省364个市县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政府扶持、耕地面积、年龄等因素具有正相关作用.最后提出构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投融资体制、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构建农户农业用水激励机制、扩大农户的耕地规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在对全国7省份9个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大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可追溯意识较差,对有关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规定及符合标准的生产操作规范不了解,急需政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户的农产品包装标识、打造品牌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并需要对农产品标识标注进行规范;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主要与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4.
农户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基本模式—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在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建议。一、家庭农场概述(一 )家庭农场的内涵。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 ,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济实体。家庭农场早在 80年代就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 ,它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 ,是农户家庭组织的一种高级形式。与家庭农场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以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为指导 ,坚…  相似文献   

5.
时斌 《农业经济》2022,(5):78-80
随着全国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的家庭农场政策,农户获得融资的机会增加,农场主利用融资进行生活性和生产性投资,构架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缓解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文章通过借鉴美国金融服务家庭农场举措,提出我国家庭农场模式下农户融资反贫困的对策建议,即完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健全融资体系,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缓解农户融资难题,以提高家庭农场竞争力,促进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苏省3个地级市的6个县(市、区)的241个分散农户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分散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除家庭特征对分散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影响难以测度外,地域的差异性以及农药施用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外部培训、对粮食安全性的认识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对农药残留认知。因此,提高农户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提升农户家庭总收入等,对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提升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水平,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章总结了作为家庭农场发展基础的规模化经营农户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高效管理、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资金支持、人才支撑、产业化带动、经济效益对发展家庭农场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苑化强 《山西农经》2020,(6):74-74,76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的工作重心,政府在寻求加快农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自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后,家庭农场这个对于我国而言还比较陌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跃入人们视野并且风靡全国。但是,目前我国家庭农场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要改善这种现状,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家庭农场的融资问题。对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的家庭农场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探索各种因素对融资的约束作用及约束程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新疆200户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家庭农场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收购、中间商收购仍是主要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所占比重分别为47.1%、34%;农场主年龄、种植规模是影响家庭农场销售渠道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农场主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与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合作紧密度、到城镇距离等因素对农场选择销售渠道具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对新疆201个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对家庭农场融资渠道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同时采用正规渠道与非正规渠道融资的占多数,其次为非正规渠道融资,采用正规渠道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家庭农场主年龄、经营规模对非正规渠道有显著影响;家庭成员人数对同时采用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有显著影响;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经营时间、年收入对正规渠道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是在我国农村现有基础上建立的,是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是实行农业现代化的金钥匙。家庭农场的出现,既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即我国家庭农场呈现出经营规模不同、经营品种不同、经营效益较好、具有市场竞争力等明显特征。家庭农场的发展面临大好机遇,但是也存在土地产权认识不明晰、资金短缺、劳动力缺乏等瓶颈问题。并提出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农民的技术培训、完善农业保险、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等建议,旨在为各地区制定发展家庭农场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当前我国正处在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牛肉需求量持续上升,同时环保约束日益趋紧、牛肉进口量不断攀升等使得我国肉牛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提升肉牛养殖环境效率、探究影响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对稳定牛肉市场供给、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十分关键。[方法]文章利用1997—2017年投入产出数据,借助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黑龙江、河南、宁夏、陕西和新疆5省区肉牛养殖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影响肉牛养殖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 1997—2017年我国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为0.954 7,不同地区的环境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黑龙江和宁夏处在高值区域,而陕西和新疆处在低值区域。物质劳动生产率、疫病风险以及饲料结构均对肉牛养殖环境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1)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因此在各省区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统一政策部署的条件下,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有利于提高当地肉牛养殖环境效率的相关政策。(2)物质劳动生产率对肉牛养殖环境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疫病风险和饲料结构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鼓励提高物质劳动生产率、防范并降低疫病风险、科学改善饲料结构将有利于提升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效提升家庭农场的资源利用率、创业绩效与创业获得感,从家庭农场资源拼凑角度出发研究创业获得感的影响机制。[方法]文章基于资源拼凑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包含资源拼凑、创业绩效、创业韧性和创业获得感4个变量在内的研究体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421份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资源拼凑的3个子维度中投入拼凑、顾客拼凑、制度拼凑均对创业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绩效在资源拼凑对创业获得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创业韧性在创业绩效对创业获得感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按照影响创业获得感的总效应排序为:顾客拼凑投入拼凑制度拼凑。据此,从提升顾客拼凑能力,积极拓展新兴小众边缘化市场;培养投入拼凑能力,实现既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转化;改善制度拼凑能力,降低家庭农场市场准入门槛;增强创业韧性机能,发挥其在创业绩效与创业获得感间的杠杆效应,这四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松江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被认为是可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和复制的“松江模式”。通过对该地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方法 基于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943个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达到0.922 6,且适度中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最高,家庭农场主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和经营家庭农场的年限以及家庭农场主的父辈是否经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制度的选择等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必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因地制宜推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主对稻田进行3年1次轮茬,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二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家庭生命周期是研究农户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文章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利用扬州市邗江区289户微观样本,剖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分析法和有序Logit模型。结果 (1)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成长中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萎缩家庭;(2)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年收入、承包地面积、农民收益增加、子女就学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改善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3)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结论 应重视农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将其作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共同因素,采取普适性措施;对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识别,“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土地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为调查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农收入的来源、流转政策、流转方式、是否有土地流转市场及农业合作社对土地流转意愿正面影响,而与城镇的距离对土地流转意愿负面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非农收入来源、农业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市场这4个自变量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且达到显著影响。[结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流转快速发展及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下,文章研究结果对于河南省土地流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体,进一步研究粮食类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育对策和建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齐河县、肥城市、寿光市、安丘市、即墨市、莱州市的粮食类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研,然后运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及其成立和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应家庭农场成立和家庭农场经营等2个因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P值均为0.000,说明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影响因素对家庭农场的成立存在显著的影响,有效反映影响因素对家庭农场的经营存在显著的影响;Durbin-Watson值分别为2.292、2.156,均介于1~3之间,说明回归模型残差独立,回归模型有效.[结论](1)社会化服务已经不再是培育家庭农场的障碍,农场主可以容易地获得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过程服务,从劳务市场雇佣劳动者以及将农产品销售出去;(2)农场主和劳动雇工、资金及土地是培育家庭农场的主要影响因素;(3)产业带动对家庭农场的培育影响不显著;(4)基础设施对家庭农场的成立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对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相关调研资料、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标准气象站相关数据等,从气候、技术、经济、政策4个方面确定11个指标对中国16个省(区、市)马铃薯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方法]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将影响中国马铃薯区域分布的11个因素划归为自然信息、外部信息、科技信息和收益信息。[结果](1)在自然条件方面,中原二季作区和西北一季区具有自然优势;(2)在机械化利用与政策促进方面,西北一季区、中原二季作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区较为主动;(3)在科技应用方面,西北一季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区效率相对较高;(4)在种植收益方面,中原二季作区、西北一季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中原二季作区和北方一季作区等马铃薯传统优势产区仍然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后发势头明显,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