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通常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的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一理念经30年代哈佛大学多德教授第一次提出,到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到90年代LEVI-STRAUSS海外虐待女工事件被曝光后,生产守则.社会责任标准纷纷出台.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而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的提出可以看成是对传统企业理论的反思。最早引发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思考的是从企业管理者的地位和责任的争论开始的,这一争论源于当时企业管理者权限的急剧膨胀。在20世纪初的美国,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董事和经理被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授予各种新型的权利,而现代企业股权的广泛分散,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信息的极其不对称,股东对企业管理者切实有效的制约措施的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3.
<正>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一)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影响日渐扩大。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企业理论所关注的企业经济责任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现实中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总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利益关系,如果企业片面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承担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问题,其结果除了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外,也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  相似文献   

5.
一、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起源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肇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有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多德与伯乐教授的著名论战,在这场论战中,学界首先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另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以宾夕法尼亚州立法为先导,二十九个州(即超过半数的州)修改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为股东服务.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社会责任模式类型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建立之前,关于企业承担什么责任以及是否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长期的争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传统一由市场理论的信奉者放弃了对一元化主义利润最大化理论的绝对推崇,转而公开表现出对企业社会责任一定程度的接受。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势在必然 当下,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在社会层面。在企业层面也同样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国企业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其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东西。虽然早在1908年。美国钢铁的总裁泊金斯就说过“企业越大,就应该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但综观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真正启动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8.
所谓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早在20世纪初期,西方的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于20世纪7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经过多年的努力,西方关于社会责任会计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近年来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就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这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与相关利益者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支武 《企业经济》2008,33(4):9-13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经历了狭义企业社会责任(CSR1)、企业社会回应(CSR2)和企业社会表现(CSP)等几个不同阶段。相关利益者概念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其理论可概括为描述主义理论、工具主义理论和规范主义理论,后来发展为一体化理论。20世纪90年代两者走向结合,并发展出了用相关利益者关系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思路。两者结合,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在经营上对所有相关利益者所产生的影响负责。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通常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一理念从上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多德教授第一次提出以来,生产守则、社会责任标准等纷纷出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经历了2004年“民工荒”后的中国社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 19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理论主导思想逐步由盈利至上过渡到兼顾相关者利益,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也由刚开始备受非议到目前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共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大体上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管理必然发生相应的变革。本文着重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此进行研究。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既利己也利他的最优抉择;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必须突破“股东至上”逻辑,建立起“利益相关者合作”型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卡罗尔社会责任理论介绍 卡罗尔(Archie B.Carroll)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最享有声望的学者之一,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研究。卡罗尔于1979年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概括,形成了社会责任的四个类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ethical)和自觉责任(discretionary),并形成从底部是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为什么耍承担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经历了几十年的争论和探讨,结论也发生了重大改变。1931年,人们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公司的管理者是企业股东的受托人,一切权利只能在为股东带来可以判断的利益时才是恰当的,法律应该保护股东利益,防止管理人员追求股东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包括慈善利益。  相似文献   

15.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最集中的争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目前较为一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应区分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区分这两个层面有助于澄清目前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问题上的混淆和纠缠不清,有利于社会形成对企业合理的期望和企业在社会角色中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言(一)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为倡导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求其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自提出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历经了关注企业赢利,关注环境,关注员工等不同阶段;发展至今,企  相似文献   

18.
《财务与会计》2006,(8):45-49
“企业社会责任”是西方人创造的概念,英文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20世纪70~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得到西方学术界、实务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该项运动从根本上调整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迄今,两者都在受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也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有些企业也自觉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但在我国会计和财务领域,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过去50年,中国企业创造了中国经济今日之辉煌,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中小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对社区、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纵向分析,中小企业并非自建立之日起就具备履行所有社会责任的能力,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相应的实力去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产生种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成为社会潜在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因素,对企业的经营与成长形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管理必然发生相应的变革。本文着重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此进行研究。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既利己也利他的最优抉择;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必须突破股东至上逻辑,建立起利益相关者合作型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