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至2018年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4例ADR中,66~8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768例,占41.20%);女性患者984例,略多于男性(880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1.33%;发生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品,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导致严重的ADR主要是抗肿瘤药;ADR转归情况以痊愈和好转为主,两者占94.31%。结论老年患者更易发生ADR;抗菌药、抗肿瘤药等ADR发生率较高;所有剂型中注射剂型ADR发生率最高;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收治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观察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所涉及到的抗生素种类主要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共21例(35.0%),其次为青霉素类13例(21.7%)。不良反应的种类多为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坏和心率变化等。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较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时间,以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到的65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静脉给药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控水平。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的住院病历共20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对所用抗菌药物按用药人次多少进行排序,对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9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使用抗菌药物的19%。结论建议医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一些可行性措施,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深入探索讨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对2014年医院上报的39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病例男女比例为l:1.11;ADR发生于各个年龄组,<10岁年龄组中ADR病例占22.70%;一般或常见的ADR占73.80%;以静脉给药的方式引发的ADR为主,占82.87%;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最多,占总数的74.3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官损伤最常见,占73.80%。结论合理规避引起ADR的临床因素,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的处方,从中筛选出含有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 208张门诊处方中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有5 005张,占总处方数的17.7%。抗高血压药物在门诊使用较多,钙通道拮抗药(CCB)使用率最高,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多为联合用药。结论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大多为联合用药,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类药物在预防治疗人类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因此对其合理使用至关重要。本文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遵义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72份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结果 272例发生ADR患者中,新的ADR有23例(占8.46%),严重的有4例(占1.47%)。女195例(71.69%),男77例(28.31%);19~44岁年龄段发生率最多(34.56%)。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滴注ADR发生率最高,达67.28%。ADR发生率品种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达39.71%,其次为中成药(17.65%)、妇产科用药(8.82%)和血液系统用药(6.62%)。累及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达157例。67例存在超药品说明书给药,主要为超适应人群和超适应证。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尤其是重点关注儿童用药、静脉滴注给药、抗感染药物及超药品说明书引起的ADR,药师应加强ADR相关培训和ADR数据分析,及时反馈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6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90%是预防用药,63.33%是术后用药,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度收集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类药物居于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循环系统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发生并上报的ADR报告155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反应状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5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3类78种,其中抗感染引发的ADR最多;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127例(81.94%);ADR状态为新的有86例(55.48%),严重的有10例(6.4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76例(41.0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和上报工作,收集更多临床用药信息,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报告ADR监测网的106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联用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85岁,其中以大于50岁的患者居多,共57例,占53.7%;发生ADR患者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涉及药品共9类,以使用抗感染药品出现ADR最多见,中药制剂次之;两药联用最多见,占51.9%;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共27例,占25.5%;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次之;治疗后56例患者治愈,50例好转。结论由于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临床需提高对ADR的重视程度,加强对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分析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年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级、统计。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88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药物(29.647%)、喹诺酮类药物(22.22%)、青霉素类(22.22%)。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门诊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门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12例,并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2例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为35天~88岁,不同年龄组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占比最高;212例报告中联合用药占57.08%;药品种类以抗感染类居首位;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附件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会对临床用药合理性产生影响,应对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但抗生素药物不合理应用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大.本文目的 是对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找到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途径,增加抗生素药物的临床治疗药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上报成功的68例氟喹诺酮类药品所发生的ADR报告,采用卫生部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从ADR报告来源、ADR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过敏反应、光毒性、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局部与口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结论应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并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禁忌证以及其单独和联合用药量,避免不合理联合用药,明确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以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永恒的主题,近几年人们对于抗生素的依赖和滥用已经成为世纪难题,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的结核菌、艾滋病的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其主要原因就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鄂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到的6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68例ADR报告中,男性(40例)发生率高于女性(28例),其中,儿科发生率最高,达39.7%;ADR发生的药物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占42.6%;其次是青霉素类,占38.2%;以注射途径给药引发居首位,共64例,占94.1%;ADR累及到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黏膜最为常见,占75.0%;转归中,痊愈37例,好转31例,分别占54.4%和45.6%。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发生,应加强其监测并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减少甚至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病人2009年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机管理系统中随机调取3月3日和9月1日两日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分析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等。结果: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主要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主,联合用药主要以单一品种用药为主。结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