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28例术前、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术前、术后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随访2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死亡率、再次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大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肌肉、关节疼痛、出血以及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小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其血小板抑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和他汀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疗程为8周,服药期内停服其它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发作时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耐受量改善情况和每周硝酸甘油使用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每周心绞痛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运动耐受量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每周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心绞痛症状、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可积极缓解心绞痛严重程度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经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48例,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经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58%,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2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和生命质量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前后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冠脉宁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76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冠脉宁口服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心电图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4%,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心电图治疗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宁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活血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共84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丹参活血方口服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活血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效果理想,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92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 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6 例患者采用噻氯匹定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后24h、术后6 个月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服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24h 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PCI 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92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 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6 例患者采用噻氯匹定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后24h、术后6 个月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服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24h 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PCI 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为36.7%,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为76.7%,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中的经济学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6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患者采取左氧氟沙星片联合通淋颗粒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采取单纯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治疗,丙组患者采取头孢特仑新戊酯片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成本。结果甲乙丙三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值以丙组最高(P<0.05),甲组最低(P<0.05)。结论甲组治疗方案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经济成本较低,为治疗最佳方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颅内压监测治疗),每组各30例,平均随访6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甘露醇应用时间和剂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转,甘露醇应用时间和剂量均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颈康凝胶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确诊的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125例,按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三组,宫颈康组(50例)采用宫颈康凝胶;保妇康组(45例)采用保妇康凝胶;空白对照组(30例)采用空白凝胶分别阴道给药治疗,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V疗效队列为宫颈康组(82.00%)>保妇康组(71.11%)>空白对照组(13.33%);宫颈炎疗效队列为宫颈康组(84.00%)>保妇康组(68.89%)>空白对照组(16.67%);P<0.01或<0.001。结论宫颈康凝胶对HPV感染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抗HPV感染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提升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质量。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起采取措施干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10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法用量合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升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丹参注射液联合用药对早发型子前期(重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断为重度子前期的患者共124例(孕龄在25~34周),随机平均分为四组,每组31例。第一组患者使用常规硫酸镁治疗,第二组患者使用硫酸镁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第三组患者使用硫酸镁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第四组患者使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以及丹参注射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对比各组相关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第四组患者的孕龄延长时间和羊水量明显增加,脐动脉S/D值下降,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与另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第四组患者胎盘的重量有所增加,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丹参注射液在早发型的重度子前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血栓通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并进行筛选,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5.0软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质量评级均为C级。在心电图总有效方面,血栓通单用VS复方丹参单用、血栓通联用其它药物VS复方丹参联用其它药物、血栓通联用硝酸甘油VS硝酸甘油、血栓通联用其它药物VS其它药物比较,RR及95%CI分别为1.45(1.29~1.62)、1.19(1.01~1.41)、1.22(1.10~1.34)、1.28(1.19~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绞痛总有效方面,血栓通联用其它药物VS其它药物、血栓通联用硝酸甘油VS硝酸甘油比较,RR及95%CI分别为1.28(1.19~1.38)、1.30(1.15~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定性。结论血栓通不论是单用还是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在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方面均较其它药物优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实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愿收治的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8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及3个月后的肺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肺部功能各指标值差别不明显;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实行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肺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组、噻托溴铵组及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组,分别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记录三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COPD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而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合吸入组比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或噻托溴铵肺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齐拉西酮胶囊和利培酮对女性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培酮片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齐拉西酮治疗,观察12周,于基线期、治疗的第4、8、12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并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P>0.05);两组患者PANSS各分量表分及总分较基线期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SP总分显著高于基线期(P<0.01)。组间比较,第12周末时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相对轻微(P<0.05)。结论盐酸齐拉西酮胶囊治疗女性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片相当,安全性好,且对社会功能改善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