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方法的分类,肯定针刺方法对于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忧伤、抑郁的心理,而心理治疗成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关键措施,是实施疾病治疗的首要环节。环境因素也是发生脑卒中的主要诱发因素,良好的园林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有利于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效果肯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肌张力,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酸镁及乙哌立松结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患者静滴硫酸镁及口服乙哌立松,而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进行治疗,进行临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的肌张力情况、运动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及乙哌立松结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1中风后肌张力障碍的病因病机中风是由于发病突然,临床症状变化多端,并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类似,故取名为"中风"。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中风一词,并一直沿用至今,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1]。"肌张力障碍是中风后遗症中最常见也是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对脑卒中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文研究选取的10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是从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中选取的,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临床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相关脑血管方面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原发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基础上使用西酞普兰,每天一次口服,剂量为20~40mg。对照组的患者在原发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基础上使用帕罗西汀,初始剂量为20mg/d,清晨空腹口服。通过临床对脑卒中患者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分析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后的抑郁情况,并对患者的总显效率进行统计,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1、2、4、6周进行观察评分。结果对两组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总显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患者总显效率为76.0%,两组患者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并且治疗组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说明西酞普兰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临床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后发现,西酞普兰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小,并且在患者的心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应用水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水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测定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测评,MAS)分级与肢体活动(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评分情况,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MAS分级与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采取水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与肢体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茴拉西坦治疗,研究组采用氟西汀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SDS及MES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S及MES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组间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进一步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 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包括痉挛性双侧瘫、手足徐动等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及癫痫发作等.痉挛型脑瘫是临床中最常见和最典型的类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目前对于脑性瘫痪迄今尚无特别有效的疗法,可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等降低痉挛肌肉的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现对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些中医疗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而突然起病的一类疾病,同时也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按照其发病的类型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由血管阻塞引起的脑卒中又被称为脑阻塞。因诱发因素多样,引起脑内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以及破裂,从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暂时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体征与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于潮州市红山医院选取200例患者,对其进行单组、非随机的为期12周、多中心开放性的研究,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PANSS为主要治疗指标,GCI-S、PSP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 PANSS的总分基线由(70.3±17.5)分降至(48.3±16.1)分,P<0.01;CGI-S评分由(4.0±1.2)分降至(2.5±1.3)分,P<0.01;PSP总分由(58.5±15.1)分上升至(73.9±13.6)分,P<0.01。200例中80例因试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其中33例(16.5%)锥体外系不良反应,25例(12.5%)不能静坐,20例(10.0%)急性肌张力障碍,2例(1.0%)例严重不良事件。体质量、腰围、BMI基线值较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节律提示在步行稳定障碍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并行采用节律提示步行训练。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训练前后两组的步行能力和站立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患者接受节律提示步行训练后,FAC及站立平衡功能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节律提示可改善步行功能,在步行稳定障碍恢复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脑卒中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74例神经外科脑卒中出院患者资料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向其说明的情况下,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脑卒中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年后,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的血压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明显减少出院脑卒中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硫酸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筛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硫酸镁,对照组接受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90d后Rankin评分和NIHSS评分。结果治疗90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症状发作2~5 h内接受镁治疗的患者90 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6~12 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硫酸镁可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和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6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科近5年来收的60例脑卒中继发癫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均给与抗癫治疗,用癫安肽来治疗部分发作者,用卡马西平或者苯妥英钠来治疗强直-阵挛发作者。结果 6例死于颅高压脑疝,3例死于癫持续状态,1例死于重症肺炎,其余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出院后仍服用药物,随访期间仍有发作。结论脑卒中早期有明显的意识改变和脑水肿现象,癫发作短暂,成一过性,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而卒中晚期,肢体功能恢复较差,癫会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0 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综合训练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以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经口进食量(FOIS)分级评分、日常生活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疗效、FOIS 分数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加营素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身体的恢复能力、增强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对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CIE、Embase、Medline等与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并对相关分析文献进行收集,自156篇相关文章中选出6篇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将采用盐酸氟西汀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取得了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盐酸氟西汀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脑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交能力,因此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后遗症中,站立能力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出活动,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阴影.因此积极的下肢康复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本文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出了配合心理护理的可移动式站立训练机构的设计构想,并开发设计了适用于脑卒中患病情况的站立机构试验样机.试验样机的可移动机构为患者提供便利性.试验结果证明了设计思想的合理性和增加康复治疗效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院后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上门随访和电话跟踪随访,督促患者按出院健康教育内容执行;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对脑卒中知识了解情况、自控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和自控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增强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使病情得到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