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阿里巴巴为中国的网商创造非常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我们自己也不会穷到哪里去。"——马云白手起家创立的阿里巴巴即将在香港上市,融资额可能达到10亿美元,创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的纪  相似文献   

2.
阿里巴巴选择到美国上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马云坚持同股不同权,以此来保护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而中国香港认为此制度违背了其一贯坚持的"同股同权",不符合相关上市规定。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功,刷新了IPO交易最大规模。本文阐述了阿里巴巴不在国内上市的原因,详细分析了阿里合伙人的"同股不同权"制度,并对阿里合伙人制度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从中得到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3.
声音     
《经营者》2007,(23):17-19
<正>李彦宏:看不懂阿里巴巴300倍PE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百度的近200倍市盈率可以说是吸引了人们最多的议论,而冲破400美金的股价也使其成为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宠儿。不过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后造就的200亿美金市值、300倍PE更加令人瞠目结舌,所以,当问到百度CEO李彦宏如何评价"阿里巴巴的上市"时,演讲现场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与掌声。李彦宏在对阿里巴巴上市表示祝贺的同时,也坦白说看不懂阿里巴巴的300倍市盈率。  相似文献   

4.
近日,阿里巴巴就其上市计划与香港监管机构谈判破裂。在数月的交锋中,双方争论的焦点是香港市场是否会为"个别公司"的"合伙人制度"而改变《上市规则》,结果是阿里弃港而去。事情结束后,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将交锋中各方言论以梦境中的对话形成展示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后的第一笔交易诞生,马云敲下了交易钟,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个小个子的浙江男人身上,而在阿里巴巴上市这场"超级大秀"的高潮部分——敲响纽交所的开市钟,马云退到了幕后,他安排了8位来自于"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普通用户来敲响纽交所的开市钟,这8位用户代表覆盖了阿里巴巴的整条产业链:卖家、买家、客服、快递、模特、农民网商、国外网商、服务商。  相似文献   

6.
《英才》2007,(11):42-51
阿里巴巴的7000余名员工最近被一种莫名的兴奋包围着,当然,还有一如既往的忙碌。他们甚至能想象到: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交易时将是怎样的盛景。10月23日,来自香港投行的消息称,阿里巴巴(Alibaba.com,新上市编号:1688)已获得了超50倍、总额超600亿美元的认购,也充分支持了这一预见。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之中70%的人,将一夜之间变为“小富豪”。  相似文献   

7.
资讯     
《房地产导刊》2014,(10):65-67
正阿里巴巴"霸气外漏"纳指跌1%9月16日科技股为主的美国纳指下跌1%,蒙受6周以来的最大跌幅。而标普500指数平盘,道指涨0.3%。分析认为,纳指下跌的很大原因是为阿里巴巴上市做准备,为阿里巴巴上市筹集资金。阿里巴巴集团周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更新后的招股书文件称,将把其IPO定价区间上调至每股66美元到68美元,原因是来自于投资者的需求表现强劲。按照这一定价区间计算,阿里集团的筹资额可能将达2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云图     
袁茵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2014,(19):38-50,12
详解阿里巴巴IPO前后24小时、马云从退休到上市的16个月,以及87年之后的商业世界。阿里巴巴,与它的创立者马云一样,有个性但并不完美,上市后,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怎样领导数一群"土豪"作战,比领导"屌丝"难多了  相似文献   

9.
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成功上市,让很多人跟着狂欢了一把。但狂欢过后,我们更应该思考:阿里巴巴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上市,阿里巴巴的辉煌能延续多久,中国资本市场下一步如何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人物     
《厂长经理之友》2013,(11):12-12
曾鸣 检讨阿里跟港交所沟通不足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阿里巴巴上市风波,以不选择香港暂告一段落.公司高层昨首度公开表示,指曾经以港作上市首选地,对未成事感“委屈”。同时,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亦检讨跟香港当局沟通不足,但目前无计划再跟港交所(00388)沟通.  相似文献   

11.
他们关注的正是未来有潜力成为全球1000强的成长型企业。七年多以前,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向阿里巴巴投资时,向马云提出,希望未来阿里巴巴像雅虎一样成功。去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当天,市值就超过  相似文献   

12.
阿里巴巴运筹上市5月9日,沪指突破4000点大关,中国和香港牛市行情仿佛还有持续迹象。作为中国B2B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阿里巴巴又岂能错过这一上市的“东风”。虽然在多种场合马云一再宣称自己不缺钱,不急于上市。但也许  相似文献   

13.
房企     
《房地产导刊》2014,(10):22-22
正万达商业地产启动港交所主板上市王健林会让马云在"首富"位置多久?万达9月15日,阿里巴巴将全球路演的最后一站定在香港,面对此前错失港交所,马云表示了遗憾。然而,就在马云离开香港的第二天,港交所转身就迎来了其在今年最大规模的IPO——国内商业巨头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动港交所主板上市。从万达商业地产目前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公司旗下完工和在建的159座万达广场和8座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中国人到美国去的故事之中,最能够让人心跳加速的,则是到美国去上市了。无论是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这十几年来.美国资本市场上先后有至少四拨中国概念股的热潮。而这一次,主角轮到了马云掌控的阿里巴巴。  相似文献   

15.
合伙人制是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在保证股东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坚守着"我们是谁"——这一点我们不能,也不会改变阿里巴巴集团曾多次与香港监管机构探讨,如何把我们的管理创新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治理对接。作为一家主要业务都在中国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们上市的优先选择。我们提出了一个合伙人的公司治理机制,它能使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  相似文献   

16.
平台经济     
正北京时间6月27日凌晨消息,阿里巴巴已选择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赴美上市的交易所。这项很可能将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交易,备受瞩目。在关注此次中国知名企业海外上市新闻的同时,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凭借平台经济快速崛起的一个个案例和平台经济的"魔力",更值得深入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  相似文献   

17.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正式挂牌交易.此前,阿里巴巴曾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却未获批准,这其中的关键障碍在于阿里巴巴实行了特殊的合伙人制度.本文将从内容、 运行机制、 内涵认识、 优势作用等几个方面对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做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5月29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有知情人士称,阿里巴巴集团将更新IPO文件.披露实际控制公司的28位合伙人名字。为了坚持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不得不从香港到美国上市.实行合伙人制传承公司的“湖畔文化”,从好的方面说是维持管理与公司的稳定,也是糟糕的猜测,现在的核心管理层预先给自己准备金色降落伞,以防未来大权旁落。  相似文献   

19.
继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后"白皮书"事件再次撼动美国的资本市场,国内已经握手言和,国外却未完待续。虽然大规模猎杀中概股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国外资本对中概股的不信任在阿里巴巴事件上仍然有所体现。文章从阿里巴巴"白皮书"事件出发,解剖了导致中概股不受信任财务造假因素、自身处理危机意识不足以及两国监管制度的差异,在最后提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以及监管方面国际趋同的一些借鉴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阿里巴巴的7000余名员工最近被一种莫名的兴奋包围着,当然,还有一如既往的忙碌。他们甚至能想象到: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交易时将是怎样的盛景。10月23日,来自香港投行的消息称,阿里巴巴(Alibaba.com,新上市编号:1688)已获得了超50倍、总额超600亿美元的认购,也充分支持了这一预见。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之中70%的人,将一夜之间变为"小富豪"。尽管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公司尤其互联网企业的海外上市潮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人们显然更乐意给阿里巴巴多一些关注。理由是显见的:或将突破17亿美元的融资额,注定将创造中国网络公司上市融资的最高纪录,即使放眼全球,也可与Google四年前的融资规模(Google 2003年8月上市融资16.7亿美元)相媲美。创造这一奇迹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兼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他早已凭借矮小的身材、奇特的长相、狂妄的口气被国人甚至世人所熟悉;当然,他一贯给自己制造危机、事后又很好地转危为安、并创造出奇迹的"阿里巴巴式发展路径",更是人们持久的关注重点甚至谈资。回顾8年半的发展历程,马云自己也承认,阿里巴巴遇到过的危机绝不比别的公司少,"阿里巴巴有没有危机?我觉得危机很大,要不我怎么可能这五年来没有重过一斤肉,而且现在越来越瘦。"比如,在2005年8月掀起轩然大波的"并购雅虎中国"案例。当第一次面对雅虎中国500余名员工并读出或失望或沮丧或愤怒等的几十种表情时,马云甚至有些后悔。即使在他接手之后,雅虎中国摇摆不定的页面(搜索、门户),三任高层(田健、谢文、曾鸣)的交替登场,也折射出马云与杨致远之间的艰苦角力。如今,雅虎中国终于让马云舒了一口气,其强大的搜索功能,让阿里巴巴B2B、淘宝如虎添翼。实际上,即使将视野放得再宽些,这种跨国并购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仍然不多。一年前,并购西门子让明基黯然失色;即使如今,TCL仍挣扎在国际并购的泥沼中。如果时间充裕,马云或许可以创造一个堪与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比肩的经典案例。在过去十余年中,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大的收获就是,几乎与国际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步的竞争将更趋激烈而残酷。那么,怎样选择并利用好海外资本市场?怎样并购并整合国际巨头(美国雅虎)的子公司?怎样与跨国公司(eBay)在本土市场抗衡?怎样专注(B2B)并成为引领式的企业?怎样形成完整而互相支撑的产业链(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雅虎中国)?甚至,怎样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不妨看一看马云和他一手缔造的阿里巴巴,其中有很多困扰中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真命题。马云不是神,但是面对危机,他却能提供一种匪夷所思的、充满本土草根智慧的化解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