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出院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用药依从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对出院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用药依从性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要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的效果。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出院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用药依从性由44.6%上升到79.5%,目标达成率为105.8%,目标进步率为78.3%。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哮喘患儿开展药学服务,可提高出院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用药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有助于促进医-药-护三方协作,提高哮喘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儿童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于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儿童3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比较用药前、用药后、停药后各时段患儿血气指标与呼吸循环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本组患儿用药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与停药后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效果方面,本组患儿用药后躁动症状均消失,经Ramsay镇静评分3~5分,给药时间持续8 h^5 d。结论咪达唑仑应用于儿童机械通气效果较好,对患儿心率、血气分析、呼吸频率等影响不大,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目前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行了论述,并对导致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儿童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特殊性和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密切相关,从而为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两年的用药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 000份医嘱,比较医嘱中不合理用药、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追踪对应患者的药物费用、抗菌药费用、住院时间、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最优干预办法,并选取干预后的1 000份医嘱对以上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不合理医嘱、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等情况明显减少;抗菌药使用量大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减少,病程缩短;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可明显降低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用药情况,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辅助干预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医嘱服药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药学服务辅助干预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1 s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呼气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1 s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呼气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治疗1个月,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药学服务辅助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和肺功能指标,更好地控制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6.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以儿童临床用药尤为需要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儿童药物使用情况及各种中药剂型特点的分析,为进一步开发适合儿童的中药制剂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PIVAS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的全部医嘱,对所有用药医嘱从给药剂量、给药频次、配伍禁忌、溶媒的选择、溶媒的体积、医嘱录入情况和给药途径这7个方面进行审核与分析。结果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PIVAS的药师共审核医嘱748 528份,其中不合理医嘱2556份,占0.34%。不合理医嘱类型包括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当、配伍禁忌、溶媒类型和体积不合理等。结论通过对PIVAS医嘱的审核,可及时纠正错误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近日,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用药领域专家,以及全国近百位儿科临床专家、儿科药学专家、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儿童健康、儿童用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院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促使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 2011 年度儿科感染性疾病 800 张用药处方,分析其用药特点.结果 800 张处方中,有 650 张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率为 81.25%;其中包括单用、联用和与抗生素合用;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口服和雾化;使用人群多以 3 岁以下为主;主要药物有阿昔洛韦片剂、利 巴韦林针剂、更昔洛韦针剂、干扰素、四季抗病毒口服液等.结论 我院儿科抗病毒使用基本合理,但在临床中仍要慎 重,继续加强合理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临床用药安全,根据中药新药研究的有关规定,将不同剂量荞麦黄酮复合物(分别为原液、5倍稀释和10倍稀释)最大容积1天内多次给大鼠阴道灌注给药,观察其阴道黏膜的情况。结果表明:荞麦黄酮复合物未产生阴道黏膜刺激性。结论:荞麦黄酮复合物未见明显过敏反应,可以开发其商业价值,转化成经济成果。  相似文献   

11.
近日,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用药领域专家,以及全国近百位儿科临床专家、儿科药学专家、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儿童健康、儿童用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86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给药法(930例)及改革给药法(93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P>0.05),而改革给药组在用药疗程、用药剂量、用药经费方面均少于传统给药组(P<0.05)。结论采用改革后的抗生素使用方法,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同时能缩短用药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及患者经费的支出。  相似文献   

13.
门诊药房的发药工作是药物从药学工作人员转运到患者手中的终端服务过程,也是执行医生指示的瞬间服务过程,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合理用药的重视和患者就医意识的增强,药学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但仍有患者由于对药品的作用和服用方法的不了解,导致错误用药造成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加大,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特别有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儿童患者及心理患者,由于多种因素,未能正确遵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工作实践中寻找药学监护服务的切入点及着力点。方法临床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特长,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思维及临床工作实践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结果与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应熟悉心血管内科专科特点,可先从患者入手开展用药监护与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可从非本专科用药、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间相互作用;从剂型与疗效、体内药代动力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方面入手、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科患者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针对临床的治疗总结经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我院儿科500例病历中。选取365例使用了抗生素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365例患儿中有7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不良反应有47例,2级不良反应16例,3级不良反应13例。365例患儿中有42例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占患儿总数的11.5%,27例出现皮肤荨麻疹、瘙痒,占患儿总数的7.4%,出现低热的有7例,占患儿总数的1.9%。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较为安全,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及过敏反应。主要原因为用药方法不够规范,建议抗生素在使用前做菌群培养、对症治疗,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我国儿科药学监护现状及发展方向,结合国内外儿童用药法规,探讨儿科药学监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近年来儿科药学监护及相关专业中文及英文文献,结合文献对儿科药学监护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近年来,儿科药学监护发展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体系,循证药学、药物基因组学等是儿科药学监护的发展方向。结论儿科药学监护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应重视其必要性,注重基础研究,跟踪国际前沿,不断创新,尽快建立起儿科药学监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做好患者的临床用药指导。方法对我院2006—2012年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0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用药注意事项。结果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口服用药,不良反应以皮肤、神经及消化系统反应为主。结论通过药师详细的用药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儿的疗效及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经尿素酶及胃镜检查确诊为H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用药阿莫西林)、观察1组50例(用药大剂量克林霉素)、观察2组52例(使用小剂量克林霉素),疗程结束后对3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3组患儿Hp根除情况,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1、2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Hp感染使用克拉霉素治疗,疗效确切、Hp根除效果理想,但使用大剂量易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郑立捷 《经济》2011,(Z1):85
近日,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用药领域专家,以及全国近百位儿科临床专家、儿科药学专家、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了微乳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方法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总结。结论微乳经皮给药是目前药物制剂研发热点之一,是一种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